在辽宁旅顺的山头上,矗立着两座画风迥异的塔:一座顶着红五角星的胜利塔,一座带着炮弹顶的白玉山塔。
这两座差着四十岁 “代沟” 的建筑,却都和日俄两国的恩怨情仇绑在一起。
有趣的是,苏联曾想把白玉山塔拆了运回国,日本战后也三番五次提议 “帮忙” 拆除,可中国就一句话:这塔,我们不拆!66.8 米的花岗岩塔身里藏着的百年恩怨,至今仍在诉说着什么。
![]()
炮弹顶的耻辱柱:日本用 2 万劳工堆起的 “军功章”
1904 年的东北大地,成了两个强盗的角斗场。
日本和沙俄为抢中国地盘大打出手,这场持续 157 天的日俄战争,打得最狠的旅顺战役里,日军死伤 1.7 万人,整个山坡被鲜血染红。
可最冤的是中国百姓,16 万无辜平民成了这场帝国主义混战的牺牲品,相当于每天有 1000 多个中国人倒下。
日军打赢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白玉山山顶给自个儿立 “军功章”。
![]()
这座后来被称为白玉山塔的建筑,从里到外都透着霸道。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亲自选址,1907 年动工,用了整整 2 万中国劳工干了两年半才完工。
塔高 66.8 米,刚好比当时旅顺任何建筑都高,273 级旋转楼梯全在美国定做,花岗岩从日本本土运来,连塔基石料都用的是日军沉船残骸。
最刺眼的是塔顶那个炮弹形装饰,明摆着炫耀武力:“看,我们打赢了,这儿归我们了!”
![]()
日本把这塔叫 “表忠塔”,1909 年落成时办了 28 天庆典,天皇亲戚、日军将领来了 1300 多人,又是招魂又是庆功,热闹得像过年。
塔正面刻着 “忠魂碑”,背面用日文洋洋洒洒写着 “战功”,可对强征劳工的血泪、对中国百姓的苦难却只字不提。
当时就有旅顺老人说:“这哪是表忠塔,分明是压在咱心口的石头!”
更讽刺的是,塔旁边不远就是埋葬甲午战争死难者的万忠墓,侵略者的 “丰碑” 和受害者的坟墓隔山相望,成了近代中国最屈辱的风景。
![]()
这座塔的每一块石头都浸着中国劳工的汗。
史料记载,建塔时劳工每天要干 16 小时活,饿死、累死的不计其数,日本监工稍有不满就用皮鞭抽打。
可就这么一座沾满中国人血泪的建筑,却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 “精神图腾”,他们甚至发行纪念邮票,把塔印在明信片上向全亚洲炫耀 “武功”。
这种在别人家里耀武扬威的操作,恐怕在世界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例。
![]()
两个侵略者的 “神同步”:苏联想搬回家,日本想铲干净
1945 年苏军进驻旅顺,看到白玉山塔当场就火了。
毕竟这塔纪念的是沙俄的战败,相当于在苏联脸上贴了块 “耻辱标签”。
苏军将领拍着桌子说要拆塔,还异想天开打算把石料运回莫斯科,“让苏联人民看看日本鬼子的嚣张”。
他们连拆除方案都拟好了,可中国工程师一句话就怼了回去:“塔下埋着中国劳工的骨头,要拆就得先挖坟,你让老百姓怎么看?” 这事才不了了之。
![]()
苏联想拆塔是为了雪耻,日本想拆塔则是为了 “洗白”。
二战结束后,日本成了战败国,急着摆脱军国主义帽子。
1970 年代中日建交时,日方委婉提出:“那座塔影响友好氛围,不如拆了吧?”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算盘打得噼啪响。
当时日本正忙着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历史,白玉山塔就像个活证人,天天提醒世界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
他们担心随着中国强大,这座塔会成为反日情绪的导火索,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
![]()
中国政府的态度从头到尾都特清醒。
对苏联,我们说这是中国领土上的事,得我们自己做主。
对日本,总理直接点明:“塔拆了,历史就能当没发生过?”
1946 年我们先动手把塔上的 “表忠塔” 三个字和日文铭文铲了,1985 年正式定名 “白玉山塔”,干脆利落去掉侵略者贴的标签。
有意思的是,苏联后来也转变态度,1955 年撤军时没再提拆塔的事,大概是明白这塔对中国的意义已不同往昔。
![]()
日本的小九九其实早被看穿。
他们嘴上说 “为了友好”,却从不提赔偿强征劳工的损失,也不承认日俄战争是侵略行为。
就像现在有些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却辩称 “只是纪念先人”,这套把戏在白玉山塔面前根本不好使。
中国拒绝拆塔,就是要告诉世界:想通过抹除物证逃避历史罪责?没门!
![]()
不拆的智慧:50 万游客每年打卡的历史课堂
如今的白玉山塔,每年要接待 50 万游客,其中 40% 是青少年。
塔还是那座塔,但意义早已天翻地覆 —— 从侵略者的 “军功碑” 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总理曾三次登上白玉山,站在塔下眺望旅顺港,他说:“这塔得留着,让后代知道落后就要挨打。”
这番话道出了我们不拆塔的真正原因。
![]()
保留这座塔,比拆了它更有力量。
就像德国保留纳粹集中营遗址,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铭记教训。
白玉山塔的每一级台阶都在诉说:1904 年两个列强在中国土地打仗,1909 年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立碑,1945 年又换了一波外国军队驻扎……
这些历史光靠书本描述太抽象,只有站在这座实体塔下,才能真切感受到国家弱小的悲哀。
现在塔内的展览用大量图片、实物还原了日俄战争对中国百姓的摧残,那些强征劳工的血泪故事,让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揪心。
![]()
有人说留着这座塔 “看着别扭”,可历史本来就不是总能让人舒服的。
1955 年中国收回旅顺主权时,特意把白玉山塔列为保护单位,就是要让它成为 “活教材”。
对比旁边的胜利塔 —— 那是 1955 年苏军为纪念战胜日本而建,塔高 45 米寓意 1945 年胜利,塔顶红五角星金光闪闪。
两座塔都见证了战争,却一个是耻辱的印记,一个是胜利的象征,这种强烈对比本身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育。
![]()
现在的白玉山塔已经成了国际社会认可的 “和平教育基地”。
不少日本友好团体来参观后,都呼吁国内正视这段历史。
俄罗斯学者也点赞中国的做法,认为 “保留比拆除更能促进反思”。
2014 年塔身出现裂缝,政府花重金修复,不是为了美化它,而是为了让它能更长久地 “说话”。
就像当地导游常说的:“这塔立在这儿,就是告诉我们:国家强了,腰杆才能硬;忘了历史,就可能重蹈覆辙。”
![]()
花岗岩不会说谎
站在白玉山顶,看胜利塔的红星和白玉山塔的炮弹顶在阳光下遥遥相对,就像看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苏联想拆塔雪耻,日本想拆塔遮丑,可他们都忘了:历史不是建筑,不会因为拆除就消失。
这座 66.8 米的花岗岩塔,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成了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态度宣言。
![]()
保留白玉山塔,不是要抱着仇恨不放,而是要把它变成警钟。
每年 50 万游客的脚步,40% 青少年的凝视,都是在告诉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屈辱,但更懂得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就像塔下石碑上写的:“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这或许就是我们当年说 “不拆” 的底气,也是这座百年老塔留给今天最珍贵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