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未关就起步,背篓老人被拒载:重庆万盛116路司机被公交公司连夜开除
原创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9月23日 00:30湖北
![]()
2025年9月17日9时3分,老人拄拐、背篓内装满红薯,坐在商户主动递来的红色塑料凳上候车;
116路进站后,老人起身欲背篓,车门尚未关闭、车辆已起步。
站台边一名红衣女性边追边喊“等一下”,司机未停,车辆驶离,老人原地愣神片刻后独自拄拐离开。
视频由超市经营者上传,各大新闻媒体转发,22日中午起集中登上热搜,当日阅读量破两亿。
![]()
![]()
![]()
![]()
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同日回应,经执法支队调阅车载监控与GPS轨迹,认定驾驶员“在乘客未完成上下车时启动车辆”,构成《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拒载”,已作出行政处罚。
运营企业重庆万盛公交公司依照内部《驾驶员服务红线》第三条“拒载老弱病残”予以开除,并同步约谈全体管理层,承诺三季度内完成全员服务再培训。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GB/T 22484—2025)将于11月1日实施,其中3.2.7条明确要求“对行动缓慢乘客应主动等候”。
地方执法人士在接受新闻采访时确认,此案将成为区内首起对照新规的负面典型教材。
网络争议焦点集中于处罚幅度,部分网民认为“一次疏忽即丢饭碗”过重。
更多评论指出,司机起步时前门未关、后视镜可视范围内有追逐,主观故意明显,开除并非过苛,而是公共服务底线的一次刚性兑现。
截至22日19时,万盛公交客服系统新增涉老投诉环比下降37%,交通局表示将把“服务满意度”纳入企业年度信用考核,占比不低于30%。
中国公交服务变迁,是一部从“能挤上”到“被善待”的制度进化史。
1950年代,车厢里只有“禁止吸烟”手写木牌,司机用铜铃提醒上下车,客流高峰靠售票员“推屁股”关门;服务标准停留在“别掉下去”。
1980年代,原建设部首次提出“三正点”考核,始发、途中、终点准点,司乘工资与班次挂钩,“宁让客等,不让车等”成为行业铁律,为后来“拒载”埋下效率至上伏笔。
199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无人售票、前门上后门下”,同步发布《司乘人员文明用语30句》,首次把“请、您好、谢谢”写进岗位规范,公交从体力劳动转向礼仪窗口。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出台《公交星级服务标准》,设置“五星驾驶员”评选,把让座提醒、双语报站、残障帮扶纳入打分体系,服务优劣直接决定奖金系数,公交公司开始为“多等几十秒”埋单。
2013年,交通运输部统一实施《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首次以部令形式禁止拒载、甩客,乘客投诉必须在五个工作日内答复,公交服务首次有了国家层面的问责程序。
2019年,广东珠海率先把“公交满意度”纳入市政府对国企年度绩效考核,占比30%,市民打分低于80分,领导班子绩效奖金全扣,公交企业由“对上级负责”转向“对乘客负责”。
2025年11月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更将“对行动缓慢乘客应主动等候”写进强制性条款,拒载老年人不再只是道德问题,而是触碰行业红线的违法行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