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内地企业非常卷,这回竟然卷到香港特区政府也被骗了。
近日,港府突然停用内地饮用水品牌“鑫乐”,引起轩然大波,只因该饮用水是个“冒牌货”。
8月18日,香港警方联合海关开了一场发布会,公布逮捕了一对夫妇,同时通缉一名内地男子。
背后起因是,这些人套牌内地水生产商,并以低价中标港府5294万港元桶装饮用水采购大单,但才开始供水,就东窗事发了,港府也发现自己成了受害者。
![]()
![]()
到底是谁在卖水?
这场骗局始于2025年3月。
因原有合约到期,当时香港物流署通过公开招标新的供应商,为香港及部分离岛的政府办公室提供樽装饮用水(桶装水)。
经过公开招标,到了6月,物流署批出3家供应商的中标合约,期限均为 3 年。
![]()
这其中就包含一家名为鑫鼎鑫商贸有限公司的供应商,其在标书中承诺提供“乐百氏(广东)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的“鑫乐、观音山”品牌水,并附上完整质检报告,最终以低价优势竞得价值5294万港元的标书。
物流署曾表示,新合约每年为政府节省约1600万元,今次亦是首次有内地供应商中标。
至此,是两相欢喜,各得所求,内地饮用水品牌靠低价打进香港市场的成功商业故事。
![]()
但好巧不巧,8月初,乐百氏致函香港特区政府,声明与鑫鼎鑫无任何合作,由其供给政府办公室的“鑫乐”品牌饮用水,也从来不是乐百氏生产的。
![]()
至此,整个事件画风突变,物流署也意识到自己可能“闯祸了”。于是,在8月15日, 物流署火速向警方报了案!
警方表示,乐百氏的负责人称,只记得在较早前曾与被捕人及被通缉人士接触,对方向其索取了公司的水质报告,其后再无联络。而标签上标注的另外两家制造商也表示和鑫鼎鑫没有合作关系。
![]()
嫌疑人为惯犯
掌握线索后,香港警方的破案速度不可谓不快。
8月17日清晨,警方到鑫鼎鑫的北角办公室和鲤景湾住宅拘捕了吕子聪和陈碧琳夫妇二人,分别是公司董事和股东。
另外,通过物流供应链锁定元朗牛潭尾一个货仓,检获2600瓶同批次的饮用水存货,并追查到这些饮用水实际上来自东莞樟木头的一家厂房,且未经过合法渠道。
![]()
19日,被捕的吕子聪被控欺诈罪,已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案件被押至11月11日再讯,以待进一步调查。而陈碧琳已获准保释候审。
鑫鼎鑫于2007年在香港注册,曾在2020年宣称处于不活动状态,直到2024年8月才恢复运营。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在恢复活动不足一年便通过套牌中标政府大单。
据媒体报道,此夫妇二人是诈骗惯犯。
其名下的国洋企业有限公司曾在2023年成功中标,于2025年7月14日的过去两年内,向康文署供应次氯酸纳溶液,总值约353万元。
而在2023年,这对夫妇曾经涉及诈骗案被捕,涉嫌用虚假文件获取贸易贷款。另外,2022年至2023年期间,这对夫妇通过国洋企业伪造虚假贸易文件,向日本公司“双日”骗得1.15亿港元的货款。2024年,双日向香港法院递交诉讼状,要求追索该笔资金。
这对惯犯竟不知天高地厚,如今终于是在港府这儿翻了车。
![]()
贪便宜踩坑?
如今,港府已经暂停鑫鼎鑫的供水合约,并安排屈臣氏暂时进行供应替代。
虽然鑫鼎鑫的水质经检验证实可安全饮用,但该事件也引起香港社会反思政府的招标机制。
财库局徐正宇表示,已邀请审计署审查这次招标,同时亲自牵头与其他政策局及部门成立专责小组,借此全面审视现有的政府采购机制。
![]()
舆论有质疑招标是否是“低价者得”的贪便宜现象,据了解,香港一向重视廉政文化,而一些政府采购如清洁、供水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或服务,实际上都有“价格先行”的情况,能省则省当然是好心的。
另一方面,这次事件也反映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大湾区融合发展时,香港与内地各方面的融入也更多,这其中在商业上涉及的内地企业众多,两地所遵从的各种“标准”也不同,容易出现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港府也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证标准。
例如,近期香港接连出现涉及“造假”事件,由借壳办学、网约平台黑工司机,再到饮用水风波,共通点是监管过程出现不同疏漏,令有心人有机可乘。前特首梁振英近日便提到,诚信是香港辛苦经营几十年建立的基石,须严打假人才、黑工等,不能让香港对国家的贡献打折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