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欧美慌了,俄罗斯越打越有钱!!!

0
分享至

先讲个地狱级别的大实话:“俄罗斯越打越有钱了。”

连老美都慌了,特朗普是拼命劝和,生怕乌克兰把美国一起拖下水。

别急,先别笑,咱们一条一条拆,看看到底是谁在“发财”,又是谁在“付账”。

要是有人把这句话当真,那恐怕是把 “有钱” 的定义搞反了 —— 它不是装在老百姓钱包里的实在票子,而是印在通胀报表上的虚胖数字。数字越往上跳,普通人手里的钱就越不值钱。

老话说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这 “万两黄金” 从来落不到后方百姓手里,响在前线的炮火,烧的是军工企业的订单,瘪的却是千万家庭的菜篮子。三年多的战争打下来,消耗的哪里是军火库里的炮弹?分明是俄罗斯人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购买力。



咱们不妨算笔直观的账:2021年战前,俄罗斯普通家庭每月花在食品上的钱大概是 1.2 万卢布,当时 100卢布还能买 3 斤多土豆、2 升牛奶;到了 2024 年初,同样的食品支出已经涨到 2.1万卢布,100 卢布只能买 2 斤土豆,牛奶更是贵得要精打细算。

这还只是吃的方面,像取暖费、电费这类刚需支出,2023 年冬天比战前涨了近 60%,不少老人为了省电费,冬天只能裹着厚棉袄在家待着。你说这是 “越打越有钱”?倒不如说是 “越打钱越毛”。

战争花钱的 “信用卡”,谁来还款?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了账本上 ——1.4 亿俄罗斯老百姓。

先说说战争本身的开销,那就是个天文数字。根据俄罗斯财政部 2024 年公布的预算草案,仅 “国防与国家安全” 支出就高达19.5万亿卢布,占全年预算的36%,这还不算那些没公开的 “特殊支出”。要知道,2021 年战前,俄罗斯全年军费才 6.5万亿卢布,现在一年的军费顶过去三年。这些钱用来干什么了?一枚 “口径” 巡航导弹造价约 5000 万卢布,一架苏 - 35 战斗机成本超过 30 亿卢布,前线每天的弹药消耗、士兵津贴、装备维修,随便一项都是 “烧钱如流水”。

再加上西方制裁的加码,等于又烧了一个天文数字。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是经济支柱,可制裁后,欧洲买俄石油的量少了一半,为了卖出去,俄罗斯不得不给印度、中国等买家打折,每桶石油比国际油价低10-15美元。2023 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虽然没跌太多,但收入却少了近300亿美元。更要命的是,制裁让俄罗斯买不到急需的工业产品,比如芯片、机床、汽车零部件,这些东西要么买不到,要么得通过第三方渠道 “高价代购”,成本翻了好几倍。

国家不会自己生钱,只能 “搬钱”。国库搬空了,就开印钞机;印出来的钱太多,物价就涨。最后所有的窟窿,都会变成超市货架上的价签、加油站的油价、菜市场的菜价,一点点摊到每个人头上。就像 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糖价涨了 40%,面粉涨了 25%,连最普通的方便面都从 25 卢布一包涨到了 40 卢布,老百姓的钱包明明没缩水,可就是买不到以前那么多东西了。

通胀不是 “会不会来”,而是 “何时爆炸”。历史上早就有过太多教训,二战后的国民党政府、一战后的德国、现在依赖欧美补贴的乌克兰,都在重复同一套剧本:战争费用先挂在 “国家账本” 上,看似当下没事,可几年后通胀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大名鼎鼎的金圆券,一麻袋钱买不到一个鸡蛋。一战结束,德国通货膨胀。50万马克买一个面包是初期,后期几十亿马克才能买一个面包。一战以后,英法也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都是在支付打仗的钱。

俄罗斯现在经历的,顶多算是 “前菜”,还没到最难受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前线用的很多坦克、大炮是苏联时期的存货,这些 “老古董” 不用花钱买,只是算点 “折旧”,暂时没让军费压力完全暴露。比如 T-72 坦克,苏联时期造了上万辆,现在翻新一下就能送往前线,成本比新造一辆低多了,可这些存货总有用完的一天,等哪天不得不大量造新装备,开销还得翻番。



其次,俄罗斯政府用外汇管制和行政限价,暂时把涨价的手捆住了。政府规定,企业不能随便涨物价,尤其是食品、药品这类刚需品,还限制老百姓换外汇,每人每年只能换 1 万美元,而且汇率被人为压低。表面看物价没涨太多,可实际上很多商品开始 “隐性涨价”—— 比如面包从 100 克变成 80 克,牛奶从 1 升变成 900 毫升,商家不敢明着涨价,就偷偷减分量。

还有能源高价兜底,让账单看起来 “收支平衡”。2022 年、2023 年国际油价高位运行,虽然俄罗斯卖油打折,但多少还能赚点钱,靠着能源收入撑着财政。可 2024 年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再加上美国、巴西等国增加石油产量,俄罗斯的能源收入越来越少,这个 “兜底的垫子” 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手铐总会松,存货总会光。等苏联时期的武器造完了,能源收入撑不起财政了,外汇储备越耗越少了,政府再也捆不住物价的时候,真正的通胀才会撕掉封条。到那时候,咱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10 卢布买一个包子的 “旧时代影像” 重新出现,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俄罗斯人的主食 —— 列巴。要知道,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就经历过一次通胀,当时面包价格半年涨了 50%,不少家庭只能靠政府发放的食品券过日子,现在的情况,比当时还要危险。

有人说:“缺钱?印啊!” 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藏着的是对老百姓存款的 “明抢”。

要是真印 50 万亿卢布,确实能眨眼间填了财政窟窿,可货币不是魔法,它只是国家给老百姓打的一张 “欠条”。你存折里的 50 万卢布,今天能在莫斯科郊区买一套 40 平米的小公寓,明天可能就只能买一个面包。不是面包突然变值钱了,而是这张 “欠条” 被稀释了,印的钱越多,欠条就越不值钱。

2023 年,俄罗斯央行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 18%,远超战前 5%-7% 的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可商品没怎么增加,物价自然要涨。有个莫斯科的普通上班族说,2021年他月薪 6 万卢布,能轻松养活全家,还能攒点钱旅游;2024 年他月薪涨到了 7.5 万卢布,可现在买完菜、交完房租,月底几乎剩不下钱,更别说旅游了。“工资涨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物价涨的速度,感觉钱像水一样流走了。”

前线多发射一枚炮弹,后方就多一张被剪碎的存折。一枚152毫米榴弹炮炮弹造价约 6 万卢布,相当于俄罗斯普通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这些钱从哪里来?要么是政府征税,要么是印钱。征税征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少了;印钱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贬值了。不管哪种方式,最后吃亏的都是普通百姓。就像 2024 年俄罗斯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物价涨得更快,实际上老百姓交的税反而更多了 —— 以前挣 5 万卢布不用交税,现在挣 7 万卢布才免税,可 7 万卢布的购买力,还不如以前的 5 万卢布。



有人说俄罗斯有资源,石油、天然气、木材、化肥有的是,卖资源就能赚钱,怎么会缺钱?可事实是,卖资源赚的钱,根本填不上战争的窟窿,反而把账单 “快递” 给了全球买家,最后还是俄罗斯百姓扛下了所有。

俄罗斯的资源出口确实厉害,2023 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总出口额的 60% 以上。可制裁下,资源出口早就不是 “一本万利” 了。为了把石油卖出去,俄罗斯给印度、中国的买家打折扣,比如卖给印度的乌拉尔原油,每桶比国际油价低 12 美元左右。202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约 1.05 亿吨,要是不打折,能多赚120多亿美元。天然气也一样,以前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高,现在主要卖给亚洲,不仅运输成本高,价格还低了不少,2023 年天然气出口收入比 2021 年少了近 200 亿美元。

更麻烦的是,卖资源赚来的外汇,还要用来买急需的进口商品,可制裁让这些商品的价格暴涨。比如俄罗斯需要的芯片,以前从美国、韩国买,一片普通的汽车芯片只要 10 美元,现在只能从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第三方渠道买,一片要 30-50 美元,溢价 300%-400%。还有机床,用来造武器、汽车的精密机床,以前从德国买,一台 100 万欧元,现在买不到新的,只能买二手的,还要付高额的 “中介费”,一台二手机床居然要 150 万欧元。

这些溢价部分谁来付?进口商把成本加进商品里,批发商再摊给超市,超市最后把涨价贴在新价签上。看起来是全球买家一起扛,实际上是俄罗斯百姓扛双份:出口资源时打折,少赚的钱相当于百姓间接 “少拿了收入”;进口商品时涨价,百姓又要多掏钱买东西。资源根本不是 “免单券”,只是把战争账单换成了 “分期付款” 的形式,让老百姓一点点还而已。

网络上总有一种口嗨句式:“打某某,我捐一个月工资!” 可要是真算算账,就知道这种话有多不切实际 —— 一个月工资,连一枚炮弹的零头都买不起。到时,要你捐的可不是一个月、几个月工资,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资。

先看看俄罗斯的工资水平,2024 年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工资中位数是 4.2 万卢布,差不多相当于 3500 元人民币。这个工资水平在俄罗斯是什么概念?在莫斯科,租一个 10 平米的单间每月就要 2 万卢布,再加上吃饭、交通,一个月 4.2 万卢布刚够糊口,根本攒不下钱。要是在中小城市,工资更低,很多人的月薪只有 2.5-3 万卢布,连基本生活都有点紧张。

再看看战争需要的开销,一枚 152 毫米榴弹炮炮弹造价约 6 万卢布,一枚 “伊斯坎德尔” 导弹造价超过 2000 万卢布,一架无人机也要好几万卢布。按 4.2 万卢布的月薪算,一个月工资只够买 0.7 枚 152 毫米炮弹,连一整枚都买不起。要是真按 “一户三口至少摊一枚炮弹” 算,全家得掏 15 万卢布,这相当于普通家庭三个多月的总收入,而且还是不吃不喝的情况下。

可现实是,俄罗斯有 1.2 亿人拿不出 5 万卢布现金。根据俄罗斯央行 2024 年的调查,超过 60% 的俄罗斯家庭没有储蓄,遇到突发情况连 5 万卢布(约 4000 元人民币)都拿不出来。拿不出钱怎么办?政府只能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扣”—— 面包涨价 20% 不够,就涨 50%;地铁票价涨 50% 不够,就涨 100%;暖气费涨 100% 不够,就涨 200%。直到把老百姓的 “捐不起” 变成 “买不起”,这张战争账单才算勉强结清。

就像 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鸡蛋价格涨了 60%,很多家庭开始控制吃鸡蛋的次数,从以前每天一个,变成两三天一个;卫生纸价格涨了 35%,超市里经常能看到老百姓囤卫生纸的场景。有位莫斯科的大妈接受采访时说:“以前逛超市不用看价格,现在每样东西都要算半天,就怕买多了月底没钱交房租。” 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哪有什么 “越打越有钱”,只有 “越打越难活”。

当大多数人破产,国家会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经济不是单机游戏,不能按个按钮就 “加钱”,它是 1.4 亿人的流水账,每个人的消费、收入、储蓄,都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紧紧绑在一起。

一个人买不起东西,就会减少消费;十个人减少消费,商家的生意就会变差;一百个商家生意变差,就会裁员;一千个人失业,就会更没钱消费 —— 这是一个死循环。咱们可以一步步看这个循环怎么闭环:

首先,老百姓买不起东西,消费就会下降。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8%,服装、家电、汽车这些非刚需商品的销量跌得更厉害,汽车销量下降了 15%,家电销量下降了 20%。老百姓不买东西,商场、4S 店的生意就不好做,只能裁员或者关门。

然后,裁员导致失业增加。2024 年 6 月,俄罗斯的失业率已经涨到了 6.2%,比战前高了 1.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超过 400 万人没工作。失业的人没收入,只能靠政府的失业补贴过活,可政府的补贴本来就少,一个月只有 1.2 万卢布,根本不够生活,只能进一步减少消费。

接着,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的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了 12%,增值税下降了 9%,税收少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为了维持开支,政府只能要么多征税,要么多印钱。多征税会让企业和老百姓更穷,多印钱会让通胀更严重。

最后,补贴爆雷,只能再印钱、再通胀。政府要给失业者发补贴,要给军工企业拨款,要维持社会福利,这些都需要钱。税收不够,就只能印钱,2024 年上半年,俄罗斯央行又印了 5 万亿卢布,这又会让物价涨得更快,老百姓的日子更难。

这个死循环一旦闭环,社会就会调到 “Hardcore”(硬核)模式,以前只在历史书里看到的 “配给制” 可能会重新出现 —— 面包要凭票买,肉要凭票领,布要凭票换,汽油也要限量供应。其实 2024 年已经有苗头了,俄罗斯有些地区开始对白糖、面粉实行 “限购”,每人每次只能买 2 公斤,这就是配给制的雏形。历史从来不会真的过去,它只是换个马甲,就能杀个回马枪。

账赖不掉,只是迟到。战争的经济账,从来没有 “豁免” 二字,只有 “延期付款”。前线每响一声炮,后方就欠一笔钱;前线每多一名士兵,老百姓就多一份负担。这笔账或早或晚,都会通过货架上的价签、工资条上的数字、存折里的余额告诉你答案。它们不会讲政治,不会讲立场,只会讲最实在的数字:数字小了,是钱包瘦了;数字大了,是通胀来了。

2024 年 7 月,俄罗斯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 12.5%,这已经是连续 6 个月超过 10%,远超俄罗斯央行 4% 的通胀目标。普通百姓的感受更直观:以前 1 万卢布能买一推车菜,现在只能买半推车;以前加满一箱油要 3000 卢布,现在要 5000 卢布;以前给孩子买件羽绒服 5000 卢布,现在要 8000 卢布。这些数字的变化,就是战争账单最真实的体现。

所以,下次再听到 “俄罗斯越打越有钱” 这种话,不妨问问自己:你愿意为那枚看不见的炮弹,预付多少明天的早餐?是愿意让孩子少吃一个鸡蛋,还是愿意自己少买一件衣服?是愿意冬天少开点暖气,还是愿意月底交不起房租?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普通百姓对战争账单最无奈的回应。

战争从来不是 “赚钱的生意”,而是 “烧钱的无底洞”。那些说 “越打越有钱” 的人,要么是没看到老百姓干瘪的钱包,要么是故意忽略了藏在价签背后的苦难。账总是要还的,区别只是早还还是晚还,自己还还是别人还。可对于俄罗斯老百姓来说,这笔账不管怎么还,最后苦的都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未来3年,楼市或迎来“三大”走向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未来3年,楼市或迎来“三大”走向

爱看剧的阿峰
2025-11-02 16:02:00
新王登场!新机官宣:搭载骁龙8 Elite Gen5+小直屏!

新王登场!新机官宣:搭载骁龙8 Elite Gen5+小直屏!

科技堡垒
2025-11-02 11:17:56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向日本索要任何道歉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向日本索要任何道歉

科学发掘
2025-11-02 07:57:50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娱乐领航家
2025-11-01 23:00:02
3480万现金买别墅:厅官的情人坐头等舱,举报人坐看守所

3480万现金买别墅:厅官的情人坐头等舱,举报人坐看守所

有戏
2025-11-01 16:43:49
重磅!曝邵佳一成国足新帅热门人选

重磅!曝邵佳一成国足新帅热门人选

徽派体育
2025-11-02 21:56:11
参加蔡英文、赖清德就职,却不出席郑丽文就职,卢秀燕真面目曝光

参加蔡英文、赖清德就职,却不出席郑丽文就职,卢秀燕真面目曝光

蛙斯基娱乐中
2025-11-02 16:27:24
雷达失灵47分钟!伊万卡、姆巴佩游艇密会,17岁差藏权力游戏

雷达失灵47分钟!伊万卡、姆巴佩游艇密会,17岁差藏权力游戏

罗氏八卦
2025-11-02 11:50:39
等了好久等到今天!黄安称台湾省可用高德了,每一条街都清清楚楚

等了好久等到今天!黄安称台湾省可用高德了,每一条街都清清楚楚

火山诗话
2025-11-02 15:48:27
事关黄金税收,两部门重磅发布!对个人购买黄金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金价?专家解读

事关黄金税收,两部门重磅发布!对个人购买黄金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金价?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00:18:10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澎湃新闻
2025-11-02 21:58:26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报君知史
2025-10-20 11:19:06
翁帆最新近况:穿35块的帆布鞋,带34箱手稿搬离旧居

翁帆最新近况:穿35块的帆布鞋,带34箱手稿搬离旧居

金牌娱乐
2025-11-02 09:53:48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3-0!62岁穆帅激活本菲卡,3连胜狂轰11球,10轮不败+距榜首仅1分

3-0!62岁穆帅激活本菲卡,3连胜狂轰11球,10轮不败+距榜首仅1分

我爱英超
2025-11-02 07:00:44
媒体人:篮协逐渐恢复全面管理CBA 已无人提管办分离

媒体人:篮协逐渐恢复全面管理CBA 已无人提管办分离

林子说事
2025-11-02 14:11:41
广东惊现“乡村版白宫”,造价3200万,竟然是卫生院!

广东惊现“乡村版白宫”,造价3200万,竟然是卫生院!

GA环球建筑
2025-11-02 13:52:41
小米YU9全面曝光,年轻人第一台“路虎揽胜”来了

小米YU9全面曝光,年轻人第一台“路虎揽胜”来了

科技头版Pro
2025-10-31 14:47:29
美国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俄向红军村增兵至17万人

美国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俄向红军村增兵至17万人

史政先锋
2025-11-01 15:04:59
全红婵放弃全运单人角逐系顶层决策,并不仅仅是保护身体那么简单

全红婵放弃全运单人角逐系顶层决策,并不仅仅是保护身体那么简单

杨华评论
2025-11-01 19:30:01
2025-11-03 00:24:49
奥派搬运工
奥派搬运工
学习经济学,看清社会运行真相,人生不迷茫!
66文章数 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头条要闻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 刘强东发文调侃称"没了自信"

头条要闻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 刘强东发文调侃称"没了自信"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家居
时尚
手机

教育要闻

当海岛遇上诗教,不妨做一个诗歌岛上的原住民 | 与你共读

数码要闻

Intel B580用汽车防冻液降温超频:-17℃创新世界记录!性能提升16%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最近很火的发型,原来这么简单!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