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能流传千年吗?东汉末年,一个叫曹操的男人说出一句话。
话中所讲却成为天下人内心的挣扎。
这句话的背后,牵扯着一个母亲的愤怒和一个儿子的无奈。
——《壹》——
那个叫曹操的少年
公元155年,谯县,曹操出生了,没人知道这个小孩将来会改变历史,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在朝廷里混得不错,但曹操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
![]()
十岁那年,曹操在家乡击退了鳄鱼。
这事听起来像吹牛,但史书确实这么记载,这孩子性格放荡不羁,完全不像个官宦子弟,曹操有个叔父叫曹炽,这人看不惯侄子的德性,总在曹嵩面前告状。
曹操听到了,心里不爽。
有一天,曹炽路过,曹操突然装中风倒地,曹炽吓坏了,赶紧去找曹嵩,等曹嵩赶来,曹操却好好的站着,说自己没病。
从此,曹炽再告状,曹嵩都不信了。
这就是曹操,十几岁就开始玩心计,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当了洛阳北部尉,这个职位不大,但曹操干得很认真。
他在官署门口放了五色棒,规定犯法的就打死。
几个月后,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违禁夜行,曹操二话不说,棒杀,这下闯祸了,得罪宦官集团,在东汉就是找死。
![]()
但曹操是依法办事,这些人也拿他没办法。
只能表面夸奖,暗中使坏,把他调到地方当县令,许劭见到曹操,说了一句话:"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话传开了,曹操听了哈哈大笑。
他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贰》——
那句话的诞生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这个西凉军阀一进洛阳就开始胡来,废少帝,立献帝,自己当相国,满朝文武都怕他,但又没办法,曹操不一样。
![]()
他经常出入相国府,表面恭敬,实际上在找机会杀董卓。
董卓渐渐信任了这个年轻人,一天,曹操从王司徒那里借了一把七星刀,他要刺杀董卓,走进小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一旁。
董卓问:"孟德今天怎么来晚了?"
曹操说:"马走得慢。"董卓让吕布去选匹好马送给曹操,吕布走了,机会来了,董卓身体肥胖,坐不住,侧身躺下,曹操抽刀要刺,董卓从铜镜里看见了。
"孟德,你要干什么?"
曹操急中生智:"我得了一口宝刀,想献给相国。"吕布牵马回来了,董卓接过刀看,确实是好刀,三人一起出去看马。
曹操说要试试马,一上马就跑了。
吕布对董卓说:"曹操像是要行刺。"董卓这才醒悟,派人去追,但曹操已经跑出东门,无影无踪了,逃亡路上,曹操和陈宫一起。
![]()
晚上,他们在吕伯奢家借宿。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故友,热情招待,但曹操听到后院有磨刀声,以为要害自己,他杀了吕伯奢全家,陈宫问为什么。
曹操说了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听了,脊背发凉,这就是曹操的人生哲学,宁可我辜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辜负我,这句话,注定要流传千年。
——《叁》——
徐庶的选择与母亲的愤怒
公元208年,长坂坡,曹操南下攻荆州,刘备败了,损失惨重,老婆甘夫人投井自杀,两个女儿被俘,徐庶的母亲也被抓了,徐庶是谁?
![]()
刘备的军师,颍川名士,智谋过人。
他辅佐刘备七年,屡败曹军,曹操早就想得到这个人才,现在机会来了,曹操派程昱去找徐母,程昱和徐庶是老同学,关系不错。
他哄徐母写了封信,说自己病重,让儿子回来。
徐庶收到信,急了,他找到刘备:"主公,我要走了。""为什么?""母亲被抓,我方寸大乱,留在这里也帮不了您。"刘备不舍得,但也没办法。
在汉朝,孝是天大的事,徐庶走了。
但他临走前推荐了诸葛亮,这是后话,徐庶到了许昌,见到母亲,徐母看到儿子,不是高兴,是愤怒,"你为什么来了?""您病重,儿子担心。"
"我没病!是曹操骗你来的!"
徐母指着曹操的方向,说出了那句话的含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的为人!你竟然相信他,来投靠他!"
![]()
徐母羞愤难当,自杀了。
徐庶跪在母亲面前,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但真正让人震撼的,是徐母临死前对曹操人生哲学的彻底否定。
——《肆》——
从历史到传说的千年回响
元末明初,一个叫罗贯中的人开始写小说,他要把三国的故事写成书,《三国演义》诞生了,这本书把曹操描绘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
![]()
既是英雄,又是奸雄,那句话成了他的标志。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600年过去了,这句话竟然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为什么?因为说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曹操。
面对背叛时,我们想说这句话,面对伤害时,我们想用这句话保护自己,面对选择时,我们用这句话给自己勇气。
但同时,每个人心里也有一个徐母。
她代表着另一种声音:做人要有底线,不能为了自己就伤害别人,这就是这句话的力量,它不是简单的恶,而是人性的复杂。
既想保护自己,又不想伤害别人。
从东汉到今天,这句话一直在民间流传,它出现在戏剧里,出现在小说里,出现在老百姓的日常对话里,更有意思的是,这句话还传到了日本。
![]()
日本人把《三国演义》翻译过去后,也被这句话震撼了。
为什么一句话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说出了人类共同的内心挣扎,每个时代的人都会面临选择:是保护自己,还是成全别人?
曹操选择了前者,徐母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一句话,一个选择,一个人的人生哲学,竟然能影响千秋万代,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你会选择曹操的理念,还是徐母的坚持?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要回答,而这个回答,也许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