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访问英国期间抛出震撼性言论:若再次当选将“夺回阿富汗巴拉姆空军基地”。
话音刚落,塔利班方面迅速回应,国防部副部长阿卜杜勒·卡尤米公开表示“已部署重兵、加固工事,任何武力侵犯将遭致命反击”,并强调“巴拉姆是阿富汗主权象征,绝不容许外部势力觊觎”。
![]()
值得注意的是,巴拉姆基地距离中国新疆边境仅约500公里,且地处连接中亚、南亚的咽喉位置,不仅曾是美军无人机作战中心,更是区域情报监测的关键节点。
塔利班近期向该地区调派了包括精锐部队“巴德里313”在内的多个作战单元,并配套增援了火箭弹系统与防空装备。
外界分析认为,这一动向既是对美国政治信号的强硬回应,也是塔利班巩固战略要地、防范潜在冲突的实质性举措。
![]()
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从其演讲上下文可看出,他试图以“夺回基地”为象征,重塑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强硬形象。
但现实中,美国是否真有能力、有意愿重启一场针对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答案极可能是否定的。
此时此刻,美国国内政治氛围已与二十年前反恐战争时期截然不同,民意对海外派兵极度敏感,国会两党虽在遏制中俄问题上存在共识,但直接军事重返阿富汗将是政治自杀。
![]()
更何况,2025财年美国军费预算虽创新高,重点却投向亚太与乌克兰方向,再加上巴以冲突,已经难以抽调大量资源投入阿富汗山区。
而塔利班早已非2001年的松散武装。
如今他们掌握国家机器,装备缴获的美制武器,并接受过来自多国的非正规作战训练。与其正面冲突,美军可能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
![]()
更微妙的是,塔利班近年来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化:一方面向中国示好以保证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又默许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等组织在边境活动。
这种“两面性”使得任何外部军事行动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地区连锁反应。
因此,特朗普的发言更大可能是一种政治姿态,旨在煽动保守派选民情绪,并向中俄传递“美国仍关注中亚”的信号。
![]()
但塔利班的强硬备战表明,他们正以最坏打算做准备,这种反应既源于对美国的不信任,也源于对丧失战略要地的深度恐惧。
塔利班对巴拉姆基地的重视,远超一般军事据点的意义,从战略层面看,此处是维系其政权安全与地区影响力的核心筹码。
其一,巴拉姆是塔利班“主权宣誓”的象征。
![]()
2021年美军仓促撤离后,塔利班将接管重要军事设施视为国家独立的标志。
若放任美国“卷土重来”,其国内统治合法性将受质疑,甚至可能激化内部派系斗争。目前塔利班政权尚未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每一寸领土控制权都直接关联其生存空间。
其二,该基地是塔利班应对“内外威胁”的枢纽。
![]()
西侧可监视伊朗边界动向,东侧扼守巴基斯坦北部通道,北向则直接关联中亚国家及中国。
塔利班近年来持续打击“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而巴拉姆基地的侦察与快速部署能力对其反恐行动至关重要。
此外,塔利班虽未公开承认,但多方情报显示其在此部署了无人机监测系统,用于边境管控与对抗潜在叛乱。
![]()
其三,经济合作与地缘平衡的筹码。
塔利班政权面临严重经济困境,而中国是极少数愿与其开展务实合作的大国。中阿边境贸易、矿产开发及“一带一路”延伸项目均需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
塔利班死守巴拉姆,也是向中国展示“有能力保障地区稳定”,从而换取更多投资与政治支持。
![]()
某种程度上,巴拉姆已成为塔利班与大国博弈的杠杆,既用强硬姿态警告美国,又以此向邻国证明自身价值。
塔利班与美国在巴拉姆基地的对抗态势,本质是旧秩序崩塌后新平衡形成的阵痛。特朗普的“夺回”宣言更多是政治表演,但塔利班的备战却是实实在在的战略选择。
![]()
无论美国是否真的行动,塔利班已通过此次危机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他们决意死守每一寸土地,并将大国博弈的战场压缩在自己的规则之内。
未来,阿富汗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走廊安全与反恐合作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