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区势|守护6040份老档案:老旧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博山实践

0
分享至

在淄博市博山区城东街道珑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档案室里,24个文件柜静静伫立。拉开柜门,6040份职工档案摆放得整齐划一,泛黄的纸页散发出老档案独有的神秘气息。如今的它们,安稳有序,但谁能想到,20年前,它们曾一度陷入“垃圾”还是“宝贝”的争论。

“接手这些档案,我深感责任重大。”珑山社区党委书记王秀一至今记得2004年的情景:6000多份文件堆在一处,似乎被人遗弃。她心里清楚,旧单位不在了,但工人们的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连夜整理、编号,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档案抢救战”。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王秀一20年前的这个决定,为社区精细化治理埋下了伏笔。



珑山社区24个档案柜是社区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缩影。

宝贝还是垃圾?

9月19日,记者走进珑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档案室看到,24个文件柜整齐排列,柜门后安静地躺着近万份档案。最珍贵的那一部分是一批发黄的牛皮纸袋,编号从“退休外001”到“遗属4527”,这是一批凝聚着许多人一生的“夏庄煤矿职工档案”。

翻开其中一份,发黄的纸张上记录着某位工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工作以后的重大事件:岗位变动、入团入党、获得奖励、工作工龄……这些文字沉甸甸地承载着这位工人工作中的起起伏伏,也见证着这家单位曾经的辉煌与落幕。

“说实在的,当时单位破产,大家各奔前程,谁也没想的那么长远。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宝贝,但当时谁都顾不上眼前,谁知道这是垃圾,还是宝贝?”珑山社区一位居民回忆当时的情况时,唏嘘不已。

2004年,夏庄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解体后留下的问题很多。最让人揪心的,就是这6040份职工档案。分管档案的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起档案交接时的情景:一大堆牛皮纸袋东倒西歪地胡乱堆放在一起……

“这些档案是咱们社区的宝贝!如果散失,很多职工的退休工龄、工资计算、养老金发放都会出现问题。”王秀一回忆,当时自己心头涌上的不是烦恼,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她深知,每一份档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更是一代工人的尊严。


珑山社区对档案的保管使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当时,珑山社区刚刚成立,人员有限,事务繁杂。社区“两委”当即决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展开对档案的“抢救性”整理。工作人员把一摞摞发霉的档案打包,用三轮车拉回社区。接下来的两个月,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大家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加班整理,把所有材料逐份按照档案编号、人员姓名,逐一进行登记、归档。如今,这些档案被精心保存,按照退休编号整齐排列。

记者在现场看到,职工来查档案时,只要报上自己的退休证编号,工作人员就能在几分钟时间内找到相应档案。

这批陈旧的档案不仅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对个人而言,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夏庄煤矿破产后,大批职工依靠档案来认定工龄、计算养老金;一些职工的子女入伍、入党、上学、提干,需要通过社区开证明,也必须调取这些档案作为重要依据。

“这6040份档案,就是6040个家庭。”王秀一说,如今夏庄煤矿退休职工遍布全省乃至全国,目前珑山社区的1360名居民仍然是其中一部分档案的主人,这也事关社区1360个家庭。

档案的抢救与整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从2004年起,珑山社区工作人员连续不断进行信息维护与更新。在与相关业务部门对接时,他们发现不少档案与身份证信息不符:或是名字同音不同字,或是因为农历和公历的不同,导致年龄计算有出入……每一处差错都需要耐心修正。

为此,社区先后5次组织人员对所有档案信息进行维护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就是在这样“修补历史”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把“企业的碎片”,拼成了社区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居民如果有需要,社区就会调取档案给予帮助。

职工还是居民?

夏庄煤矿始建于1930年,1954年改制为公私合营煤矿,1957年成为国营煤矿,第一份档案也随之建立。这里曾是博山的支柱企业,上万名职工曾在这里挥洒青春。然而,随着煤矿政策性关闭,职工们脱下工装,走进新成立的珑山社区,开始了新的身份转换。

“企业没了,但人还在。这份老档案,究竟是身份转换的障碍,还是桥梁?20年前,谁也不清楚。”城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企业职工”到“社区居民”,不仅是称谓的变化,更是社会身份、生活方式、治理模式的转换。

社区初建,党员队伍是最坚实的依靠。2004年,珑山社区共有270多名党员,大部分都是煤矿职工出身。为了加强组织力量,珑山社区党委把原有的12个宿舍区划分为5个支部。到2019年,随着治理格局的调整,支部扩展到7个。

党建引领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这些支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支部书记、委员往往是煤矿时期的矿长、井长、科长,在居民中威望很高。遇到矛盾调解、公共事务动员时,只要他们带头站出来,事情往往迎刃而解。


珑山社区居民身上有着国企职工的明显特点。

与其他城市社区不同,珑山社区居民有着鲜明的企业烙印。他们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对社区事务格外上心。

王秀一告诉记者,有段时间她非常困惑:为什么明明工作已经非常细致了,很多居民还是会主动“挑刺”——小到楼道灯不亮,要追问维修进度;大到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要逐条核对细节。有人甚至会主动收集邻居意见,拿着整理好的建议清单来办公室沟通。“后来我逐渐习惯了,咱们居民还是‘企业主人翁思维’,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盼着社区越来越好,容不得半点‘差不多’的敷衍。”

“我们很多人是煤矿工人出身,下井之后,生死攸关,任何事都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一位老人这样说道。

王秀一说,珑山社区居民素质高,提建议时会带着相关数据和政策依据,不是简单“抱怨”,而是能说出“为什么不合理”“该怎么改进”……这种认真的态度,不但给社区治理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也让大家的诉求有了“改进的标准”。

为了增强居民与社区的联系,王秀一决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在社区公示牌上,各级网格负责人的电话也全部公开。“一旦有问题,要让居民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

今年5月,她接到一通电话,居民反映社区广场上的木制花箱防水层损坏,下雨后泥土外溢,弄脏了地面。经调查发现,这些花箱自2017年安装以来,经过风吹日晒,已经腐朽不堪。社区很快决定更换为铝合金花箱,广场重现整洁。

“我们的服务理念是1+24+365,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一年365天全年不休。”王秀一说,社区的存在,就像提供给居民的用水用电一样,必须时刻保持正常运转,才能让居民生活顺畅。


珑山社区新建的老照片墙,成了最受居民欢迎的打卡拍照地点。

障碍还是桥梁

在身份转换的同时,如何让居民重新凝聚起情感和认同?珑山社区的答案是:文化。

“以前在煤矿,企业常常组织文体活动。现在大家在社区的舞台上,在书画展上又找到了归属感。企业没了,社区又把大家的心聚了起来。”70岁的王建国,曾先后担任夏庄煤矿办公室秘书、加油站站长,如今是珑山社区书画协会会长。最近,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筹办珑山社区的国庆书画展。

今年7月,珑山社区制作了一面“老照片文化墙”。前期,工作人员走访居民家,征集了大量企业的老照片。在这些黑白或彩色的照片上,有青年工人肩挑煤块的身影,有职工拔河比赛的身姿,还有夏庄煤矿罕见的节日花灯……

照片墙一经亮相,一下子就点燃了居民的记忆。每天都有很多人聚集在墙前,认真看着某张照片,给大家过往的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的宿舍楼”“这是我们参加少先队时的照片”……怀旧的背后,其实是对如今家园的认同:过去的岁月没有被遗忘,生活正在通过崭新的家园得以延续。

文化活动不仅让老一辈找到记忆的坐标,更让年轻一代理解父辈的过往。


王建国向记者讲述老档案的故事。

“社区的老档案、照片墙、书画展,这是有延续性的,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身份可以转换,但精神不会丢。”王建国深有感触地说道。

这种精神的传承,在一次悼念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深刻。前不久,社区红白理事会前任会长陈雨茂去世。为了撰写悼词,王建国调阅了他的档案,发现其中详细记录了他在美术领域的成就:撰写论文、屡获奖项,甚至还有山东省三等奖获奖证书。

“这些事,不但我们大家不知道,估计陈老的家人也不了解。”王建国说,这些档案不仅见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成为社区全体居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批老档案没有成为身份转换的阻碍,在珑山社区的妥善使用下,成了联络居民的“桥梁”。

珑山社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企业人”的身份转换为“社区人”,又进一步凝聚成“珑山人”。党建引领下的“一网三联”治理模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文化活动让居民在精神层面找到归属;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养老服务,又让居民在生活层面,实实在在感受到家的温暖。

“社区治理没有一定之规,我们城东街道各个社区要像珑山一样,找准社区基层治理的抓手。这个‘抓手’不一定是一份档案,但是一定要符合自己村居的实际。”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许乐意说,通过这批档案,不但可以看出珑山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成效,还能看出他们在基层治理方面持之以恒的耐心。

20年来,珑山社区用一份份档案,守护着居民的生活;用一场场文化活动,重建居民们的身份认同;同时,也用一个个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创新,完成了从企业宿舍到城市社区的转身。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李波 通讯员 伊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鲁中晨报 incentive-icons
鲁中晨报
知热点,阅天下。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旗下新媒体。
244367文章数 638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