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古籍:人死后,有一种缘连月老都斩不断,只能来生来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大智度论》《太上感应篇》《因果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自古以来,世人皆知月老掌管姻缘,一根红线牵系天下有情人。然而在浩瀚的古籍典藏中,却记载着一种连月老都无法斩断的奇特因缘。

《太上感应篇》有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而《因果经》更是详述了业力轮回的深奥玄机。这种超越生死的神秘联系,究竟是何种力量在主宰?

是什么样的因缘,能够穿越阴阳两界,延续至来生来世?古代高僧大德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让我们走进这个充满玄机的故事,探寻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真相。



话说唐代贞观年间,长安城中有一位名叫慧远的高僧,精通《华严经》,对因果轮回之理颇有心得。一日,有位富商李元昌前来求见,面带愁容,神情憔悴。

"大师,弟子有一疑惑,望您开示。"李元昌合掌行礼道。

慧远法师端坐蒲团,慈眉善目地看着他:"施主请讲,贫僧洗耳恭听。"

李元昌缓缓道来:"弟子有一女儿,名唤婉儿,今年十六岁。自幼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近日来,她常在梦中哭泣,口中念叨着一个叫'云生'的男子姓名。更奇怪的是,她能详细描述出一个从未见过的男子相貌,甚至能说出那人的生平经历。"

慧远法师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弟子曾请道士作法,想要斩断这种莫名的牵连,可那道士施法后反而面色苍白,说这种缘分连天上的月老都无法切断,只能等待来生续缘。弟子不解,世间真有如此深重的因缘吗?"

慧远法师沉吟良久,缓缓开口:"施主,你可知《涅槃经》中有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为无明覆蔽,故不能见。'这因果业力,如影随形,生生世世不能断绝。"

"您是说,小女前世与那云生确有因缘?"李元昌急切地问道。

"施主莫急,且听贫僧细说。"慧远法师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昔日有位迦叶尊者,曾向世尊请教类似的问题。"

慧远法师徐徐道来:"当年,迦叶尊者在山中修行时,遇到一对恋人因战乱分离。女子临死前发下重誓,愿生生世世寻找爱人。尊者见状,想要为她断除这种执念,但发现无论如何施法,都无法消除她心中的深情挚意。"

"那后来如何?"李元昌追问。

"尊者将此事禀告世尊。佛陀听后,面露慈悲之色,说道:'此乃愿力所成,非业力可比。愿力者,发自内心的深重誓愿,能够穿越生死,超越轮回。若是真心相爱,发下生生世世不分离的誓愿,这种力量连天神都要敬畏三分。'"

李元昌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问:"那这种愿力缘分,真的无法化解吗?"

慧远法师摇摇头:"世尊曾说,愿力有三种:善愿、恶愿、无记愿。若是善愿,如愿生生世世行善积德,这种愿力会带来无量功德。若是恶愿,如发誓生生世世报仇雪恨,则会堕入恶道。而情愿,介于善恶之间,既非全善,亦非全恶。"

"弟子愚钝,请大师明示,小女这种情况属于哪一种?"

慧远法师沉思片刻:"从你的描述来看,令千金与那云生之间,应是深情愿力所致。这种缘分,确实连月老的红线都比不了。月老所系的是今生今世的姻缘,而愿力缘分,却能延续无数个轮回。"

李元昌听后,既担忧又好奇:"那小女现在这种状况,会对她有何影响?"



"这要看她前世的愿力究竟有多深重。"慧远法师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山,"《法华经》有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因缘都有其根源。令千金能够记起前世的人和事,说明她的愿力极深,这种记忆穿越了生死的隔膜。"

"可是大师,如果那云生已经转世,小女又如何能找到他呢?难道真的要等到来生?"

慧远法师转过身来,慈悲地看着李元昌:"施主,你可知《华严经》中记载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略有耳闻,但不甚了解。"

"善财童子为了求道,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名叫胜热婆罗门的修行者。这位婆罗门曾经发下宏愿,要在生生世世中度化众生。他告诉善财童子,真正的愿力,能够让人在任何一世都能找到前世的因缘。"

李元昌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如果那云生也曾发下类似的愿,他们在这一世也有可能相遇?"

"正是如此。"慧远法师点头道,"不过,这种相遇并非偶然,而是愿力感应所致。《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如果两人前世的愿力都很纯正,那么今生的相遇就会更加顺利。"

此时,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有人急匆匆地赶来。李元昌的管家跑进院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爷,小姐她...她..."

"婉儿怎么了?"李元昌急忙问道。

"小姐说她梦到了那个云生,说他就在城南的白马寺附近!她非要去寻找不可!"

慧远法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奇光。他对李元昌说:"施主,看来令千金的愿力感应更强了。这种情况下,堵不如疏。不如我陪你们走一趟,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人匆忙赶到李府,只见李婉儿正在收拾行装,一脸坚决的表情。见到父亲和慧远法师,她恭敬地行礼:"父亲,大师,婉儿知道你们担心,但我必须去找他。在梦中,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现在的模样,还有他居住的地方。"

慧远法师仔细观察李婉儿的神情,发现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不像是被邪魅迷惑的样子。他问道:"施主,你能详细描述一下梦中所见吗?"

李婉儿点点头:"在梦里,我看到一个男子,约莫二十来岁,身穿白色长袍,正在一间茅屋中读书。那茅屋周围种满了竹子,门前有一口井。他的相貌......"她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丝红晕,"他的相貌与我心中的云生一模一样。"

"那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具体位置?"慧远法师继续问道。

"白马寺后山,有一片竹林,竹林深处有座小村庄。我在梦中清楚地看到了那里的路径。"李婉儿答道。

慧远法师若有所思。他知道白马寺是佛法东传的第一座寺院,那里的灵气深厚,确实容易产生各种感应。而且,如果李婉儿的梦境如此清晰具体,很可能真的是愿力感应所致。

就在这时,李府外又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男子出现在门口,正是李婉儿梦中所见的那个人。他看上去风尘仆仆,似乎走了很远的路。

"请问,这里是李府吗?我找一个叫婉儿的姑娘。"那白衣男子开口问道。

李婉儿见到他,顿时泪如雨下:"云生,真的是你!"

那男子听到"云生"这个名字,也是一愣,随即激动地说:"你...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梦中的那个女子,就是你!"

在场的人都被这一幕震惊了。慧远法师更是感慨万千,他知道这种情况在佛经中确有记载,但亲眼见到,还是第一次。

原来,这个白衣男子名叫张云生,是白马寺附近一个书生。近日来,他也常常梦到一个女子,梦中那女子总是在呼唤他的名字,还告诉他要到长安城中寻找。今日一早,他实在按捺不住,便启程前往长安,没想到真的找到了梦中的人。

慧远法师看着这对有情人,心中既欣慰又感慨。他对李元昌说:"施主,看来令千金与这位张施主的缘分,确实非同寻常。这种愿力感应,古籍中虽有记载,但能亲眼见证,实在是佛法的奇妙显现。"

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就在众人为这奇妙的相遇而感叹时,慧远法师突然神色凝重起来。他仔细观察着李婉儿和张云生,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征象...



慧远法师凝视着这对恋人,眉头渐渐皱起。他发现李婉儿的面相中带着一丝不详的阴霾,而张云生的命宫处也隐现血光。

这种征象,在佛经中被称为"业力现前"的预兆。看来这段跨越生死的因缘,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美好。

慧远法师心中暗惊,他想起了《因果经》中记载的一个惊人秘密——有些愿力缘分的背后,隐藏着前世未了的重大因果,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今生,更可能延续至无数个来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