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在深圳中达集团就职的许家印,因嫌弃3000元的月薪过低,愤而辞职并在广州创立恒大实业集团公司(后更名为恒大地产集团)。一年之后的1997年,恒大推出首个地产项目广州市金碧花园楼盘,首期323套住宅当日售罄,回款8000万元,成为许家印“恒大帝国”快速扩张膨胀的基石。
![]()
作为金碧花园楼盘配套服务的一部分,恒大成立一个子公司:广州市金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即恒大物业前身,简称“金碧物业”),为金碧花园楼盘提供物业管理服务。随后,金碧花园楼盘又接连推出三期,作为许家印发家的福地,它不仅让恒大从无名小卒成长为行业标杆,更是托举出中国恒大这一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巨无霸。同时,它也直接孕育出市值最高超2000亿港元的恒大物业这一港股上市公司。
01 地产巨头的衍生品
接管金碧花园项目,为金碧物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主打“贴心服务,真诚相伴”,提供24小时管家式服务,其服务效率与态度在早期获得业主广泛认可,并成为以后整个恒大物业的服务标杆。
在金碧花园打响服务声誉之后,2003年,金碧物业接管广州金碧华府项目,正式进军高端物业服务领域;2007年,金碧物业开始向全国扩张,并入驻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将金碧花园的服务模式复制至全国恒大的项目。到2018年,金碧物业的在管项目突破1000个,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
但是金碧物业更多的还是恒大集团的衍生品,它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母公司的项目。换句话说,恒大的房子盖到哪里,金碧物业的服务就延展到哪里。一直以来,恒大开发的项目在其在管面积中的占比高达98%以上,这其中就包括恒大开发的高端住宅、商用项目、主题乐园、产业园、康养项目、特色小镇及学校。
这种依赖关系,为金碧物业提供了稳定的业务来源,但也为以后的困境埋下了隐患。
![]()
02 分拆、筹备上市
2019年,“社区运营”概念火爆,资本市场开始对物业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碧桂园服务、万科物业(后更名“万物云”)、绿城服务等物流公司股价大涨,市值不断飙升。此时,许家印也开始琢磨将恒大旗下的金碧物业剥离独立上市的可能,并开始着手增资扩股,将四川忠信、贵阳中渝、成都乐居等17家恒大子公司并入金碧物业。
2020年3月13日,金碧物业正式更名为恒大物业,正式承担起恒大集团物业管理业务的核心角色。4个月之后,中国恒大正式宣布分拆恒大物业并寻求独立上市。可以说许家印将“一种资产、两次使用”的资本游戏玩到了极致,打出“恒大物业”这手牌,既赶上了物业板块火热之下的套利窗口,又扩宽了房地产板块的融资渠道。
与恒大物业同时分拆的还有恒大汽车,当时的分析师曾乐观预测,如果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分拆上市的过程顺利的话,将帮助恒大集团降低至少50个百分点的负债率。
03 资本的“饕餮盛宴”
恒大物业的分拆上市计划,获得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在恒大集团宣布分拆恒大物业一个月之后,即2020年8月,恒大物业便发起了Pre-IPO轮融资,并获得云锋基金、腾讯、农银国际、中信、光大控股、红杉中国等14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投资235亿港元,这轮融资后恒大物业的估值已超750亿港元。
2020年9月29日,恒大物业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11月15日,恒大物业通过港交所聆讯,从递交招股书到正式上市,总共用了66天,恒大物业成为当时“最快上市物业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IPO阶段,这场资本的“饕餮盛宴”达到高潮,恒大物业的基石投资者的阵容豪华程度惊人,恒大各路供应商、合作伙伴、甚至地产同行均来助阵,京基集团、中洲置地等23位基石投资者认购8.19亿股股份,共计拿走约50.49%的发行份额。
![]()
04 恒大物业的“坠落”
2021年对恒大物业来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2月份,它在港股市场表现强劲,股价一度冲高至19.74港元每股,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一时风头无两。甚至于恒大还开始动了推动恒大物业回归A股二次上市的念头,可惜这一计划还未付诸实施,自己的债务危机便已爆发。
2021年5月,恒大“爆雷”,陷入债务危机。作为强关联的恒大物业自然不可能幸免,被连累着一起坠落。 更严重的是,2022年3月,恒大物业被“吸血”134亿元事件曝光,让市场对恒大物业的财务信任度产生严重的质疑,投资者对恒大物业卷入恒大集团债务泥潭的担心与日俱增。这也让本应是最优质资产的恒大物业,在这场“恒大债务危机”中沦为“烫手山芋”,股价持续走低。
截至2025年9月,恒大物业市值仅120亿港元左右,和历史峰值相比,整整跌去了1880亿港元。
05 “易主”传闻背后的困境
尽管恒大物业一直强调“独立运营”,但其对母公司恒大的过度依赖,依然逃不过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和恒大物业同病相怜的还有碧桂园服务,随着母公司碧桂园爆雷,它也从最高点3000亿港元的市值跌去了近九成。这也再次说明,母公司健康与否,决定了物业公司的命运走向。
自恒大爆雷之后,恒大物业持续暴跌,倒是跌出了“黄金坑”。这也导致其多次传出被收购易主的消息,传闻中接盘的对象既有合生创展这样的实力港企,也有像华润这样的国资企业,但由于恒大母公司与恒大物业之间资金往来复杂,历史账务尚未彻底厘清,成为很多买家最大的顾忌。
在业内人士看来,恒大物业确实有价值,但任何接盘方都不想被拉入恒大的债务泥潭,这也使恒大物业的股权转让,始终停留在传闻层面。
好消息是,2025年9月10日,恒大物业收到中国恒大集团及CEG Holdings的清盘人发出的接洽函,清盘人正打算择机出售他们持有的合计51.016%股权。如果这场交易能够顺利完成,恒大物业将彻底“逃出生天”。
坏消息是,完成清盘后,买家不仅要面临恒大物业高达51.7%的应收账款减值率和核数师拒绝发表意见的财务报告,还有来自中国恒大约1.5亿平方米已签约合约项目转化停滞的难题。
不管如何,清盘只是时间问题,只是主动权不在恒大物业,而它也不知道这一天到底会何时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