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一般人养不了孔雀?药师佛揭示:孔雀只认这三种福德的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孔雀,自古便是祥瑞之鸟,羽毛绚烂如霞,鸣声悠扬动听。

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都以能蓄养孔雀为荣,可奇怪的是,能真正养活孔雀的人却寥寥无几。

民间有言:"孔雀择主而栖,无德者不可近。"

许多人兴致勃勃地买回孔雀,精心照料,可没过多久,孔雀不是郁郁寡欢,就是暴病而亡。

有的甚至会攻击主人,仿佛对主人有深仇大恨。

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孔雀真的能识人辨德?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注疏中,曾记载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开示。药师佛曾向弟子们揭示,孔雀并非凡鸟,它们是能转毒为药的灵禽,天生具有辨识福德之能。它们只愿意跟随三种具足特殊福德的人,若是福德不够之人强行蓄养,不仅养不活,反而会招来灾祸,损耗自身的福报和寿命。

这话听起来骇人听闻。养一只鸟,竟然还能影响到人的福报和寿命?药师佛所说的"三种福德"又是什么?为何孔雀有如此特殊的灵性?

这要从唐朝贞观年间的一桩往事说起。

那时,长安城外有一座清凉寺,寺中住持名叫慧真法师,是位修持药师法门的高僧。慧真法师医术高明,常为百姓医病,深受敬重。

有一年春天,城中来了一位富商,姓赵名公望。赵公望经营药材生意,家财万贯,在长安城颇有名望。他听说南方进贡了几只孔雀,心中十分喜爱,便花了大价钱,从宫中太监手里买了一对。

赵公望将孔雀带回家,专门修建了华丽的鸟舍,铺上了波斯地毯,挂上了金丝鸟笼。他每日让人喂最好的食物,还请来了专门的驯鸟师照料。

可奇怪的是,这对孔雀到了赵府后,一直闷闷不乐。那雄孔雀原本羽毛华美,可没过几日,羽毛就开始脱落,颜色也黯淡了许多。雌孔雀则整日不吃不喝,蜷缩在角落里,眼神充满了哀伤。

赵公望见状大惊,赶紧请来各路高手诊治。有人说是水土不服,有人说是食物不当,有人说是被邪气侵扰。赵公望一一照办,可孔雀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不仅如此,自从孔雀来到赵府后,赵公望的生意也开始走下坡路。原本谈好的几笔大买卖,莫名其妙地黄了;几个仓库无缘无故起火,烧毁了大量药材;连他本人也开始频繁生病,夜不能寐,白日精神恍惚。

管家劝他说:"老爷,这孔雀怕是不祥之物,不如送走算了。"

可赵公望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哪里舍得?他觉得一定是哪里没做对,只要找到方法,就能把孔雀养好。

这时,有人告诉他,清凉寺的慧真法师精通药师法门,或许能看出端倪。赵公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清凉寺。

慧真法师见了赵公望,只是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缓缓摇头:"施主,你这是在害孔雀,也是在害自己。"

赵公望一愣:"法师此话怎讲?弟子对孔雀可是精心照料,怎么会是在害它们?"

慧真法师说:"施主,你可知道孔雀是什么来历?"



赵公望摇头:"不就是一种珍禽吗?"

慧真法师说:"孔雀可不是普通的鸟。在佛经中记载,孔雀是孔雀明王的化身,具有转毒为药的神通。它们以毒蛇毒虫为食,将毒素转化为美丽的羽毛。这种能力,象征着药师佛的教法——将烦恼转为菩提,将恶业转为功德。"

"所以,孔雀天生就有辨识福德的能力。它们能感知到主人的德行,能看出主人是否具备转化之德。若是主人德行不足,它们宁可死去,也不愿意跟随。"

赵公望大惊:"那弟子该如何是好?"

慧真法师问:"施主,你经营药材生意,可曾想过,这些药材的来历?"

赵公望理所当然地说:"药材都是从各地收购来的,然后卖给需要的人,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这里。"慧真法师说,"施主,你可知道,有些药材,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比如有些贵重药材,是偷猎者冒着生命危险,杀害珍稀动物得来的;有些草药,是采药人过度采挖,破坏了山林生态得来的;还有些药材,是无良商人掺假作伪,坑害百姓得来的。"

"你虽然没有亲手做这些事,但你收购这些药材,转手卖出,就等于是在助长这些恶行。这些恶业,都会记在你的账上。"

赵公望听了,冷汗直流。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些年为了赚钱,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问来路,只看利润。

"更重要的是,"慧真法师继续说,"你虽然经营药材,却从未想过如何用这些药材去救人,而只想着如何卖个好价钱。你心中装的不是治病救人的慈悲,而是牟利赚钱的贪欲。"

"孔雀是转毒为药的灵禽,它们最能感知到主人是否具有治病救人的慈悲心,是否具有转化恶业的能力。你虽然富有,但心中缺少这种德行,所以孔雀不愿意跟随你。它们宁可死去,也不愿意在你这里受罪。"

赵公望听了,如坐针毡。他想起自己这些年,确实只想着赚钱,从来没想过要用药材去帮助那些贫苦的病人。遇到买不起药的,他还嫌弃人家穷,把人家赶走。

"那弟子该怎么办?"赵公望诚恳地问。

慧真法师说:"贫僧曾听药师佛开示,说孔雀只认三种福德的人。你若想养好孔雀,就要先培养起这三种福德。"

"哪三种福德?"赵公望急切地问。

慧真法师却说:"施主,这三种福德,不是听说就能明白的,需要通过实践来领悟。你回去后,先把孔雀放生,然后做三件事。三个月后再来,贫僧会告诉你答案。"

"哪三件事?"

"第一,从今天起,你要发愿用药材去救人,而不是只想着赚钱。遇到贫苦病人买不起药的,你要赠送给他们,不求回报。"

"第二,你要清理你的货源,凡是来路不正的药材,一律不收。即便利润再高,也要拒绝。"

"第三,你要每日诵念《药师经》,观想药师佛的功德,学习药师佛转烦恼为菩提的智慧。"

赵公望虽然心中不舍,但也知道慧真法师说的有理。他回去后,真的把孔雀放生到了终南山中,然后开始按照慧真法师的要求去做。

起初,他心中还有些不情愿。舍药给穷人,那不是白白损失吗?拒绝那些高利润的药材,那生意还怎么做?可渐渐地,他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当他开始赠药给穷人时,那些穷人感激涕零,逢人就夸赞赵家的善德。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来他的药铺买药,因为大家知道这里的药材真实可靠,老板又有善心。生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好。

当他拒绝来路不正的药材后,虽然少了一些利润,但他的良心变得安稳了,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而且,因为他坚持做正经生意,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反而有更多的正规供货商愿意跟他合作。

当他每日诵念《药师经》时,他渐渐理解了药师佛的教法。药材本身无善恶,关键看用它做什么。用得好,能救人性命;用得不好,也能害人性命。他自己也是如此,心中有善念,就能转恶为善;心中有恶念,就会积累罪业。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赵公望再次来到清凉寺时,整个人判若两人。他的气色变好了,精神抖擞,眼中也有了慈悲的光芒。

慧真法师见了他,欣慰地点点头:"施主,看来你已经有所领悟了。"

赵公望向慧真法师深深一拜:"多谢法师指点。这三个月,弟子才明白,原来做生意也是修行,原来药材也能成为积德的工具。弟子还想请教,那三种福德,究竟是什么?"

慧真法师说:"施主既然已经实践了三个月,想必也有了一些体会。那贫僧现在就为你详细讲解,药师佛所说的三种福德。"

"不过,"慧真法师话锋一转,"在讲解之前,贫僧要先问你一个问题。这三个月来,你还想养孔雀吗?"

赵公望沉思片刻,缓缓摇头:"说实话,法师,弟子现在已经不执着于养孔雀了。因为弟子明白了,养孔雀不是目的,修养德行才是目的。"

慧真法师赞许地点头:"很好。你能有这样的觉悟,说明你已经理解了一部分。但你可知道,为何药师佛要特别用孔雀来比喻这三种福德?孔雀与药师佛的法门,又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赵公望摇头:"弟子愚钝,还请法师开示。"

慧真法师说:"这其中的奥妙,关系到药师佛法门的核心要义,也关系到为何一般人养不了孔雀的真正原因。"



"药师佛曾说,孔雀之所以能转毒为药,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三种特殊的能力。

而这三种能力,对应的就是三种福德。具备这三种福德的人。

不仅能养活孔雀,更能像孔雀一样,转烦恼为菩提,转病苦为健康,转厄运为吉祥。"

赵公望听得心动神驰:"还请法师明示!"

慧真法师微微一笑:"这三种福德,分别是:清净福德、转化福德、利他福德。

现在,贫僧就为你一一道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