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金秋九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下帐房村的马铃薯田里,村民们正忙着分拣、装袋、搬运,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欢笑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村民魏贵萍一边干活一边感叹:“今年的‘红蛋蛋’洋芋产量可真不错!现在每天来地里干活能挣10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方便!”
![]()
马铃薯丰收正当时。王桂萍摄
村民口中的“红蛋蛋”,是青海省农科院自主培育的优良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该品种兼具抗病、抗旱、高产、品质优、淀粉含量高的优势,有效破解了以往马铃薯品种老化、丰产不增收的难题。
![]()
村民正在采收马铃薯。王桂萍摄
近年来,峰堆乡紧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目标,按照“推广良种、改善品质”要求,积极动员农户种植“青薯9号”,还引入下寨65、沃土5号、甘农薯7号等品种,形成多元化种植格局。
为解决散户种植“缺技术、缺资金、缺销路”的问题,峰堆乡推动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给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模式,既保障了种植效益又为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农户实现“租金+薪资”双增收。
![]()
马铃薯喜获丰收。王桂萍摄
目前,峰堆乡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6500亩,预计亩产3000公斤,将于10月初完成采收。眼下,装好车的马铃薯正按批次陆续发往宁夏、内蒙古、云南等地。
与此同时,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的村集体果园里,仙女果也迎来了丰收季。
“这果子甜得很,刚摘下来就能吃,每斤能卖到20元,不少游客和商户都专程来买!”正在果园里忙碌的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村民李汶业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仙女果装进竹篮,一边笑着说。
![]()
仙女果成熟,村民笑开颜。王锴摄
为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高庙镇从东北引进了优质仙女果品种,规划出8亩连片土地打造村集体果园。新庄村平坦开阔的地势为仙女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在村集体的统一管理下,村民们主动参与除草、施肥、疏果等田间劳作,经过数月精心培育,仙女果迎来丰产,预计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按当前市场价,果园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以上收入。村里还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参与管护,人均每月增收约2000元。如今,新庄村正在打造“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周边游客来到这里体验田园乐趣。
从地里饱满的“红蛋蛋”洋芋到枝头甜美的仙女果,乐都区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纽带,搭建起农户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桥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可欣、王桂萍、王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