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HC1,山东云境天合气象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厂,品质保障】蝗虫实时监测系统是一种集虫情诱捕、智能识别、环境监测与数据传输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监测设备,专为蝗灾防控设计,通过多技术融合实现精准监测与高效预警。以下从技术原理、核心功能、应用优势及典型案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技术原理
虫情识别技术光诱与性诱协同采用双光光源(黄光580-620nm+红光640-680nm定时互换)与特异性引诱剂,精准吸引目标蝗虫种类,减少非目标昆虫干扰。例如,在草原生态区,该技术可高效诱捕东亚飞蝗、亚洲飞蝗等高风险种类。配备20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可快速识别常见林草蝗虫种类(如短额负蝗、中华稻蝗等),误差率低于5%。系统支持自动拍照与实时分析,适应复杂环境下的识别需求。通过近红外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直接侦测蝗虫样本,建立判读模型,鉴定准确率可达91.67%。同时,光谱传感器可分析植物反射光谱,通过检测叶片受损程度间接判断蝗虫密度,与图像识别结果交叉验证,避免单一技术误判。内置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仪及气压计,实时采集农田微气候数据。通过分析温湿度组合与风向变化,系统可预测蝗虫卵孵化周期及迁飞路径。例如,高温干旱环境可能加速蝗虫繁殖,而特定风向可能引发跨区域迁飞,环境数据为预警提供关键依据。通过物联网与5G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测中心,生成蝗虫迁飞路径与爆发趋势预测模型。系统支持时控功能,可定时自动拍照、自动识别,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核心功能
实时监测与预警当监测到蝗虫密度超标或环境条件适宜蝗灾暴发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机制(黄色关注、橙色警戒、红色行动),通过短信、APP推送及现场声光报警三种方式同步发布预警。用户可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如组织人工捕杀、喷洒生物农药或启动无人机防治。精准防控指导基于监测数据,系统推荐施药区域、药剂类型与作业时间,减少农药使用量超30%。例如,在天津农学院校园内,系统成功指导农户实现“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的绿色防控方案,护航生态安全与农产品品质。数据管理与分析云端平台提供实时虫情地图、历史数据查询及预警记录回溯功能。系统可定位蝗虫聚集区域,指导无人机或地面机械实施精准喷洒,避免大面积用药对生态的破坏。在蝗虫迁飞路径上部署多个监测站,形成覆盖省际、市际的监测网络。当某站点检测到蝗虫迁入时,系统自动通知下游区域提前防范,避免蝗灾扩散。同时,保险公司将监测站数据作为蝗灾理赔的参考依据,农户可凭预警记录申请灾害补偿,提升参保积极性并促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应用优势
高精度与高可靠性AI虫情识别准确率达95%,误报率低于5%,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系统具备防雨抗灾设计(IP67防护等级)与太阳能+锂电池双供电系统,确保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10年以上。实时性与动态调整系统提供最新监测信息,支持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例如,在北方蝗灾高发区,某监测体系累计预警蝗群迁飞事件300余次,指导防治面积超2000万亩,挽回粮食损失超百万吨。绿色防控与生态保护通过精准识别与定位,系统减少农药滥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数据有助于科研人员分析蝗虫发生规律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构建更精准的预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在北方蝗灾高发区,某监测体系通过部署蝗虫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以下成效:预警响应时间缩短70%: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后,农户和农业部门可迅速组织防控行动,避免蝗灾扩散。农药减量30%:基于精准防控建议,系统指导农户减少大面积用药,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方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挽回粮食损失超百万吨: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帮助农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保护农作物产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