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西贝给孩子点的 “嫩烤大黄鱼”,或许来自三年前就被查出含禁药的工厂;嘴里嚼着的 “现烤羊肉串”,实际是冷冻了 24 个月的预制串。罗永浩此前在直播中的骂战并非无的放矢,西贝后厨冷冻柜里藏着的,其实是整个餐饮行业的隐秘猫腻。今天我们就来深挖,为何餐饮商家非要把新鲜蔬菜冻成冰疙瘩?为何海底捞、盒马这些知名品牌都在用同款冷冻货?用冻了两年的食材给孩子吃,到底安不安全?
9 月中旬,记者来到兰州中心店的西贝门店,穿好厨师服、经过三道消毒程序后进入后厨。在冷藏柜里,整齐码放着真空包装的食材,其中暗红色的 “封缸肉” 冻得硬邦邦,标签上的生产日期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辨认具体生产时间。
![]()
当记者询问这些是否属于预制菜时,正在切菜的厨师手猛地一抖,愣了两秒才含糊地回应:“咋说来啥!” 随后便转身躲开,再也不肯多说一个字。这一幕似曾相识,要知道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拍着胸脯承诺 “坚决不用预制菜”,门店墙上更是挂满 “现做现卖” 的标语,可眼前的场景却与这些承诺背道而驰。
此前罗永浩就在直播中甩出实锤,直言 “西贝说没有预制菜是 100% 撒谎!” 更犀利的是他后续的话:“我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用现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这句话精准戳中了 3 亿家长的心,尤其是当大家发现,给两岁孩子点的儿童餐里,速冻西兰花的保质期竟然长达 24 个月,这让家长们难以接受。
![]()
我们来算一笔账:西贝一份 “嫩烤 DHA 大黄鱼” 售价 58 元,所用的食材是福建宁德某工厂生产的冷冻鱼柳,保质期长达 18 个月。而在电商平台上,同款大黄鱼 10 条冷冻装仅售 99 元,价格差距悬殊。更讽刺的是,供应这款儿童餐的宁德金盛水产公司,早在 2020 年就被查出生产的大黄鱼含有禁药氧氟沙星。尽管该企业当时以 “不知情” 为由逃过处罚,但给孩子吃的食材,供应商选择竟如此随意?
面对质疑,西贝后厨负责人的辩解更耐人寻味:“全国三百多家店,不可能天天杀羊。” 这句话本身没错,可问题在于,不能一边收取着 “现做” 的高价,一边给消费者端上 “冷冻” 的预制菜,这种行为是欺骗。
![]()
大家别只盯着西贝指责,深入调查后发现,给西贝供货的都是行业内的巨头企业,他们的冷冻食材早已渗透到我们常去的各大餐厅。
给西贝提供羊肉串的利思客公司,日产能高达 100 万串,客户名单里不仅有西贝,还包括锅圈食汇、喜姐炸串、麦德龙、盒马等知名品牌。供应海鲈鱼的浙江浔味堂更是底气十足,直言自己 “覆盖所有头部餐饮”,海底捞、外婆家、老乡鸡都在其客户之列,仅 2022-2023 年,就给老乡鸡卖出了 1.5 亿元的货。
![]()
而给西贝供应速冻西兰花的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公司,实力同样不容小觑。该公司不仅产品出口欧美,在国内市场也占据重要份额,其旗下 “九洲丰园” 牌儿童速冻面点,在京东、天猫、盒马、开市客等平台销量火爆。也就是说,你给孩子在这些平台买的冷冻包子,很可能与西贝儿童餐里的西兰花来自同一家工厂。尽管该公司第三工厂生产的甜玉米粒,2024 年在西安盒马的抽检中合格,但谁能保证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达标?
这些供应商看似背景 “正规”:利思客拥有 ISO9001 和 HACCP 双认证,三都港大黄鱼号称提供 “中央厨房一站式解决方案”,亚细亚食品更是 1994 年就成立的老牌企业。可就是这些 “正规军”,一边给高端餐厅供货,一边将食材保质期拉到 24 个月。有家长算过一笔账:如果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吃这类冷冻食材制作的辅食,到两岁时,可能一直吃着同一年生产的冷冻蔬菜,想到这里,不少家长都感到后背发凉。
有人或许会说,现在冷冻技术这么先进,用冷冻食材很正常。这话没错,但关键要看如何使用。行业内公认冷冻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锁鲜,可将蔬菜冷冻两年后再给孩子吃,这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良心问题了。
![]()
国家虽然没有禁止使用冷冻食材,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注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可西贝直到被罗永浩曝光、引发骂战后,才在菜单上补充标注 “部分食材为预制”,这种滞后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规定。
为何头部餐饮企业都如此依赖冷冻工艺?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省钱。集中采购冷冻食材,比每天采购新鲜食材的成本低 30% 以上。以西贝全国 300 多家门店的规模计算,一年单在食材成本上就能省下几个亿。正如西贝负责人所说 “不可能天天杀羊”,冷冻羊肉一次集中采购,能大幅压低成本,这笔账任何企业都会算。
![]()
第二是省事。标准化的冻品只需加热就能上桌,厨师无需复杂培训,大大降低了门店的运营难度。比如浙江浔味堂给老乡鸡供应的食材,很可能就是拆包即食的预制菜,极大减少了门店的操作流程。
第三是防风险。新鲜食材的损耗率高达 20%,而冷冻食材只要储存得当、没有变质,就能一直食用。这也是为何西贝会出现 “2024 年的肉制品”,反正冷冻着没坏,甚至还会拿给员工当工作餐,丝毫不会觉得浪费。
但冷冻技术的水很深。业内人都知道,超低温急冻确实能较好保留食材营养,可普通冷冻会破坏食材的细胞结构,导致维生素流失比新鲜食材多 40%。更关键的是解冻过程,反复解冻容易滋生细菌,尽管专业厨房要求 “冷链到底”,但谁能保证西贝所有门店都能严格遵守这一标准?
![]()
曾经,西贝兰州中心店还挂着 “排队需等 40 分钟” 的牌子,如今却换成了 “会员享 8 折优惠”;全国门店的客流断崖式下跌,单日损失数百万,原本冲击千亿市值的 IPO 计划,也因此蒙上阴影。
但这真的是预制菜的错吗?显然不是。消费者反感的从来不是冷冻技术,也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欺骗的感觉。花 58 元买一份标注 “现烤” 的大黄鱼,结果是解冻加热的冻鱼;给孩子点 “营养儿童套餐”,却不知道食材已经冷冻了一年多,这种信息不透明才是问题的核心。
就像网友说的:“明说预制菜我能接受,花现做的钱吃冻货就是诈骗!” 其实大家不用过度恐慌,并非所有冷冻货都不能吃,关键在于 “知情” 和 “适度”。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标签,在餐厅点餐时主动询问食材情况,这是消费者应有的权利。
![]()
但更重要的是,整个餐饮行业需要做出改变。可以借鉴意大利的做法,用星号标注冷冻食材,至少要在菜单上清晰注明食材情况,不能让消费者猜谜。对于供应商的黑历史要零容忍,尤其是给儿童餐供货的企业,必须定期公示检测报告。与其玩 “现做” 的文字游戏,不如用真材实料赢得消费者信任。
如今西贝部分门店开始标注 “部分食材为预制”,这是进步,但远远不够。消费者需要的是全链条透明:食材来自哪家工厂、冷冻了多久、每一批次的检测结果如何,这些信息都应公开可查。
![]()
最后,有三个扎心的问题想问大家:你给孩子吃过西贝的儿童餐吗?知道自己常去的餐厅哪些在用预制菜吗?如果菜单必须标注冷冻食材,你会支持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记住,我们不是反对技术进步,而是反对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拒绝冷冻食品,而是拒绝花冤枉钱当冤大头!餐饮行业的水再深,也该让阳光照进来,毕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