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天刚微亮。青云谱区徐家坊街道塔子桥社区65岁的徐润香已经开始忙了,她拧干热毛巾,轻轻擦拭丈夫杨捍中的脸颊、脖颈、手臂。丈夫坐在轮椅上,嘴唇微微颤动,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要喝水是不是?等等啊。”徐润香转身兑了一杯温水,小心地喂到他嘴边。
这样的早晨,她已经度过了整整十七年,照顾了丈夫6000多个日夜。
![]()
不幸突至
丈夫成了植物人
9月19日下午,记者走进徐润香家中时,她正给丈夫杨捍中喂水。见到有人来访,杨捍中发出“呃呃……”的声音,徐润香笑着对记者解释:“他这是在跟你打招呼呢。”记者注意到,杨捍中身上干净整洁,家中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徐润香告诉记者,2008年5月,杨捍中在外地打工时突然昏倒,送医后被诊断为后脑主动脉血管破裂。“医生当时跟我说,就算救回来,最好的结果也是植物人。”徐润香回忆道:“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救。他在,这个家就在。”
徐润香东拼西凑凑齐了十几万元医药费。手术后,杨捍中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成了植物人——不会说话、不能动弹。看着病床上的丈夫、未成年的儿子,巨大的压力让徐润香在短短几天里,一头黑发全部变白。
“那时候儿子还在上学,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说着,眼眶泛红,“但我不能倒,这个家还得撑下去。”
创造奇迹
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植物人患者需要全天候护理。每隔一小时要翻身一次,防止生褥疮;每天要擦洗身体、处理排便;要通过胃管喂流食;要经常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缩……这些,都是徐润香一个人完成。
精心的照料得到了上天的眷顾,2009年2月5日早晨,徐润香像往常一样给杨捍中擦脸,突然发现他的眼皮动了一下。她屏住呼吸,轻声呼唤他的名字:“捍中,捍中?”杨捍中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只是睁眼,还不会说话,但我知道他醒了!天一下就亮了!”徐润香说起那一刻,脸上泛起笑容。
![]()
从那以后,徐润香更加精心地照料丈夫。每天给他做康复训练。2011年,杨捍中能发出一些模糊的音节;2014年,杨捍中能坐起来了;现在,杨捍中已经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需求……
徐润香身材瘦小,而杨捍中体重近140斤。每次把丈夫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对徐润香而言都是一场“战斗”。“一开始根本抱不动,后来慢慢摸索出方法,先用腰带捆住他的腰,再一点点挪。”徐润香说道。
“最难的是冬天,给他擦洗时担心他着凉。”徐润香告诉记者,每次给丈夫擦洗都要先把取暖器打开,把毛巾拧得干干的,动作又快又轻,“不能让他着凉,感冒发烧了就更麻烦了。”
不离不弃
细心照护重病丈夫
十七年来,徐润香没有离开过丈夫一天,偶尔出门买菜,都是匆匆去匆匆回。“怕他醒了找不到人。”说话时,徐润香正轻轻握着杨捍中的手,帮他手指做拉伸。“看着他在身边,我就觉自己不是一个人,有个伴儿。”徐润香说道。
“每天跟他在一起,别人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我都懂。”徐润香说,“他说‘啊’就是要喝水,‘嗯’就是要吃饭,眼睛往门口看就是想出去。”从2016年开始,徐润香每周都会将丈夫挪下楼,推着他在小区里“散步”。“让他晒晒太阳,看看人,心情会好点。”徐润香说道。
“和我同龄的姐妹,退休后跳舞、旅游,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说不羡慕是假的。”徐润香顿了顿,转头看向丈夫,温柔地笑了笑,“但这是我的责任,守住了他,我就守住了整个家。”
十七年,
徐润香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
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她用最朴实的行动,
写就了一封人间最深沉的情书:
爱,是永不言弃的守护;
家,是只要有你在,就永远完整。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汤亚辉 文/图
编辑:梁琼 二审:万依柳 终审:凌云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