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龄”老楼如何重生?哈尔滨正在探索破局之路

0
分享至



建成于1979年的大成街235号楼。王迎超/摄

中房报记者 王迎超 高中华 哈尔滨报道

6月4日,记者报道了哈尔滨市鸡场小区5栋“60多岁”的老楼因年久失修,多年没有动迁计划,也没有纳入旧改计划,居民们亟盼改善居住条件一事。

无独有偶,近日市民范先生也向记者反映,哈尔滨文中街、文敏街的数栋居民楼房龄多在70年左右,楼房都是预制板结构,几乎没有防震能力。老旧小区改造仅把楼体破旧外观遮挡,文敏街11号楼6单元和7单元楼道内多处棚顶水泥相继大面积掉落,“显然仅靠旧改无法消除安全隐患,这些老楼应该进行拆迁重建。应该给市民积极创造美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202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此前,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相继开展了相应探索,也出现了一批成功案例。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该市也针对此事开展了积极探索,目前有2个老楼正在开展试点工作。

老楼居民盼重建

“文中街、文敏街的数栋居民楼建于1955年、1956年,房龄在70年左右。”范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当时水泥等建筑材料稀缺,这些楼房楼体主墙砌墙用的水泥比例较小,楼房都是预制板结构,预制板中多为铁丝,楼房几乎没有防震能力。一旦发生地震,会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楼内主电路为铝线,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及耐腐蚀性都不如铜线,在长期过载或潮湿环境下,铝线易发生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引发局部过热甚至火灾风险。

“此前这些楼房进行过旧改,但仅仅是把楼体破旧的外观进行了遮挡,外面看起来新了,可内部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楼道内棚顶和墙面水泥可能因为时间过长而失性,存在安全隐患。文敏街11号楼6单元和7单元楼道内就有多处棚顶水泥相继大面积掉落。”范先生表示,居民们希望这些六七十岁的老楼能够进行拆迁重建。

探索原拆原建之路



高谊街47号楼成为试点项目之一。王迎超/摄

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需求渐近饱和,过去拆迁安置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绝大多数老旧小区而言已不再适用。而老旧住房规模持续扩大。更有不少住房正在加速向危房退化,改造紧迫性很大。

如何进行破局?

高龄老楼原拆原建成为近年来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探索,这种方式更强调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来实现小区的焕新。

此前,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相继开展了相应探索,也出现了北京的桦皮厂胡同8号、朝阳区光华里(5、6号楼)、丰台区马家堡68号院;上海的东安二村、彭浦新村等;浙江的浙工新村、余杭区桃园小区;广州的花都区集群街2号楼、新华坊等一批成功案例。

记者近日从哈尔滨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哈尔滨市针对此事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已有大成街235号楼和高谊街47号楼成为试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现在凸显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出资比例上。”一位接近政府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来看,大部分居民是支持此事的,但也有部分居民不愿出资,但这件事需要全体房屋产权人同意,还需要继续做好沟通工作,“毕竟这件事要业主为主导,政府部门扮演的是引导者和助推者的角色。”



大成街235号楼单元楼道破败不堪。王迎超/摄

大成街235号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们所在的居民楼是上世纪70年代末建的轻工业局家属楼,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如今楼体已经破败不堪,有些居民家墙体都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

此前政府部门召集过居民开过几次会,探讨原拆原建的事,大家都想住新房,可住在老楼里的居民大部分收入不高,如果按照建安成本掏钱的话,十多万元的费用很难承担,也要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如何原拆原建,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哈尔滨也参照了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相关方案正在研究之中。”该知情人士表示,希望将这两个项目打造成样板,给其他项目提供借鉴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房地产报官方号 incentive-icons
中国房地产报官方号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产经门户
7271文章数 66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