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怀念|周明:假如时光重来,我仍然愿意当铺路石

0
分享至




著名作家、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同志,于2025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周明同志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同年秋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工作,曾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等职。兼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多部。
周明同志在《人民文学》杂志工作期间,编发了很多重要作品,在文学界与全社会引发广大反响。其中,1978年责编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对当代报告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编辑工作外,周明同志还笔耕不辍,著有散文及报告文学集《榜样》《在莽莽的绿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记冰心》《远山红叶》《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没有雪》《为霞满天》《雪落黄河》《山河水恋》等,主编《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选》《五十年报告文学选》(3卷)《当代散文百家鉴赏》《中国当代散文检阅》(4卷)《域外著名华人女作家散文自选集》(10卷)《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百家》(10卷)等。其中《历史在这里沉思》(6卷,主编)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中国作家网特推发王子君《周明:一枚闪闪发亮的绿叶》一文,以表怀念。

周明:一枚闪闪发亮的绿叶

作者:王子君

早春的北京,阳光清透得可以把人心照亮。90岁的周明笑容明亮地站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主楼前,和楼前那些树木一样,遍身披满阳光。将来访者先约在文学馆见面,是周明的惯例。这不仅是因为文学馆是一个地标性建筑,还因为他就住在附近,几乎每天都会来文学馆走一走。对文学馆,他怀有深沉的牵挂。当年,这座“文坛世纪工程”兴建,周明担任基建工程的法人和副总指挥之一,在工地上一住就是三年,直至崭新现代、宏伟优雅的文学馆拔地而起。

今天,当人们朝拜这座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浮想联翩时,不会想到周明曾为它付出多少的汗水与心血,但在周明,每每看到朝拜者、看到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进进出出,他心里就觉得欣慰,就看见文学的繁荣,看见新时代文学神圣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前排左起:黄宗英、陈景润、徐迟、秦牧。后排左起:王南宁、周明)

编发《哥德巴赫猜想》,开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黄金岁月

“我第一次陪同徐迟采访陈景润时,也是一个这样艳阳高照的秋日。”阳光照进屋里,窗外树叶金黄。周明兴致盎然,思绪仿佛瞬间穿越到40多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20世纪后期,全国兴起科技现代化之风,文坛亦随之掀起一阵报告文学热潮,被称为“唤醒国人的一串春雷”。这其中,《哥德巴赫猜想》等作品更是轰动一时,报告文学创作在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文化建设诸多方面作用特殊,极大地增强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在周明的记忆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之路,特别是报告文学的创作并不平坦,很多作品发表前后都是“历经坎坷,争议不断”。

1977年9月,党中央决定在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就要到来,《人民文学》编辑部敏锐地捕捉到“科学”这一重要选题,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分管散文和报告文学的周明,和同事们萌生了最为朴素的想法:组织一篇反映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写一位科学家。



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在新年第一期头条发表徐迟新作: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图为《哥德巴赫猜想》手稿。

“写谁?找谁写?这两个问题是对编辑眼光的考验。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两者选对了,作品就有了成功的把握。所以我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终确定,写陈景润,请徐迟来写。”一谈到《哥德巴赫猜想》,周明的话语就如江河奔泻——

为什么是陈景润?

当时,社会上流传,有个外国代表团来华访问,提出要见中国的大数学家陈景润。可在中国没人知道陈景润是谁。有关方面好不容易才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找到他。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已攻克世界数学难题、被称作“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惊动了国际数学界,但在中国科学院,他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笑话”,是个“科学怪人”。

为什么找徐迟?

周明在给徐迟打长途电话,邀请他来北京采写陈景润时,徐迟也问过周明。当时,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并不多,但并非没有其他人。周明说,你是诗人,但你做过新闻记者,也写过报告文学,比较熟悉知识分子。你用诗一样的语言写报告文学,语言更美,更有感召力。你最合适。

63岁的徐迟从武汉风尘仆仆地来了。他们第一次与陈景润见面时,周明特意向陈景润介绍说,我们《人民文学》特约徐迟同志来采访你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难关、登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准备写一篇报告文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周明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编辑。从选题策划、挑选作者,到联系采访事宜、陪同采访、讨论修改、编辑发排,他亲历了这一作品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整个采访过程,周明记忆犹新。最难忘的,是陈景润那间仅仅六平方米的宿舍带给他的震撼。

在徐迟的笔下,“六平方米的小屋,竟然空如旷野。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只有四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着一只饭盒。一堆药瓶,两只暖瓶。连一只矮凳子也没有。”

“我和徐迟,还有年轻编辑王南宁,当时真的是被彻底震撼了。哎呀,这就是‘科学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哥德巴赫猜想,这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就是我们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猫在这样的房间里‘制造’出来的。”

40多年前的场景恍如昨日,周明讲述着,难掩激动之情:“我只觉得心潮汹涌,当初朴素的‘写一位科学家’的想法瞬间升华了。陈景润,他是这样独特、极具个性特色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他的‘怪’,是对科学始终如一的纯真和痴迷,是攻克科学难关所需要的一种特别的劲头和榜样力量,是当被发掘的一种科学精神。我们也一定可以发掘到这种精神,一种引领时代的精神。”

回到招待所,周明立即和徐迟就如何梳理素材,怎么布局谋篇,怎样塑造人物,提炼什么精神等一一展开讨论。两个人越聊越兴奋,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徐迟的创作激情彻底迸发了,哗哗哗地写起来。一个星期,他就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初稿。自然,周明成了第一读者。读完即和徐迟坦率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两个人又讨论、斟酌、修改。徐迟每改一次,周明都要读一遍,谈感想。那些天,他们随时交流,随时修改,反反复复直到定稿。

《人民文学》1978年1月号,头条刊发了《哥德巴赫猜想》。一经问世,果然像春雷炸响,震动了神州大地。

这部被称为“新时期报春鸟”的《哥德巴赫猜想》手稿现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手稿库中。中国报告文学繁荣至今的黄金时代从此开启,周明和一代一代的编辑家们,正如评论家李炳银形容的那样,“用最丰沛的心血浇灌报告文学生长”。新时期中国报告文学的书写和作家的创作,完全融入了文学编辑对这个澎湃年代和伟大时代的关切和共情、思考和表达。

但谈及这一话题,周明却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而已”。


心握三个编辑“秘籍”,助推文学青年梦想成真

中国作家协会正在积极实施“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为一名“老编辑”,周明非常关注并赞同这一活动。




作家、编辑家周明。

“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很多大师名家都做过编辑,如鲁迅、茅盾、叶圣陶、沈从文等。他们在报刊编辑的阵地上,宣传新文化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传播新思想和新主张,成为独领风骚的人物。新时代的文学要发展,要繁荣,要从平原到高原,从高原到高峰,实现攀登计划,也需要一大批思想敏锐、独立思考、有担当情怀和学识广博的编辑成为独领风骚的人物。因为编辑既是助力者、见证者,也是审美者和好向导。没有一批甘为绿叶、甘当‘助推器’的编辑,时代精品恐难以为继。”周明这样说。

文学编辑历来被认为是一项富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的崇高职业,在周明看来,编辑就是要为他人作铺路石、作嫁衣裳、甘作绿叶,这是编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周明自己就是“铺路石”,一直充当着“绿叶”的角色。数十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明积累出了可圈可点的编辑“秘籍”。

编辑秘籍之一,要把陪同作者采访、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视作义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和作家交心、交朋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文学创作的合力。

他认为,编辑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应当将自己变成一个编辑匠,在一定的时候要参与作者的创作过程。陪同作家采访,在旁做详细记录,可以为作家的创作提供资料参考,甚至帮助作家的写作。任何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应是时代的缩影与折射,编辑陪同作家的采访记录,也是时代的佐证。

周明陪同徐迟采访陈景润,徐迟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周明陪同冰心采访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冰心写出了《颂“一团火”》;周明陪同黄宗英去西藏采访女林学家徐凤翔,黄宗英写出了《小木屋》;最让人感动的是,出于信任,她进藏区森林采访之前,做好了“万一发生意外”的准备,将一封遗书留给周明……在一次又一次陪同作家采访的过程中,周明是编辑,也是助手、朋友,将编辑的价值与作家的创作完美地形成了共振。



20世纪80年代与冰心先生合影

编辑秘籍之二,要对作家的创作有深入的了解,善于挖掘作者的创作潜能。

作为编辑,周明最得意的事是“挖”到了马识途这座“富矿”。

1960年年初,26岁的周明奉自己的两位领导张天翼和陈白尘的派遣,到成都找时任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的马识途,请他给《人民文学》写小说。马识途当即回绝:第一,我不会写小说,我又不是作家;第二,我天天忙得要死,没有任何空闲时间去写小说。

一般人被这么拒绝后,肯定就打道回府了,但周明早就研究过马识途的经历,知道他有一肚子故事可以写,拿不到稿子不罢休。

他笑嘻嘻地说:“我不走了,你们四川不是兴摆龙门阵吗?等你有空,我想听听你摆龙门阵。”

马识途只好请周明去家里喝茶,好早点打发他走。龙门阵还未摆完,周明就说:“你这故事都是非常好的素材啊,你把它写出来读者肯定喜欢。”马识途开怀大笑:“你这个小伙子,和我摆龙门阵,摆来摆去,把我摆了进去。”就这样,马识途被周明“逼”成了作家,且一发而不可收,成了一座创作“富矿”。

不想后来马识途因作品被打成“毒草”入狱,曾“恨”周明当初软磨硬泡让他写作。但他口说“恨”,实深藏感激,是文学,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2017年初,周明收到马识途赠寄的新著,有感于马老的创作力,撰写了《我多想让他再恨我一回》的文章,深情回忆往事,“假如时光可以重来,我多愿马老再恨我一回。”“103岁叟”马识途读到此文,幽默地给周明写信:“现在我要告诉你,我还真要再‘恨’你一回了。”

马识途有新书想出版,希望周明给他出谋划策。

像马识途这样被周明拉进、磨进文学圈的人,还有王宗仁、柯岩等。他们都“骂”过周明,说是他把他们拉上了报告文学的“贼船”。



在茅盾先生书房



在巴金老人身边

编辑秘籍之三,通过组稿洞察作者,大胆发现、培养、扶持青年人才。

今天编辑组稿,一个微信或许就能搞定,但在20世纪的文坛,编辑外出组稿才是常态。周明全国各地奔忙组稿、约稿,和作家面对面,随时碰撞出文学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年轻的写作人才,并给予他们无私帮助与扶持。

20世纪后期,周明去黑龙江组稿。到了绥化,他问绥化管文艺的负责人,你这里有没有业余作者,有没有年轻人喜欢文学的,我想跟他们见个面。他们说有,上海知青、浙江知青在北大荒兵团多得是,有喜欢诗歌的,有写小说的,还有写相声的。

周明一听,很兴奋,顾不得天下着雨,顾不得地方同行劝阻,硬是连夜赶了20多里泥泞路,来到了兵团。

当晚,一群年轻人来到招待所,有何志云、陈可雄……陆星儿最小,才十七八岁。何志云成名后,感慨地说,周明是他认识的第一个编辑。他还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做编辑时的周明慧眼识人的这件往事:一位从北京去绥化组稿的编辑,偶然听说了这些青年,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谈了一整夜文学,点燃了他们的文学之梦……

北大荒的这个夜晚,给在偏远地区爱好文学的青年以欣喜、快乐和希望。在这群年轻人看来,来自首都的这位“大编辑”,手中、心中像是握有一把神奇的“助推器”,激励着他们把文字变成铅字,把梦想变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诗人贺敬之、柯岩夫妇家里


倡导编辑家为作者做更好的“嫁衣”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北大荒不仅是中国的粮仓,也是一片文学的沃野。

周明和北大荒兵团的“插队”青年在一起,共忆父辈拉动“第一把犁”,唤醒沉睡荒原的故事;畅聊知青投身“冰天雪地”,翻垦茫茫黑土的趣闻;述说月明星稀读书写作,追寻文学理想的志向……谈到这次东北之行,周明感慨地说:“其实,组稿约稿是作者和编辑双赢的机会。对于作者来说,是存在被发现、被培养、被扶持的机会;对于编辑来说,是向作家学习、和作家一同成长的大好机会,有利于自己眼界、审美、胸怀、人生格局、意志品质的提升与修炼。”周明说这番话的时候,笑容极为真诚。




周明《文坛往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8月。《文坛往事》收录了周明对众多文坛名家的纪念文字近70篇,接近30万字。



2009年,在西北大学(左起:陈忠实、阎纲、雷抒雁、周明、张同吾、佚名)

事实上,在文坛,被周明发现、培养、扶持的人不计其数。

“您做了几十年编辑,您的作者因您编发的作品有了名,有了利,甚至有了各种地位时,周明却仍然是周明,您难道没有丝毫的失落感和妒忌心吗?”我看着周明的眼睛。

“很多人这样问过我。”周明自豪地笑了,“我说,每当我看到有作者通过我编发的作品走向高高的文坛,我的内心就无比喜悦。我今天也仍然这样回答你。因为我的事业就是做编辑工作,就是给作者们铺路,作嫁衣,做绿叶。我把这石子路铺好了,我的作者们平平坦坦地走过去了,一步一步走上文坛,绽放出光芒,这等于是我的事业的成功嘛,我就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哥德巴赫猜想》火了后,徐迟走到哪里都有人请他签名照相。他跟周明说,“我怎么突然成明星了。”周明乐道:“你现在就是明星。”周明全然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老诗人很可爱。1996年年底徐迟去世,周明悲痛之余沉思,徐迟这面报告文学的旗帜不能倒。他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提议设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他的提议被郑重采纳,最终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立了报告文学的最高荣誉奖项——徐迟报告文学奖。2012年,鉴于周明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授予周明“中国报告文学终身贡献奖”。

一个优秀的编辑家,也应是一个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策划家,但同时也更应该是作家。因此,做编辑,自己也要多写。这是周明一向的倡导。多写,可以多理解作家的甘苦,避免眼高手低、随便枪毙作者的作品,培养自己宽厚平和、认真细致的为人处事作风。周明除了编辑工作,自己也一直坚持写作,已出版散文、报告文学共20多种,他的很多作品,就是他陪同作家采访、和作家们打交道的一种记录和感想,风格独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文坛往事》,便是周明作为半个世纪文坛亲历者的一部散文回忆录,收录作品近70篇共27万字,皆笔墨朴素,情意融融,别有沧桑。书中所涉众多名家的珍贵往事,极具文学和史料价值。

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坛上,但凡关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没有人不知道周明——除了编辑工作之大成,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家;他促成了冰心散文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两个重要奖项的落地生根;他促成了柏杨将珍贵手稿和文物文献资料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发起复修了白居易写下史诗《长恨歌》的宝地陕西周至县仙游寺,并凭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这里辟出一片蔚为大观的碑林……桩桩件件,都是可以载入中国文学史的辉煌记录。60多年来,他亲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风雨,亲见了一批又一批重要作家的成长。他更以在一些文学活动出现棘手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出色协调、斡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誉为“文坛基辛格”。这绰号式称呼,却折射出周明“文坛活动家”的形象。他热情真诚,谦逊低调,风云不惊,相对于常规外交来说,他的文学外交更多一层纯真高雅的含义。



乡愁是一碗面,与贾平凹同席

谈到写作,我们提到了当今文坛的一个现象:高龄作家新作不断,似乎有一种活到老、写到老的趋势,而且越写越老辣大气,像王蒙、阎纲等。马识途106岁时宣布“封笔”,但之后仍以不同形式在“创作”,直至前不久去世。

周明肯定地说,那是因为这个伟大时代赋予了他们无法熄灭的激情,是编辑对他们持续不断的关注,激发了他们全新的思维、视野和创作动力,从而要把毕生有意义的事,有价值的思考,都写下来。

“那您呢?您比他们年轻,打算写到什么时候封笔?”这个问题也许有些冒失。但周明看着窗外霞光正满天的景色,平静而自信地说:“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一直写写写,慢慢地写,把那些不可复制的文坛记忆,尽力化作温暖光亮的文字,呈现给人们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文坛。”

“假如时光重来,我仍然愿意做编辑,当铺路石,当绿叶,为时代做嫁衣裳。”聊起文坛往事和写作的理想,周明容光焕发,思维敏捷,笑起来荣而不媚。抬头,他是一枚闪闪发亮的绿叶,不,他不只是一枚绿叶,他已然蔚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的风景,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来源:《中华英才》2024年第10期 作者:王子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红军城乌军开始投降了

红军城乌军开始投降了

那山星火
2025-11-02 08:37:08
雷达失灵47分钟!伊万卡、姆巴佩游艇密会,17岁差藏权力游戏

雷达失灵47分钟!伊万卡、姆巴佩游艇密会,17岁差藏权力游戏

罗氏八卦
2025-11-02 11:50:39
芋头立大功?医学研究:芋头可在12小时内清除40%肠道垃圾?

芋头立大功?医学研究:芋头可在12小时内清除40%肠道垃圾?

涵豆说娱
2025-11-01 15:34:09
又一名金融大佬失联

又一名金融大佬失联

深度知局
2025-11-02 15:18:09
中央批准:王道席履新

中央批准:王道席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02 20:03:03
原来这才是普通家庭存款啊!看完网友分享,心理平衡了很多

原来这才是普通家庭存款啊!看完网友分享,心理平衡了很多

笑熬浆糊111
2025-11-03 00:05:12
比杨瀚森还惨!余嘉豪留洋首次替补首次0分后 被召回国打全运会

比杨瀚森还惨!余嘉豪留洋首次替补首次0分后 被召回国打全运会

醉卧浮生
2025-11-02 17:50:44
随着西汉姆3-1逆转纽卡,英超最新排名:阿森纳第一、狼队垫底

随着西汉姆3-1逆转纽卡,英超最新排名:阿森纳第一、狼队垫底

郭錉包工头
2025-11-03 00:30:33
蓝营要变天?郑丽文登机前,朱立伦选择跟进,黄国昌或也将登陆!

蓝营要变天?郑丽文登机前,朱立伦选择跟进,黄国昌或也将登陆!

小影的娱乐
2025-11-01 14:52:05
等了好久等到今天!黄安称台湾省可用高德了,每一条街都清清楚楚

等了好久等到今天!黄安称台湾省可用高德了,每一条街都清清楚楚

火山诗话
2025-11-02 15:48:27
赵林山导演,您在中国更该穿防弹衣

赵林山导演,您在中国更该穿防弹衣

非典型佛教徒
2025-11-01 23:10:23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蒙坤伟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蒙坤伟被查

政知新媒体
2025-11-02 20:04:33
绝了!8场比赛换5队!他创造了NBA历史

绝了!8场比赛换5队!他创造了NBA历史

鬼魅突破上篮
2025-11-03 01:21:43
49岁李湘和16岁女儿,登杂志封面!王诗龄四肢纤细,二人又瘦又美

49岁李湘和16岁女儿,登杂志封面!王诗龄四肢纤细,二人又瘦又美

鑫鑫说说
2025-10-31 10:04:30
开拓者宣布!再见了,杨瀚森!NBA生涯第一次下放

开拓者宣布!再见了,杨瀚森!NBA生涯第一次下放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2 03:29:28
皇马,再见!阿隆索拍板,5000万“嫡系”离队!9000万节拍器来投

皇马,再见!阿隆索拍板,5000万“嫡系”离队!9000万节拍器来投

头狼追球
2025-11-02 16:33:56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业翔民安
2025-11-02 09:52:06
费哈主帅:如果这联赛只是为了取悦C罗,那踢34轮有何用?

费哈主帅:如果这联赛只是为了取悦C罗,那踢34轮有何用?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29
刷屏!苏超冠军出炉,评论区“段子手”亮了

刷屏!苏超冠军出炉,评论区“段子手”亮了

鲁中晨报
2025-11-02 10:43:08
瓜帅:我们都知道谢尔基的能力;赖因德斯和罗德里未完全恢复

瓜帅:我们都知道谢尔基的能力;赖因德斯和罗德里未完全恢复

懂球帝
2025-11-03 00:36:08
2025-11-03 01:52:49
大牌驾到
大牌驾到
名人新闻及访谈
4326文章数 14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家居
艺术
亲子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教育要闻

英国QS前百学校发Offer的态度!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亲子要闻

Two Teen Geniuses Solve Rubik's Cube in Perfect Sy...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