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9月18日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25位观众受邀走进这座文物“医院”,在惊叹修复技艺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
“其实文物和我们人是一样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太大,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观众们依次步入可视库房与文物保护中心,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博深度体验之旅。可视库房内,玻璃另一侧陈列着大量明清家具,庄重典雅、陈设井然,仿佛将人瞬间带回到数百年前的大户厅堂。
![]()
该区域实行严格的保护标准:恒温恒湿,光照与年曝光量皆受精准控制。策展团队巧妙融合场景化陈列与数字化互动屏,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同时,打造出一处“可观、可感、可学”的文化空间。
![]()
观众王女士分享道:“以前对文物保护这一块的想象,可能觉得都像实验室那样。但现在这种可视化的文物保护,让观众可以亲眼看到、感受到,更直观地体会到文物活化运用的实际场景。”
随后,参观队伍进入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区——这里被观众亲切称为文物界的“三甲医院”。资深修复师正伏案工作,他们通过显微镜细致观察、一点点清理沉积污渍,以一道道精湛工序,唤醒一件件残损文物沉睡的光彩。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看关键修复技术,还能与修复师面对面交流,了解如何用科技赋能传统工艺,重现文物千年风华。
![]()
在现场,观众杨女士说:“科技在这方面的应用让我真的意想不到,非常震惊。原来我们的科技不仅推动生活进步,对文物修复也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此次可视库房与文物修复中心的对外开放,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动文化资源共享、拉近公众与文博距离的重要举措。可视库房与文物修复中心将不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感兴趣市民可关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亲身感受文物修复的魅力与匠心。
来源:BRTV新闻(记者:马蔷 吴岳卿 何海东)
编辑:吴文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