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次“考博官宣”,很多人都快忘了——潘涛,曾经也是上海滩的“电视一哥”。
如今54岁的他,身披《新闻联播》主播的荣耀,又悄悄地,回到上海,成了一名博士新生!
![]()
从名嘴,到学生,这跨度不是一般人能轻松接受的。
可他真做到了,还一脸认真,坐在新生见面会台上发言,那神态比念新闻还庄严。
老搭档看了都感慨:你这是回春了吧?可这事要往回捯饬十年,还真没那么容易。
他从哪儿来?又为什么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上海?
从成都少年到“东方之星”
潘涛不是上海人,他是个“北漂+川娃”的混合体。
生在北京,小时候口音纯正,后来跟着爸妈搬去成都。
家住单位大院,身边不是话剧演员就是文工团的人,小小年纪就耳濡目染,七八岁就上过话剧舞台,算是“娃娃明星”出身。
![]()
不过他没走演戏那条路,而是迷上了播音。
高中时他就混进了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学生节目,一边读书一边挣钱,练口条的同时赚生活费,那时候就有了职业雏形。
大学顺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传),专业是新闻。毕业之后,他没留北京,直接回四川电台当主持。
起点不低,但比起在镜头前风光,电台要寂寞多了。
可潘涛不急,他一边在电台沉淀业务,一边被电视台借调主持节目,慢慢地,“稳重耐听”这标签贴他身上了。
![]()
1997年,他拿下主持界顶级奖项“金话筒奖”广播类铜奖,28岁,成了川内响当当的主持人。
这时,上海东方卫视伸出了橄榄枝。
1998年,他调往上海,一脚踏进国内最忙碌最开放的城市,也走上了他人生第一个高峰。
东方卫视那会儿正处于上升期,潘涛成了新闻、财经栏目的“门面担当”。
![]()
《每日财经》《东方新闻》《城际连线》等节目,观众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
十多年里,他几乎拿遍上海本地和全国主持领域的奖项。
可他不是那种“播新闻念稿子”的机器,他还能跳舞、唱歌,甚至上过《舞林大会》当嘉宾,活脱一个文艺中年。
但比起舞台上的光鲜,他私底下却很低调,几乎没什么绯闻,更别提炒作。
![]()
直到快奔四了,他才忽然官宣结婚,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这位电视男神,早就有人牵挂了。
晚婚也甜蜜,妻子甘愿隐身
潘涛的爱情来得晚,但很稳。
他老婆小他10岁,舞蹈演员出身,气质好、懂体贴。两人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属于“三观一致型”的慢热恋。
谈恋爱没多久就结婚了。
结婚那会儿,他在上海如日中天,老婆也刚刚转业到一家文艺单位。
![]()
但婚后不久,为了满足潘涛当爸爸的心愿,妻子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放下事业,安心备孕。
2004年女儿出生,潘涛变成了“女儿奴”。工作再忙,他也尽量回家吃饭、陪孩子睡觉。
但你要知道,电视人日夜颠倒,他又是当家主播,常常深夜收工,早上又要早起备稿,哪有精力顾家?
于是他的父母也从成都搬来上海,全家人一起围着这个小家庭转。
潘涛有时候回家太晚,连女儿都见不到。
他妻子从不埋怨,还要一边照顾老人,一边跑幼儿园报名、看病打针,啥事都亲力亲为。
![]()
日子过得紧巴巴又很充实,家里气氛始终温暖。
潘涛也不是那种“甩手掌柜”,周末他会带女儿去公园玩,回家给老婆下厨、打扫卫生,是那种“你付出,我也要回报”的老派好男人。
时间久了,朋友都说他命好——娶了个能干的老婆,孩子也懂事,家是个港湾,外头再大风浪,他也能顶住。
但命好这事,有时候不是运气,是你愿不愿意扛、愿不愿意换城市、从头再来。
“蟠桃哥”归来,54岁考博圆梦
2015年,央视向社会招新闻主播。彼时,潘涛已是上海滩最有分量的主持人之一。
按理说,年近50,老婆孩子热炕头,何必折腾?
![]()
可他偏偏就选了“最不舒服”的那条路。
妻子一开始是反对的——去北京,从头再来,不但要放弃现有的工作环境、孩子上学也得重新安排。
而且央视起初不包房不包编制,几乎就是“裸奔上岗”。
但潘涛态度坚决,说这可能是他一辈子最后一次冲高的平台。
看他眼神那么笃定,他老婆也就妥协了。全家人搬到北京,从租房开始,再找学校、换户口……一切从零起步。
![]()
2016年,他正式亮相央视《晚间新闻》。没多久,“沉稳大气”的风格打动了央视观众。
4年后,他坐上《新闻联播》,成为“国脸”新成员,和海霞搭档。
一开播就上热搜,有人说他双手握太紧、声音发高。但那份紧张,是全情投入的表现,也是他把自己压到极致的象征。
49岁能坐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台,几乎是一个奇迹。
![]()
按央视规定,52岁之后,《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就该转幕后了。潘涛是踩着最后一班车上来的。
可他不止不想下车,还想再冲一波。
2024年,有人爆料他要考博,大家一笑置之,觉得玩笑吧,谁还50多岁跑去读博士?
结果,9月官宣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数媒演播艺术博士。
这个新身份,让他再次回到阔别近10年的上海。那些曾经看着他主持《东方新闻》的粉丝,全都炸了锅。
![]()
更有意思的是,他成了“机器人同学”的搭档,新生见面会上和AI对话,开了全场最有意思的一段。
54岁重新“开学”,要不要脸?潘涛偏说:我不嫌晚,只怕错过。
是啊,他这一生,走得稳,转得猛,每一步都不轻松,却都走得值。
他不是天赋异禀的人,也不是光环闪耀的少年成名。但他认准一个方向,30年如一日去做。
这条路,吃了很多苦,搬过家,转过岗,北漂过、租过房,甚至也被误解、被调侃,但他不气不躁,始终清醒。
![]()
他说不上多张扬,但让人信服;不争一时风头,但一直在往上走。
如今站在博士生的讲台上,他依旧穿着规整西装,微微鞠躬,讲的话没有花哨词,却句句稳准,像他播新闻时一样,让人放心。
54岁不是终点,是新赛道的起点。
人生后半场,他依然选择了“不停步”,也正是这种“能量感”,让他越活越年轻,越走越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