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早就不止于表面的参数比拼了,现在谁家能在电池技术上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优势。
最近理想汽车和欣旺达的动作,让整个行业都在关注——这两家公司各出一半钱成立合资公司,要把理想自己研发的动力电池装到明年上市的新车上。
这可不是简单换个电池供应商那么简单,背后藏着理想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更大野心。
![]()
了解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动力电池可不是普通零件,它占了整车成本的三成还多,直接影响车子的续航、充电速度和定价。
理想汽车今年上半年交付了快20万辆车,这么大的体量,对电池的需求可不是小数目,一直靠采购电池过日子,不仅成本下不来,想搞点差异化技术也处处受限。
理想汽车的CEO李想早就把供应链分成了三类,像保险杠这种成熟零件就直接采购,增程器这种关键部件就自己研发找别人代工。
到了电池这里,理想选择了最高级别的“自研自制”,这意味着从材料配方到生产工艺,都要自己说了算。
现在理想的电池研发团队已经有200多人,公司总裁马东辉每两周就要亲自审查一次项目进度,可见对这事的重视程度。
他们把宝押在了5C超充电池上,这种技术能让充电速度大幅提升,是未来纯电车型的核心竞争力,据说理想在这个项目上投入非常果断,和欣旺达算清楚研发费用后,马上就拍板给钱。
这种魄力背后,是理想不想再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以前和宁德时代合作,更多是联合开发,现在和欣旺达合作,理想要做技术上的主导者,连电池铭牌都可能打上“理想电池”的标志。
![]()
提起动力电池,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加起来占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巨头地位很难撼动,理想为什么放着行业老大不依赖,反而要和欣旺达深度绑定?
看一组数据就明白了,欣旺达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只有2%左右,排在第十位,但这家公司却是理想汽车的前五大客户之一,贡献了5.8%的营收。
更重要的是,欣旺达愿意把研发主导权交给理想,理想之前想搞定制化电池,找行业巨头合作时总觉得束手束脚。
毕竟大厂商更愿意搞标准化产品,服务更多客户来摊薄成本,不会为了单一客户的需求大动干戈。
欣旺达不一样。这家从手机电池起家的公司,太需要一个头部客户来突破市场僵局了,2022年理想给欣旺达增资4个亿的时候,李想亲自拍板把投资额翻倍。
这份诚意换来了欣旺达的全力配合——专门成立了1700人的理想事业部,把制造数据、库存数据都和理想的系统打通,甚至一起建动力电池预警模型。
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正是理想搞自研电池最需要的。
![]()
这场50:50的合资公司,本质上是场各取所需的交易,对理想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掌握了技术话语权,以后想在电池里加什么功能,优化什么性能,不用再看供应商脸色。
而且通过自研,能把电池成本降下来,这部分利润空间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太重要了。
理想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就在和欣旺达成立合资公司的同时,他们还和宁德时代签了五年战略合作协议。
这种双线布局的思路很清晰——既要有稳定的主流供应,又要掌握未来的技术方向。
毕竟动力电池供应直接关系到生产稳定性,去年不少车企因为电池短缺停过产,理想这种体量的公司可经不起这种风险。
![]()
欣旺达在这场合作里同样收获满满,这家公司的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只有53.6%,急需稳定的订单来盘活产能。
合资公司成立后,理想肯定会把更多电池订单交给欣旺达,现在理想已经有L6、L7Air等多款车型用欣旺达的电池,未来这个比例只会更高。
对欣旺达来说,能成为头部车企的“御用电池厂”,不仅能提升产能利用率,还能积累高端电池的研发经验。
这种合作模式其实是欣旺达的拿手好戏,他们之前就用类似方式和东风、吉利成立过合资公司。
对这些二线电池厂商来说,在巨头垄断的市场里,绑定大客户的ODM模式可能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研发过程,把自己的技术和客户的产品绑在一起,才能在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
![]()
理想和欣旺达的合作,其实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正在改变,以前车企和电池厂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现在正在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转变。
越来越多的车企不满足于采购标准化电池,开始亲自下场搞研发。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电池技术已经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谁能先搞出充电更快、续航更长、更安全的电池,谁就能在市场上获得优势。
理想聚焦的5C超充电池,就是想在充电体验上形成差异化优势,这种技术突破不是简单采购就能实现的,必须深度参与研发过程。
![]()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种变化可能会让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更加多元,现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独大的局面,可能会因为车企自研电池而出现松动。
像理想这样的头部车企,有足够的资金和需求去扶持第二供应商,甚至自己主导研发,这对打破技术垄断、推动整个行业进步是件好事。
当然,理想的自研电池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动力电池研发投入大、周期长,200人的研发团队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比肩行业巨头的产品,挑战不小。
明年上车的自研电池能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还要打个问号,欣旺达能不能借此机会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同样需要时间验证。
但无论如何,这场合作标志着理想汽车的战略升级,从单纯的车企向“汽车+核心技术”综合型企业转型,这可能是所有想要在新能源赛道长期立足的车企的必经之路。
![]()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掌握电池核心技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理想和欣旺达的这场豪赌,不仅关系到两家公司的未来,更可能改写新能源行业的游戏规则。
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里,车企不再只是组装工厂,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者。
明年理想汽车装上自研电池的新车上市时,可能就是检验这场战略成败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