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却也是极易被忽视和损伤的器官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口腔健康与牙齿美观问题。牙齿矫正有哪些常见误区?日常护牙有哪些实用技巧?科学矫正又要注意什么?一起来听听牙科专家怎么说。
1
矫正牙齿“越早越好”?
牙齿矫正并不是“越早越好”,要根据牙齿替换规律、颌骨发育阶段以及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段,牙齿矫正的侧重点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乳牙期(3-6岁):该阶段矫治主要针对可能影响颌骨正常发育的畸形,如“地包天”(反颌)。不及时干预可能限制上颌骨发育,导致下巴越来越前突,长大后更难矫正。此外,如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吐舌等)也应在此阶段尽早纠正。
替牙期(7-12岁):该阶段错颌畸形逐渐明显,容易出现牙齿不齐、前突、深覆盖等问题。这时孩子颌骨还在发育,可塑性强,早期矫正不仅能排齐牙齿,还能引导颌骨正常生长,改善脸型。
青春期快速生长期(10-14岁):这是大多数孩子的“黄金矫治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牙齿移动快,矫正效果稳定、周期短,能更好地协调牙齿、颌骨和面部的关系。
成人期:成人牙齿矫正没有年龄限制。但因为颌骨已经定型,牙齿移动慢,所以矫正周期更长。部分复杂病例可能需要配合正颌手术,如果有牙周问题也要先处理。
对此,医生提醒,矫正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关键在于“适时”而非“过早”干预。每个人的牙齿情况、颌骨发育及口腔健康状况都不一样,是否需要矫正、何时开始、选择哪种方式,需经正畸医生全面检查与分析后决定。
2
哪些畸形必须矫正?
哪些情况无需介入?
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但面对乳牙期“地包天”、换牙期牙齿不齐等情况,很多家长会疑惑:这需要干预吗?其实,哪些情况必须矫正,哪些可以暂不处理,主要看以下四点:
1、是否影响颌骨发育?如限制上颌或导致下颌过度生长。
2、是否影响功能?如咀嚼、发音、呼吸是否受阻。
3、是否影响口腔健康?如是否易发龋齿、牙周炎或创伤。
4、是否影响心理健康?如是否因牙齿问题导致自卑或回避社交。
然而,必须尽早矫正的情况则包括“地包天”、下巴前突或歪斜、严重的深覆合或咬不上、多生牙和阻生牙,以及由严重不良习惯引发的颌骨问题。若不影响功能和健康的轻微不齐,则无需特殊干预。
正畸的意义远不止于“变美”。它通过排齐牙齿、改善咬合,优化咀嚼功能,减轻肠胃负担,并使发音更清晰;整齐的牙齿也更易于清洁,能有效降低蛀牙和得牙周病的风险;一个稳定健康的咬合关系还能减少关节负荷,预防或缓解关节紊乱症状。
3
这些日常习惯
可能会导致牙齿畸形
1、错误刷牙方式:容易造成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影响牙列稳定。
2、牙线使用不当:容易导致邻面蛀牙、牙周问题,从而引起牙齿移位。
3、咬笔、咬指甲、啃硬物:可能造成牙齿倾斜甚至折裂。
4、长期口呼吸、吮指:可能导致开颌、牙弓狭窄等问题,是儿童牙颌畸形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对维持牙齿整齐与健康至关重要。医生建议,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或冲牙器;保持鼻腔通畅,避免长期口呼吸;儿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成人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总之,牙齿健康不仅关乎美观,更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选择正畸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结合牙齿畸形程度和口腔健康状况,由正畸医生科学评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