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有读者看了那天的投资人的七个阶段,留言问了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他问我说,如果价值投资是需要资源和背景的,比如人家企业主都未必能算得清楚自己企业的价值,你作为外人,要透过财报的重重迷雾,算清楚。
再比如,人家业内的老板都未必能准确判断行业的趋势,你作为行外人,要准确的判断人家行业的大趋势。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背景资源,这一点,他理解了。
但他有一点不明白的是,巴菲特早年的时候,就是说他已经通过捡烟蒂赚到了第一桶金。
伴随资金规模的增大,捡烟蒂无法容纳他的资金规模,不得不转型价值投资的那一刻。
也就是那个第二次创业的起点时刻,他是个有钱人不假,但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
这个时刻的30多岁的巴菲特,没有大量的背景资源,他做好价值投资的主要依赖物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你这个问题引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分析和执行,是两码事。
市场上大部分散户对投资的理解就是分析,他觉得投资的重点就是眼光准。
你看准了某件事,你就赚钱了;你看不对,你就赔钱了。
这就是为啥大部分人喜欢投资不喜欢工作。
工作这件事是要看人的,你2000年就看好电商,不等于你就能成为互联网的弄潮儿。
因为你连开个公司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从一众小公司里面脱颖而出。
2000年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认为编程有前途了,但是不等于每个人都能胜任码农。
但是轮到投资这件事,大家喜欢把它简化成:
我不需要改变自己,我不需要提高自己。哪怕我在现实中一无是处,我没有任何优点,只要我看准了,我就能够吊打一切比我优秀的。
那这种感觉就很爽,这是真正的屌丝逆袭的味道了。
屌丝+看准=大神。
现实是什么呢?
是你去看下巴菲特早年的投资。
你看他重仓的很多公司,站在几十年的尺度上,也许几十倍,但是,头十年呢?
有些公司,他买入之后,是跌的,跌幅还不小,动辄好几年。
有些公司,他买入之后是一路上涨,涨了几倍,但是后来又掉头下跌,把此前的涨幅完全跌没。
直到十几年后,你去看价格,和他十几年前买入的价格一样。
那么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巴菲特本人是无感的,因为他转向价值投资之前,他已经是一个中年人了,财务自由的中年人。
他不会因为账户上的数字的起伏而影响现实中的生活。
明白这意思么?他自家人这辈子要花的钱,和账户无关,于是他也就不会把赚了赔了的钱,折算成现实中的物质。
比如他不会觉得自己又赚了一套别墅,或者赔了一套。
因为他早在价值投资之前,就已经可以拥有一切个人世俗消费的东西了。
可是,完全效仿他的你,恐怕做不到无感吧?
你的账户,涨了好几倍,你都梦想着全款买房了,忽然下跌了,跌没了。
而且一跌十几年。
这十几年里,你看到周围的人早就买房了,而且他们买的房子涨了好几倍。
但是你呢?回到了原点。
假设你是25岁做的那笔投资,把你买房款做了价值投资,到你40岁的时候。
自己15年来一毛钱没赚到,天天住在出租屋里,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垂头丧气的中年人。
媳妇埋怨,孩子埋怨,埋怨你把自己的房子跌没了,这样的日子里,请问,你每天会怎么想?
当然,我告诉你,如果你能坚持不割肉,等你60岁的时候,你会像巴菲特一样,赚几十倍的。
问题是,你能坚持到60岁吗?
过去的15年来,从25到40岁的这15年里,你每一天都是煎熬的,每一天都是备受打击的,每一天都是被身边人嘲笑的。
用这么糟糕的人生体验,去换取60岁之后的利润,你自己真的觉得香么?
你看,这里面和分析预测有什么关系?
没有的。
你和巴菲特做一样的操作,不一样的是人。
你是你,他是他。
他那15年云淡风轻,他不会觉得被嘲笑了,不会的。
他早就成功过了,他早就证明过自己了,他是个财务自由的中年人,他哪里是在滚雪球,他明明是在玩滑雪,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赚了点钱。
这个过程中他会很自信的,尽管十几年后又跌入他昔日的买入价,他也只会买更多。
你呢?你自信么?
你没法自信,你没有证明过自己,你在任何事情上,都没有过。
你是真的屌丝,这个屌丝不只是经济上的,更是你的能力上的。
你唯一能坚信就是相信巴菲特的判断不会错。
但是这种坚信,本身就是对你个人能力的考验,俗称能相信早年刘备的,恰恰是早年的关张。
正因为人不可能理解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所以,人不可能相信超出自己的能力的东西。
巴菲特晚年讲过一句很有趣的话,他说,那些早年相信他,且能坚持下去的人,几十年后,他做了一个统计。
发现那里面没有一个人,是不懂投资的。
换言之,他们不是相信巴菲特,而是他们本就是另一个巴菲特,他们只是懒得操作,让一个像自己的人,去操作。
而那些不懂投资的人,没有一个能坚持相信几十年,没有。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命运给你机会,白送给你早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你也拿不住的。
这就是这个游戏里面最难的地方,俗称出来混,最终看的就是你这个人本身。
曾经有小白,问段永平,说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有什么年化10%的价值投资的品种,给他一个。
段永平直接怼:你这么问,还不如说你有张卡,希望别人给你打钱。
这俩人的对话当中的认知分歧是什么?
就是我讲的这句话:分析是分析,执行是执行。
诸葛亮不是隆中对牛B,而是隆中对让刘关张这个团队去执行,才使得它牛B了。
诸葛亮和刘表生活那么多年,隆中对早就讲千八百遍了,牛B么?管用么?
我那天在投资人的七个阶段里,很清晰的给你论证过,为什么投资和其他359行都一样,和其他商业模式都一样。
你看好一件事,和你做成一件事,是两码事。
你看好互联网和你能成为互联网大佬,是两码事。
你看准了方向,和你真的能长期稳定的赚到钱,是两码事。
所以我那天在第三个阶段里面才会告诉你们,大部分散户痴迷的那些个所谓的看得准,在机构里面,都是最基础的标配,工作标配。
就像你去上班,一定会给你发电脑,一定有机房,一定有办公软件,一定有技术支持,一定有市场支撑。
散户可望而不可及的那一切,在金融从业者眼里,就是最基础的工作条件。
这么给力的工作条件的支撑下,机构里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长期稳定盈利的能力,为什么?
因为他们自身没有能力,或者,他没有意愿训练自己变成拥有那种能力的人。
就像你看好编程,和成为码农,是两件事。
你真的能够持续的按照那天的第五第六第七个阶段去训练自己,去做,那么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已经不是昔日的你了。
这时候你就不会觉得钱是大风刮来的了,钱是你应得的。
俗称你做事做到这份上了,你本该得到,你只是凑巧选择了360行里的一行,这个行业的名字恰巧,叫个投资而已。
换言之,投资人的七个阶段,你换到其他359行里,是一模一样的。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