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78岁张大爷能开直播卖红薯,隔壁62岁李婶连扫码付款都犯难。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这宝分金的银的,还有蒙灰的。张大爷退休金每月3800,手机比孙子溜,拍红薯地视频能赚零花钱。
![]()
李婶在地里干了40年,每月养老金210块,买盐得翻出皱巴巴的纸币。
市场总喊“银发经济”,盯着的是张大爷这样的——有钱会玩。可像李婶的老人占了80%,一年没出过镇,买保健品只敢买钙片。上个月村头超市装了扫码机,李婶蹲门口看了三天,按错三次又走了。
“学不会,学不会,这手机比种十亩地还费劲。”她搓着皴裂的手叹气。
![]()
52%的老人会上网?听着多,可剩下近半连微信都点开过。会上网的也不轻松,王奶奶每天刷5小时短视频,就为凑满1块提现。
“说我薅羊毛,其实是给平台打工。”她指着手机里的“签到任务”苦笑。更扎心的是,80岁的赵爷爷想离婚,过了50年凑活日子,儿女骂他“老糊涂”。
65岁的刘叔总失眠,跟儿子说“心里堵得慌”,换来一句“年纪大了都这样”。养老院每月2300块,李婶掰着指头算:“够买11袋化肥,够孙子半学期学费。”不是不想去,是去不起,村里90%的老人都这么想。
![]()
有人说“老人都爱旅游”,可去年村里300位老人,只有2个跟团去了县城。
有人说“老人爱买保健品”,可李婶的药箱里,最贵的是35块的钙片。年龄线划在60岁,可张大爷打太极比小伙子利索,李婶走两步就得扶墙。德国最早定70岁领养老金,那会儿欧洲人平均活不到40岁,这线本就是安慰。
现在60岁退休、65岁算老年,可人和人哪能用一把尺子量?市场盯着“银发蓝海”,其实是盯着张大爷兜里的钱、手机里的流量。
![]()
李婶们呢?她们的需求像地里的野草,没人锄,也没人看。
小区台阶能装个扶手吗?APP能弄个大字体版吗?
别总说“老了该安分”,她们也想活得舒坦点、有尊严点。
现在怎么对老人,将来别人就怎么对咱们。多看看村里蹲墙根的李婶,多听听屋里叹气的刘叔。
他们不是“一类人”,是3亿个活生生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