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借着湘云的名义办了一场螃蟹宴,邀请了贾府众多女眷,上有贾母、王夫人,中间有李纨、王熙凤,下有三春黛玉等,加上丫头们密密麻麻一堆人。一开始贾母兴高采烈的来,但得知真相后,贾母中途就匆匆离开了。
这场螃蟹宴算得上是不欢而散,至少对于贾母来说是这样,对于宝钗来说也差不多。
不过,贾母不喜欢宝钗并不是从这场螃蟹宴开始,事实上贾母从一开始就没怎么喜欢过宝钗。
薛家来贾府的时间也不短了,贾母从来没有亲自过问过宝钗的事情,不是贾母不爱管闲事,而是宝钗没有什么值得她关注的。
对于真正喜欢的人,贾母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
书中有两个存在感很低的边缘人物,一个叫喜鸾一个叫四姐儿。当时贾母过八十大寿,两人各自随母亲而来。因她俩言谈举止与众不同,贾母见了心中喜欢,让凤姐儿留下喜鸾四姐儿住下两天。用晚饭时,贾母又叫人把喜鸾四姐儿二人也叫来一起用餐。
晚饭后,贾母不放心,还特地唤来一个老婆子,吩咐她:
“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
鸳鸯担心婆子的话别人不听,她还亲自到园子去传话。李纨听了,也忙把各处的头儿都唤了一个来,令他们传与诸人知道。
这才是贾母对喜欢之人的用心之处。
另外还有特别投缘的薛宝琴,贾母更是当场就让王夫人认了做干女儿,还留下来跟自己一起睡,并送了她一件都宝玉都没有的凫靥裘。
过后又特意让琥珀去嘱咐宝钗,不许约束了宝琴。后来因为宫中太妃薨逝,贾母要进宫去,又把宝琴托付给李纨照管。
李纨处目今李婶母女虽去,然有时亦来住三五日不定,贾母又将宝琴送与他去照管。
这更体现了贾母的关心。
至于林黛玉更不必说了,那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是她最爱的女儿的孩子,也是她的心肝宝贝。
黛玉初来时,贾母领着女眷亲自迎接,从大舅妈二舅妈到三个表姐妹、表嫂等都一一介绍到位。贾母亲自安排黛玉的住宿,王熙凤则亲自安排黛玉带来的下人的住所。就连邢夫人、王夫人也是要亲自领了黛玉去拜见舅舅。
这些可是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了,可知迎接林妹妹进府的隆重。
至于薛家一家三口的不请自来,那叫一个尴尬。
别看87版电视剧贾母大张旗鼓的亲自迎接,其实根本不是的。
薛家都到贾家门口了,才由贾家仆人通传至王夫人处。王夫人接了进去,引荐给贾母和贾政。
王夫人倒是欢天喜地的,但是贾母和贾政,对薛家的到来并没有表示任何喜欢的意思。
只是说了几句客套的场面话,然后打发下人到王夫人处,告诉王夫人,家里有空屋子,可以让薛家人暂时留下来住。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
当然,贾母贾政的态度也不是特别针对薛宝钗,而是对整个薛家。
尤其是贾政,对薛家的态度和对孙绍祖家没有什么区别。
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虽然是亲戚,不过是因为家族利益相交,并不是诗礼名族之后,所以并不喜欢。只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客套一下,留一留客,仅此而已。
薛家说好听点是皇商,实际上就是商人,平时也罢,但不久前薛蟠刚打死了人,贾政刚替他处理完了人命官司,心中本就没有好感。此时又见薛蟠言语无状举止粗鲁,那是更加的不喜欢。
贾政这个人虽然呆板,但也端方正直。年少时也是诗酒放诞之人,当官后不得不与官场同流合污,但始终喜欢的都是读书人。
对于贾母贾政来说,不管是薛姨妈还是薛宝钗,她们和薛蟠一样,都是薛家人。这从本源上已决定了,他们对薛家,对薛宝钗都不会很热情,更说不上喜欢。
![]()
有些人以为贾母是喜欢薛宝钗,所以才给她过生日,可是这生日,贾母只出资二十两,用王熙凤的话来说,“这够摆酒的,还是够看戏的”?
与其说是替宝钗做生日,不如说是贾母想要与大家一起喝酒看戏说笑。贾母的话:
“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
元春省亲后,让姐妹们入住大观园,薛宝钗住了蘅芜苑。她是喜欢蘅芜苑才住的那里吗?当然不是,薛宝钗根本就没有选择权。
元春下旨后,贾宝玉林黛玉可以先选,但其他人都是被分配的。
只见林黛玉正在那里, 宝玉便问他:“你住那一处好?"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
两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曰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 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
从大观园的位置上可以看出来,宝玉黛玉和三春的住所离得都比较近,但是蘅芜苑离的最远。不管是到怡红院、潇湘馆,还是秋爽斋、紫菱洲,薛宝钗都得横穿大半个园子。
蘅芜苑和其他院落的疏离,也暗喻着宝钗和贾家人的关系,比外面的一些亲戚要近一点,但比家里人来说却很远。
若有得选择,薛宝钗第一个想选择的也是离怡红院最近的潇湘馆吧。但她没得选择,这是家族需要,她不喜欢也只能接受。
贾母贾政对薛家的态度也是这样,挺微妙的,尽量不得罪,但不喜欢。
薛宝钗在人前也尽量表现得贤良淑德,也尽力想讨贾母的欢心,但她所展现的品格,其实并不符合贾母的口味。
薛宝钗推崇“女子不应读书”、“女子应该贞静”、“女子应该做女工”:
“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这话,也不能说不对,贾母嘴上肯定也不会反对她,不过实际上贾家的人也没这么古板,所以这些条条框框也没几个人遵守。
从贾母到邢夫人王夫人,再到王熙凤李纨,以及年轻一辈的姑娘黛玉和三春,哪有一个是安安分分天天在家做针线装贤德的。
其实李纨更有趣,她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出来的小姐,也严格遵守封建礼教那一套的要求。在家时只读《女戒》,出嫁后丈夫死了她守寡,可其实她也没有特别理会那一套女德。她日常带着几个小姑子说说笑笑,晚上也开开心心给宝玉过生日,跟着大家一起喝酒行令。
如果贾母真要找符合封建礼教的孙媳妇,她也只会找李纨这样的,出身不错,规矩上没有大错误就行了。
像宝钗那样死抠小节,屋子都要故意搞得雪洞一般来显出自己的节俭和贤德,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么明显的做派,贾母看不上眼。
对于贾母来说,薛宝钗作为亲戚家孩子,还行。住在家里就多一张嘴吃饭,走了也不可惜,本来也说不上喜欢她。如果薛家想靠着金玉良缘的幌子,让薛宝钗嫁给宝玉,那不好意思,贾母不会点这个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