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见过大白鲨吧?那家伙从头到尾滑溜得跟抹了油似的,海水一冲,身上干干净净,连个寄生虫都看不着。可再看鲸鱼,尤其是座头鲸、露脊鲸这些大家伙,背上疙疙瘩瘩,像贴了一堆灰不拉几的藤壶,密密麻麻,跟长了癣似的。
你说怪不怪,都是海里的顶级猎食动物,一个干净得像刚洗完澡,一个脏兮兮像好几年没打理,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难道鲨鱼讲卫生,鲸鱼邋遢?
![]()
先说大白鲨为啥能保持“清爽”,它的皮肤可不是普通皮肤,学名叫盾鳞,一层层小齿状结构排列得整整齐齐,摸起来像砂纸,但特别结实。这种结构不但能减少水流阻力,让鲨鱼游得更快,还能有效防止寄生生物附着。
科学家研究发现鲨鱼皮肤表面有一层黏液,含有抗菌成分,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再加上鲨鱼常年高速巡游,活动范围大,水流不断冲刷体表,藤壶幼虫就算想“落户”,也很难在高速移动又光滑的表面上站稳脚跟。
![]()
鲨鱼还会定期换皮,旧的外层脱落,连带着可能附着的小东西一起被甩掉。这就相当于自带“自动清洁系统”,你说它能不干净吗?而且鲨鱼属于软骨鱼类,新陈代谢方式和哺乳动物不同,体温略高于海水,体表环境对很多海洋附着生物来说并不友好。
综合这些因素,藤壶压根儿就不爱往鲨鱼身上爬,就算偶尔有几个幼虫碰巧附着,也撑不了多久就得被冲走或随着蜕皮消失。
![]()
再看鲸鱼,尤其是须鲸类,比如座头鲸、灰鲸、弓头鲸这些,简直就是藤壶的“理想家园”。它们体型巨大,行动相对缓慢,尤其在繁殖季节会长时间停留在近海,水温适宜,水流平缓,正是藤壶幼虫最喜欢的定居环境。
藤壶是一种甲壳动物,幼虫阶段随水流漂浮,一旦找到合适的附着点,就会永久定居,分泌钙质外壳把自己牢牢焊死在宿主身上。鲸鱼的皮肤厚实、粗糙,表面有大量褶皱和裂纹,给藤壶提供了绝佳的“停车位”。
![]()
而且鲸鱼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常年维持在36度左右,比周围海水高出不少,这种温暖环境特别适合藤壶生长繁殖。更关键的是,鲸鱼不会像鲨鱼那样蜕皮,也没有高速游动带来的强水流冲刷,等于给藤壶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居住条件。
科学研究显示,一头成年座头鲸身上可能附着超过半吨重的藤壶和其他附着生物,数量可达数万只。这些“房客”虽然不直接吸血,但会增加游泳阻力,消耗更多能量,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皮肤炎症或感染。
![]()
有人可能要问:那鲸鱼就不难受吗?它就不能蹭蹭把藤壶弄掉?其实鲸鱼也不是完全被动挨宰。它们会用身体撞击海面、在浅滩上打滚、甚至借助珊瑚礁或岩石摩擦背部,试图清除部分附着物。
科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座头鲸经常做出“侧身拍浪”或“海底翻滚”的行为,很可能就是为了清理身上的藤壶。另外每年迁徙过程中,有些鲸鱼会从寒冷的极地水域游到温暖的热带海域繁殖,温度变化也可能影响藤壶的存活率。
![]()
但总体来说,鲸鱼没法像鲨鱼那样彻底摆脱这些“住户”。有趣的是,藤壶和鲸鱼的关系并非完全是单方面的“欺负”。一些研究表明,藤壶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鲸鱼伪装,或者改变水流分布,反而在特定情况下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藤壶本身就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们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其他小型生物提供栖息地。从这个角度看,鲸鱼背着一壳藤壶,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移动的“微型珊瑚礁”。
![]()
所以你看,鲨鱼干净、鲸鱼“邋遢”,根本不是谁讲卫生、谁不讲卫生的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策略在海洋舞台上的自然呈现。鲨鱼靠速度、防御和自洁机制立足,鲸鱼则以庞大身躯和稳定生活模式容纳共生生态。
大自然从不追求“整洁美”,它只在乎“能不能活下来”。这下明白咋回事了吧?下次接着聊!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