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官宣江苏新增3所推免资格高校,常州大学与苏州科技大学成功入选,并于2026届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这就意味着两所学校当前的大四年级学生也因此获得保研机会。
近日,两校都发布了《2026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学生名单公示》,在推免名额分配、学科结构等方面,两校展现出工科主导、文理差异明显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一起来看!
常州大学2026保研拟推荐名单
☞ 推免以工科为主体,优势学科表现强劲
数据显示,常州大学2026届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109名应届本科生中,工科类学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全校2022级新生共5143人,总体保研率为2.1%,与同类新获推免资格高校水平相当。
从学院分布来看,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推免人数达13人,位居全校首位,也是唯一推免人数突破两位数的单位。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含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并列其后,均各有9人入选。
而人文社科类学院推免规模较小,如周有光文学院、体育学院均仅1人,反映出学校在推免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学科倾斜。这一差异既与学校以工科为主的发展定位相关,也受各学院毕业生基数影响——规模更大的工科学院推免绝对值较高,但其内部竞争也更为激烈。
☞ 传统工科实力稳固,新兴方向逐步崛起
作为原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常州大学长期依托石油化工背景,在石化、材料、机械等传统工科领域积淀深厚,这也体现在推免生学科分布上。例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推免6人,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各3人,突显其在能源化工领域的传统优势。
相比之下,财会、法学、外语等人文社科专业及数学等基础理科推免人数较少且较为分散,与工科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学校工科主导的办学定位相符。
值得关注的是,新兴与交叉学科领域开始崭露头角。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推免3人,人工智能2人,在对应学院中占比超过50%,反映出学校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此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也有人选,呼应国家在芯片领域的战略布局,显示出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战略对接意识。
苏州科技大学2026保研拟推荐名单
☞ 各学院推免人数存在明显差异
从拟推荐名单来看,土木工程学院(13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2人)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人)推免人数位居前列。东南大学素有“建筑老八校”之称,而苏州科技大学同样在土木建筑、环境等领域积淀深厚——其前身为原建设部直属的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相关学科师资雄厚、资源丰富,在全校学科布局和学生规模中均占重要地位,因此推免名额较多。具体至专业,土木工程以8人居首,城乡规划、环境工程、建筑学等专业推免人数也均进入前五。
推免人数较少的学院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仅1人),以及教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音乐学院(均为3人)。这些学院多数属人文社科类或新兴学科,规模较小、专业数量有限,学生基数不高,因此推免人数相对较少。
☞ 工科专业占比高、文科专业相对分散
从专业分布来看,工科类专业在推免中占主导地位,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表现尤为突出。这一分布既体现了学校在工科领域的传统优势与重点投入,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对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显示出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获得认可。
相比之下,文学院、商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等人文社科类学院的推免生数量较少且分布分散。以文学院为例,汉语言文学(师范)、广播电视学、动画等专业推免人数大多仅为1人。这一现象与文科专业学科方向多元、单专业规模通常较小、培养目标较为分散的特点相符。
推免资格的获得不仅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本校直研”或外推至“双一流”高校的机会,也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升学率和生源质量,推动学科建设与资源投入,加速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对于学生而言,推免名额的分布直接影响保研难易度。工科专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则需更早规划,通过考研或就业等方式拓展发展路径。
文章来源:沃得生涯、南京择校
关注南京择校矩阵媒体
与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长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