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24获取指南原文(点击公众号名称,发送信息,不是评论区)
高血压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的认识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深化。从早期认为的"原因不明"到如今对复杂病因机制的深入理解,我们对高血压病因学的认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5年ACC/AHA高血压指南在病因分析方面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阐述,这对我们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机制![]()
遗传-环境相互作用模式
原发性高血压(既往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遗传、生活方式选择和慢性压力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一认识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高血压"原因不明"的传统观念。血压是一个高度遗传性状,目前已发现数百个能够影响血压的独立遗传位点。
Framingham研究证实了遗传因素在血压调节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显示血压的遗传度约为30-50%。然而,迄今为止描述的所有遗传位点仅能解释不到10%的血压变异,这突出了其他因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环境与行为因素的深度影响
2025年指南特别强调了环境和行为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的关键作用。INTERSALT研究通过对52个国家10079名成年人的分析,确认了钠摄入与血压之间的直接关系。INTERMAP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蛋白质摄入与血压的关联,发现植物蛋白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
年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会影响钠对血压的作用程度,这强调了低钠摄入的重要性。新兴数据还表明,环境暴露和化学毒素(包括空气污染和重金属)在血压升高中发挥作用。
笔者提示 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忽视了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建议详细询问患者的工作环境、居住地空气质量状况,以及是否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这些看似"非医学"的因素往往是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代谢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联
肥胖作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其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聚集传统上被称为代谢综合征,目前估计美国成年人的患病率为47%。这种聚集被纳入了AHA的心血管-肾脏-代谢(CKM)构架中。
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被低估的常见病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患病率为5-10%,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高达20%。令人担忧的是,在合适的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率极低(仅1-2%)。
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醛固酮产生过多导致的血管内容量扩张、血浆肾素活性抑制、钠潴留、钾排泄增加等。值得注意的是,低钾血症仅出现在20-50%的患者中,因此不应仅凭低钾血症来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笔者提示 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没有低钾血症就不考虑原醛症。实际上,大多数原醛症患者血钾正常。对于年轻发病、顽固性高血压或有低钾血症病史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醛固酮-肾素比值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高血压的重要病因
OS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另一重要原因,与夜间高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密切相关。HIPARCO-2研究显示,在OSA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中,坚持CPAP治疗(≥4小时/夜)的患者与不坚持治疗的患者相比,在59个月的随访期内,24小时平均动态血压监测显著降低,包括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5.5和4.9 mmHg。
药物和物质诱发的高血压
约20%的高血压成年人经常使用可能直接升高血压或干扰降压药物疗效的非处方药物,如NSAIDs或鼻减充血剂。这些药物与血压控制不良相关,在评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时应仔细审查。
常见的升压物质包括:
酒精:任何酒精摄入都与较高的收缩压呈剂量反应关系
咖啡因:建议限制在每日<300mg
减充血剂:如苯肾上腺素、伪麻黄碱
草药补充剂:如麻黄、甘草等
肾血管性高血压虽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疾病可能存在于14-40%的高血压成年人中,但只有很小一部分(0.1-5%)在血流动力学上有意义,足以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病率<0.6%,但在顽固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危象、伴有"发作"症状(血压不稳定、头痛、出汗、心悸)的患者中应考虑筛查。
库欣综合征虽然少见(<0.1%),但在快速体重增加(特别是中心性分布)、近端肌无力、抑郁、高血糖的患者中应警惕。
笔者提示 对于年轻患者(<30岁)的高血压,继发性病因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除了常见的原醛症和OSA外,还应考虑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等。建议这类患者进行更全面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临床识别与筛查策略 高危人群的识别
继发性高血压在以下情况下更常见:
2级高血压
治疗抵抗性高血压
高血压突然发作
既往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
早发性高血压(<30岁)
老年人舒张期高血压
与高血压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不成比例的靶器官损害
对于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应采用系统性的筛查方法。初步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基础实验室检查。特别要注意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非法药物和草药产品的详细病史。
![]()
总结
了解高血压的病因不仅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为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即使在有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也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重点在于生活方式干预和综合管理;而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针对性治疗往往能够显著改善血压控制,甚至实现"治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