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四年(前29年),桐柏园内发生了一件怪事情,一群老鼠爬上卫子夫坟塚边的大树上垒巢。这个现象勾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有好事者爬上树查看,只见老鼠窝里空空如也,除了一撮老鼠屎。
![]()
或许是老鼠精神错乱,误把自己当成了鸟,也或许是民间讹传,不足为证,反正这种没头没尾的事实在没啥嚼头,还不如村头大妈的撒泼有料。但奇怪的是,这个故事竟然被班固正儿八经地写进了正史《汉书》。
当然,班固肯定不像大妈那样低级趣味,他郑重地写下一行令人瞠目结舌的文字,为这个“灾异事件”做了注解。
估计您一定闪过一个念头:谶言,借自然现象替含冤而死的卫子夫鸣冤呗。比如,作为大汉帝国的皇后,她不该受到薄葬的冷遇。
![]()
班固说了啥,咱暂且卖个关子,先回到主题:汉武帝为何那么无情,几乎让卫子夫死无葬身之地?尤其是后来,他明明已经为巫蛊之祸重新定性,即那是江充之流针对太子刘据的迫害。既然如此,卫子夫、刘据母子就算是被“平反”了,那么就不能为卫子夫补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以还其清白呢?
那场发生在汉武帝末年的悲剧就是“巫蛊之祸”,为此,汉武帝先后杀了十数万人,包括太子刘据,及其三个儿子、女儿、女婿、儿媳,以及太子的支持者。
当杂乱的脚步声闯进椒房殿时,卫子夫知道自己的命运审判日到来了。透过血色,她仿佛看见了汉武帝那双射寒光的眼睛。四十八年了,她太熟悉那个男人了,当爱情的色调褪去,谁也阻止不了他的杀戮。
于是卫子夫将自己悬挂在椒房殿的横梁上,一缕香魂飞天,找寻她那可怜的儿孙们去了。
![]()
虽然没有废后诏书,但一个被追缴了印玺和册书的皇后实质上就已经被废了。对此,汉武帝没有任何怜惜,他下令以庶人的礼仪处置卫子夫的身后事。
几个太监将卫子夫的遗体抬进一间空屋,暂时搁置,没有灵堂,没有吊唁,就像是死了一只猫。几天后,宫人们将卫子夫装进一只狭小的棺木中,抬到城南五里外一个叫桐柏亭的地方,草草下葬。
这不是“薄葬”,而是近乎“抛尸”,如果不是为了皇家最后一点颜面的话。
不知道那一刻汉武帝是否想起四十八年前的那一天,在平阳侯府,美丽的卫子夫一曲倾人国,也不知道汉武帝是否还记得他曾经的悸动和海誓山盟。
![]()
皇帝嘛,本来就是政治动物,人伦亲情不过是调味剂,更何况以绝情著称的汉武帝,所以,卫子夫,如果您觉得愤懑不平,可以与陈阿娇互诉衷肠。
但世事难料,汉武帝很快又发现自己被玩弄了,原来“巫蛊之祸”竟然是一场冤案,是江充一手导演的针对太子的阴谋,他这个千古一帝被愚弄了。
于是愤怒的汉武帝又举起屠刀,对江充、苏文等一干参与迫害太子的党羽展开疯狂清洗,又是数万人命丧黄泉。
然而,即便将江充杀一万次也不足以改变太子全族惨死的结局,饱受丧子之痛的汉武帝只好通过修建思子宫、归去来兮亭,以寄托自己的无限思念和无尽的追悔,直至三年后生命的终点。
![]()
人们对“巫蛊之祸”的了解尽于此,几乎忘了问一句:既然平反了,为何不能重新追封卫子夫,并且以皇后之礼将她改葬茂陵呢?
事实上,汉武帝是以“单身汉”的身份下葬茂陵的,因为他的两任嫡妻陈阿娇、卫子夫都被废了,都没能葬入茂陵。
汉昭帝即位后,霍光声称,根据汉武帝生前的愿望,应该追封李夫人为皇后。直到此时,人们为李夫人“补办手续”,让汉武帝在地下“脱单”了,李夫人从此被冠以“汉武皇后”的头衔。
这就不对劲了,既然卫子夫已经被平反,就不该无故被废,汉武帝为何宁可追封李夫人也不给卫子夫该有的待遇呢?
您可能会说,李夫人是汉武帝的最爱,这个举动不足为奇。
![]()
您这就不了解汉武帝了,他绝不可能因为私情忘了大局。皇后代表不仅仅是个人喜好,更是政治符号,卫子夫能否复位,代表了对“巫蛊之祸”的定性,而对“巫蛊之祸”的定性则事关汉帝国的稳定,汉武帝怎么会因私忘公?
这个看似无法理解的举动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只是我们被司马光误导了,始终按照他的逻辑看到了一段虚假的历史,如果拨开迷雾就不难发现真相:所谓汉武帝为巫蛊之祸翻案,为卫子夫、刘据昭雪,那就是司马光的“歪笔”,也就是说,汉武帝到死都认为这母子俩就是不可原谅的凶手!
我们列举几个证据。
![]()
其一,汉武帝为何一直不赦免唯一的皇曾孙刘病已(汉宣帝)?
刘病已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之祸爆发时才出生几个月,于是作为罪犯家属被投进了监狱。
在狱中,汉武帝受望气者挑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