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尽管网约车行业近年来收入下滑严重,但横向对比之下,它仍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业选择。
近期,国内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降低抽成,这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司机收入下滑已经成了网约车行业这几年的共识,随着这一波平台降低抽成,人们对这个行业供给过剩却还是人满为患感到越来越好奇。
明明市场运力已经严重超出实际需求,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想要加入网约车大军?
这份报告,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答案。
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一份《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报告,该报告比较了六类蓝领岗位,最终网约车司机以7623元的月均收入位列第二,而在满意度和从业意愿中更是位居第一。
可以说,今天网约车行业之所以人满为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网约车是所有蓝领中,对从业者要求最低的职业。
![]()
横向对比其他蓝领岗位,我们很容易发现,从事网约车唯一的技术就是,开车技术要好。至于年龄、学历、性别、身体素质等等,网约车行业统统不考虑,叠加月均收入7600元,这也导致哪怕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依然挡不住人们想要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决心。
看起来,这7600元的月均收入很少,但对比其他行业,要想月均收入达到7600元这个数字,且还不要求年龄和学历等硬性条件,那么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网约车司机除了要求低之外,更大的优势在于,这里没有办公室的弯弯绕绕和勾心斗角,从事网约车,接不接单以及工作时间,都是从业者自己制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的自由度也几乎是甩其他蓝领好几条街。
所以,网约车的从业意愿和职业满意度为什么能够在蓝领中排第一,答案也在这里。
也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过去几年国内的网约车司机人数可以用暴增来形容,而反过来,同期的网约车订单增长却跟不上。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国网约车订单总量达7.87亿单,虽然环比有所提升,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而多地交通部门已经发布明确警告,指出市场运力已经严重超出实际需求。
以深圳为例,截至2025年6月底,深圳全市拥有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达到131715辆,万人出租车拥有量高达58.3辆,远超国家推荐的20辆/万人的标准。
这种供给过剩也直接导致了司机收入下滑。深圳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日均接单不足10单的车辆占比达23%,和2024年同期相比还有所上升。
自2021年以来,全国各地城市的网约车司机数量都在暴增,同期订单量反而增长缓慢。前面已经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从事网约车岗位,而随着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司机们的收入也大概率会和其他类似蓝领岗位达到一个“纳什均衡”。
而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在预期之内。
![]()
要知道,我国的蓝领岗位薪资普遍其实并不高,以我们熟知的流水线工人和工地为例,流水线工人大部分一个月月薪也只有5000元左右,工地虽然单月薪资较高,但一年的工作时间非常不固定,平均算下来,一年工作八个月或者十个月,最终薪资也在六七千上下。
反过来网约车司机这个岗位,对年龄和学历都没有要求,还不用风吹日晒过于辛苦,也没有人约束自己,相比流水线和工地,已经好了很多倍。
而这几年职场中的内卷风,也会很自然吹到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位上。
低门槛和快速就业带来的吸引力,在今天其实是致命的。
和其他蓝领岗位相比,成为网约车司机只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第二,无严重交通违法和犯罪记录;第三,通过当地部门的考核。
这种低门槛的条件也让网约车成为无技能、低学历人群和中年白领就业的“安全网”。
另外就是各大网约车平台自身激烈竞争,为了吸引司机加入,也推出了非常丰厚的补贴和奖励机制。2025年,滴滴在近300个城市发放了超过6亿元的高温补贴及电费券,新手司机完成制定单量还可以获得500到2000元奖励,前3个月甚至还能够享受日均300元的保底收入等等。
这些拉新措施也极大提高了人们跑网约车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就是信息差。
许多新入行者对网约车行业的真实情况也了解不足,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55.6%的司机不经常查看或不了解抽成账单展示,而对行业的认知则主要来自其他司机的沟通,这也容易形成对“抽成偏高”的片面印象。
![]()
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新手司机往往高估了收入潜力,尽管月入过万的案例的确存在,但仍然只占极少数,数据显示,2025年只有深圳、广州、杭州等少数城市司机月收入能过万,大部分城市司机实际收入只有五六千元。
不过尽管如此,这个行业的吸引力仍然不减反增。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薪资、准入门槛和年龄等方面,网约车的优势不在于网约车本身,而在于来自其他蓝领岗位的对比。
当目前其他蓝领岗位普遍薪资较低,要求还多的时候,网约车哪怕薪资再低一点,其岗位的特性,我相信仍然能够吸引到许多人从事这个工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正是因为网约车行业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准入门槛又超级低,和其他蓝领岗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会吸引到如此多的从业者。
未来,要想解决行业运力过剩的现象,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增加准入门槛。这个方法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了,例如要求从业者是当地户籍,仅仅是这一个门槛,就足以让很多人拒之门外。
看起来这个准入条件非常不合理,但实际上,它恰恰保护了更多已经在从事网约车群体的利益,保护他们的收入不至于过分被稀释。
而这,应该是解决网约车运力过剩为数不多的办法。
当然,更好的办法其实还是提高其他蓝领岗位的薪资和收入,当更多更好的选择出现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也就不会选择网约车。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