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37年秋,南京总部接到一封电报。
内容不多,却让人坐立不安: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全歼日军一个旅团,缴获汽车、火炮、弹药若干——连敌军指挥部的地图都被拿下了。
这么一场硬仗,按理说该敲锣打鼓庆祝。
可那会儿的蒋介石,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不信。
这事儿听着挺荒唐,但要放到当时那个局势下,就不那么好笑了。
那时候刚过“七七事变”没多久,日军已经打到华北深处,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
国民政府仓促组建的“第二战区”,由山西老牌军阀阎锡山挂帅,八路军作为“友军”被编入这个系统。
但说是联合抗战,其实谁心里都没底。
蒋介石对阎锡山一向不放心,对共产党更是防得死死的。
八路军刚刚改编,名字是改了,可骨子里还是那支红军。
他心里清楚,自己没法真正控制这支队伍。
所以当平型关的捷报传来时,蒋的本能反应就是:这事儿靠不住。
![]()
最早的电报是阎锡山发的。
他在信里写得热闹,把胜利归功于自己部队的果断进攻,说得滴水不漏,甚至连哪位师长表现出色都点了名。
可奇怪的是,八路军三个字,几乎没出现。
随后又来一封。
这次是李仙洲发的,他是黄埔一期的,算是蒋的“嫡系”。
他说战局混乱,指挥不力,友军之间互不配合。
![]()
看上去像是在抱怨阎锡山,实际上也没提八路军一句好话,更别提那场胜利了。
两封电报,一边邀功,一边推锅。
蒋介石看完后更疑神疑鬼了:这事儿到底真的假的?要真打赢了,八路军怎么会是主力?阎锡山那种人,能指挥得了这么一仗?
很快,朱德的电报也到了。
电文中列得非常清楚:时间、地点、歼敌数量、缴获物资,甚至还有具体的作战过程。
可蒋介石看都没看完就放到一边。
![]()
他对朱德不熟,对八路军也没信心。
更何况,前两封电报已经让他心里起了疙瘩。
于是他回了一封回电,语气不冷不热,既没祝贺,也没肯定,只是对几天前的部署表示“嘉许”。
对刚刚打下来的胜仗,半个字不提。
可事情很快有了转折。
这时候,蒋派去前线的战地监察官介景和也发来一份报告。
![]()
他是国军系统内的中层军官,名气不大,但很讲原则。
他的报告和朱德的几乎一致,甚至在某些细节上还更具体。
比如他提到,八路军在作战时利用地形优势,把日军引入伏击圈,前后夹击,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这时候,蒋介石还是不太信。
他觉得介景和是不是被共产党那一套宣传搞晕了。
直到9月28日,又有两份电报送到南京。
![]()
一份是林蔚发的,另一份来自徐永昌。
他们都是蒋的信得过的人,尤其是徐永昌,属于第一战区的骨干。
这两份报告不约而同地提到: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的确打了硬仗,击溃日军坂垣师团,缴获的战利品数量惊人。
他们还提到一个细节——缴获的日军地图上,标注着整个华北进攻计划,显然是指挥部专用。
这下,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
他立刻换了语气,发出一封正式贺电。
![]()
电报中写道:“歼寇如麻,指挥得宜。”还说“良深嘉慰”。
不光如此,接下来几天,他连续发了三份电报,每封都把朱德称为“玉阶兄”。
这个称呼很少见。
蒋平时对人称呼极其讲究,能叫“兄”的,都是他认为地位相当、值得尊重的人。
之前一直叫“朱总司令”,现在突然换了口气,说明他是真服了。
可这场胜利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
平型关一战让八路军在全国的声望大涨。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这支队伍,原来真能打。
这对共产党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舆论推动。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却开始出现更多不安。
一些将领开始担心:这支部队是不是以后会“尾大不掉”?而蒋虽然发了贺电,心里却开始重新部署对八路军的监控策略。
战场上是合作,心里却是角力。
![]()
这就是那时候的真实局面。
而朱德这边,收到蒋的贺电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这封电报贴在115师的指挥部门口,算是一种默默的回应。
后来,朱德再也没被蒋叫过“玉阶兄”。
参考资料:
徐永昌,《徐永昌日记》,中华书局,1984年
林蔚,《林蔚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介景和,《太原会战纪实》,台北文献出版社,1975年
阎锡山,《阎锡山文存》,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资料汇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