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岐黄师语里的育人温度(九)|课比天大,匠心育人 ——刘仁权教授四十年教书育人故事

0
分享至



在中医药学的广袤天地中

教育是培育未来医者的火种

“岐黄师语 仁心铸魂”

那些在杏林深耕的

北中医教育者们

以仁心为笔,以责任为墨

书写着中医药传承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故事

聆听师者的教诲

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


育人故事主人公:管理学院教授,原信息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处处长、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以及东方学院院长刘仁权教授


讲述人:管理学院韩爱庆教授

课比天大,这是他的信念

匠心育人,这是他的初心

风雨无阻的责任与坚守

把备课当信仰

把讲台当阵地

以数据为尺

精细反思每一堂课

薪火相传

把对教学的热爱化为引路之光

这就是,管理学院刘仁权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工作者——刘仁权老师。

刘老师曾担任我校信息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处处长、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以及东方学院院长。但在他心中,“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身份。

他常说:“课比天大,站在讲台上,就要对得起学生。”

四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专注讲授《医学统计学》,陪伴和培养了无数北中医学子。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讲台不仅是一块黑板,更是一份信仰、一份责任。


课比天大,就是风雨无阻的责任与坚守

2002年冬天,刘老师刚刚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医生一再叮嘱术后要静养,避免劳累。可就在出院仅三天后,他便带着尚未痊愈的身体出现在讲台上。这一幕,许多当年听课的学生至今仍历历在目。

这不是一次偶然,而是他四十年来的“常态”。每逢端午和五一,学校放假通知上都有一句话“原则上停课不补,如需补课,请教师做好相应的教学安排”。99%的老师执行的“原则上停课不补”,而刘老师则恰恰是那例外的1%,只要他的课受到节假日或学校体育节影响,他都会一一给学生补上。在他心里,学生永远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课比天大”。


课比天大,就是把备课当信仰,把讲台当阵地

“如何把‘天书’般的统计学原理讲明白?”这是刘老师四十年教学生涯不断探索的课题。他在备课时从不满足于单一教材,而是同时研读十几本国内外经典著作,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他的课堂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融合了中医药科研的真实案例,让抽象的公式变成“破解疾病规律、评价临床疗效的钥匙”,真正让统计成为服务中医药科研的有力工具。

刘老师常说“教学是个良心活,备课是个无底洞,无论投入多大精力备课都不为过”。直到疫情前,刘老师一直坚持用板书授课,一支粉笔,从黑板左上角写到右下角,从上课铃响起讲到下课铃响起,全程不用翻书,讲得酣畅淋漓,条理清晰,可见其备课功夫之深。在和平街校区时,因教师容量有限,旁听学生又多,学生们都提前一天去占座位,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占不上座的学生就只能自带小板凳,挤在走道边。每节课结束,掌声雷动,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课比天大,就是以数据为尺,精细反思每一堂课

刘老师经常说:“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一轮一轮的原地踏步,要用数据为尺,不断反思,步步精进”。在教授统计学的同时,更将统计学严谨的思维和方法应用于自身的教学研究中。每逢课程结束,他都会对学生的期末试卷进行详细分析。与普通老师不同的是,刘老师除了分析教务规定的每道题目的难度、区分度,还会把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小题答题情况录入计算机,分析每一个单选、填空等小题的正确率,分析答错情况,并进一步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推导出教学改进策略。


课比天大,就是薪火相传,把对教学的热爱化为引路之光

刘老师很关心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每逢新教师入职培训,他都会开设《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分享自己的经验。他还经常举办《教学PPT制作》《试卷分析与反馈》等专题讲座,帮助年轻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刘老师以开放心态指导青年教师备课、试讲和参加教学比赛。他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师德师风,助力教育事业薪火相传。

结语:灯塔不语,照亮千帆

刘老师以四十年如一日的行动,深刻诠释了何为“课比天大”。他不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座灯塔,默默指引着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在讲台之外,刘老师还是一位知名的爱猫人士。多年来,他细心照料校园里的流浪猫,为它们打疫苗、备猫粮、建猫窝,默默守护着这些小生命,他用爱心延伸了教育的边界。这份温柔,跨越了课堂与生命,映照出一位教师的仁心与担当。让我们跟随刘老师的脚步,继续探索教育的真谛,用心体会“课比天大”的深远意义,将对生命的敬畏、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化为前行的力量,共创教育的美好未来。


这些故事里

有岐黄之术的薪火相传

更有医者仁心的脉脉相承

当岐黄的智慧遇上育人的热忱

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医学力量

每一位师者的付出

都在为医学的未来播撒希望

那些藏在岐黄师语里的嘱托与坚守

终将化作年轻医者行囊里的星光

让我们期待下一期故事里的

温暖之约!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 | 党委教师工作部 教师发展中心

排版 | 刘鑫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京中医药大学 incentive-icons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官方平台
4072文章数 203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