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第1855部队”(总部位于北平,对外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第151兵站医院’),是侵华日军继关东军第731部队之后,于1939年5月在北平建立的第二支细菌战部队。其主要研制和生产鼠疫、伤寒、霍乱、痢疾、黑热病、疟疾等细菌和原虫,并饲养大批老鼠和跳蚤。它下辖13个办事处、分部(日军称为“出张所”),分布于天津、塘沽、青岛、张家口、新乡等地。
防疫给水部出张所,其实最早源于日军华北派遣军在占据要地所所之同仁会诊疗防疫班。
![]()
防疫“新乡分班”成立于1938年7月22日,它配合时在新乡城南庄驻扎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卫生队(队长,齐籐中佐)第三中队进行防疫、诊疗等活动。
![]()
此班(主任鹰取常时,1930年日本大学毕业,细菌学医学博士)隶属于日军第一军兵站部第三野战防疫部佐佐木部,负责在新乡、清化镇(今博爱)、怀庆(今沁阳)进行菌种、菌型的研究,并调查霍乱的传染路径及对霍乱患者的诊疗等。
![]()
仅1938年8月21——27日,该班支援第十四师团的防疫活动就包括:蝇、便、鱼、水、野菜、器具等206件细菌检索;霍乱菌培养及制作;新乡附近河水、池水、井水中霍乱菌生存时间的实验;霍乱菌蒸馏水中的生存时间实验等活动。
![]()
1938年7月29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直属的第十五防疫给水部(亦称‘吉村部队’)进驻新乡,10月27日该部正式编成。曾任职关东军宪兵队司令部的陆军军医少佐吉村信英(大阪府人),就任第十五防疫给水部部队长。
为了更好地解决细菌战临床实验与兵员教育培训问题,原兵站相关各卫生部队整编后在石家庄、新乡、太原等地分设各级陆军病院。
![]()
日军在新乡卫河南岸“暴张公园”及“静泉中学”北院内创建的“新乡陆军医院”(通称番号:1834),由日军华北方面军直辖。医院病房由原学校教室改造而成。
![]()
1939年3月9日,军医中佐石井正巳(广岛县人)始任职新乡陆军病院院长,军医中尉岩井英男负责医院的业务。业务涉及外科学、内科学、皮肤病花柳病学、病理学、兵营防疫学等。
5月19日,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签署《同仁会诊疗及防疫机关增派事项》文件,由同仁会会长林权助负责在太原、石家庄、青岛、新乡等八地组建六个“诊疗班”和十处“防疫处”。主要负责配合驻地师团从事水质分析、细菌调查检索、尸体解剖。
日军在新乡的此任务由鹰取常时、坂部幸雄(1935年日本慈惠会医科大学毕业)、坂本昭(1937年东京大学毕业)三名军医负责。
![]()
随着日军北支防疫部改编为北支防疫给水部,与新乡陆军医院同处一地的防疫班也随之于1940年3月升格为“北支防疫给水部新乡出张所”。内部设有“理化学实验室”、“检镜室”、“洗涤灭菌室”等研究配套部门,其业务涉及军队防疫、地方防疫、给水业务、理化学实验等。
![]()
先后有隆文雄(军医中尉,1941年3月14日由北平陆军医院调至新乡任职)、濑户丰(军医中尉1941年12月20日由步兵郾城第一〇一联队调至新乡任职)、酒井英芝(军医大尉,原1855部队郑州支部职员)等日籍军官在此担任出张所所长。
固定的场所极大地便利了日军对于生化细菌的研究。大量研究论文相继出现在“同仁会医学杂志”上。
![]()
如由日军甲第1855部队陆军军医大尉长木大三(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毕业,1938年9月27日在新乡‘吉村部队’服役。北平本部第一课细菌研究负责人)发表的《北支河南省新郷ニテ分離セルdurazzo型「パラチフス」A菌ノ一株》(北支河南省新乡分离出甲型副伤寒菌杜雷佐一株)研究报告,其文中称:1939年8月15日在新乡发现一日本人加藤患病,经查其排泄物,检查出此种伤寒变种病菌。
![]()
又如坂部幸雄与北支防疫班班长高木逸磨医学博士,于1940年4月合著的《北支新鄉に於て行へるコレラ菌の抵抗試驗成績》(在北支新乡进行的霍乱菌的抵抗试验成绩),道出了试验地点及试验项目和试验成绩。
![]()
其他如《北支新鄉地區に於ける外科的疾患》(北支新乡地区外科的疾病)、《新鄉に於ける黃癬群》(在新乡的黄癣群)、《新鄉小學生口角炎》、《新鄉に於ける井出反應, 血型, 包莖に就て》(新乡关于井出反应、血型、包茎的信息)、《中國人の下腿潰瘍に對する統計的観察附, 下腿潰瘍患者の黴毒村田氏反應成績に就て》(关于中国人下肢溃疡的统计观察 附:下肢溃疡患者的梅毒村田反应结果)等所谓的“临床业报”,均出自该机构刊物,其作者多为医学学士、博士,如名古屋帝大医学部齐藤外科 (主任教授齐藤真博士)、同仁会新乡诊疗防疫班(班长三好龙儿,医学学士)。
日军在加紧细菌及病毒研制、培养的同时,积极将所获“成果”运用于对中国军民的实战中,以期达到“以寡敌众”“以快制胜”的预想和对黄河以北抗日力量的长久威慑。
1938年9月新乡有46人死于霍乱,另有居新乡之朝鲜人7人、日本人3人皆亡于此;10月,日军在豫北道清路两侧地区滥施霍乱及疟疫病菌,内黄、博爱等县尤剧,每村均有百数十人传染;1939年8月,“我军收复濮阳后,发现敌(日军)在城内向井中投各种病菌,并由井内淘得小瓷瓶甚多,经查明为伤寒菌。”
![]()
为扫荡晋冀鲁豫和晋绥抗日根据地,关东军第731部队部队长军医少将石井四郎(千叶县人),于1941年4月“派6架飞机在晋冀鲁豫边区的新乡、滑县、浚县和晋绥边区的河曲、保德、兴县、岚县等地投下400公斤鼠疫菌”,“半个月后,(石井四郎)接到驻华北日军总司令部的报告,共有35万人感染鼠疫,死亡者多达15.6万余人。”
![]()
“1943年10月至1945年8月,我(中岛京子,女,石川县人)在太原市西洋市街北支派遣军直属部队防疫给水部工作。在河南作战时,日军在新乡一带以救济为名把伤寒菌掺入白面,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对此,我曾予以协助。”
1940年5月延津八里庄、1941年5月济源封门口、1942年4月获嘉徐营、1944年5月延津野厂等地,在日军的扫荡中,抗战将士及无辜百姓均遭到被施放毒气的灭绝人性卑劣伎俩。日军第三十五师团在御寨(今牧野区玉河村)设置的化学战教育队,其中的“基本训练科目”之一就是处理火焰放射器与使用瓦斯攻击,其设置目的亦显而易见。
![]()
“(华北)方面军十二军十八秋(1943年秋)鲁西作战”计划制定后,驻防山东的“五十九师团防疫给水班,于1943年8月至9月间,在山东省馆陶、南馆陶、临清等地散布过一次霍乱菌。当时散布在卫河,再把河堤决开,使水流入各地,以便迅速蔓延”。
受日军炸卫河毁堤、人口流离避难的影响,是年秋新乡老火车站、中同乡(今中同街)、保安街(今民主路)、北关等处发生霍乱,中同乡东街日籍住户山口德太郎9月2日发病,5日死亡。检验排泄物,结果确定为真性霍乱。
![]()
保安街西段有三、四户发病,日军将感染疫户住所附近用绳子围圈站岗,禁止随便出入。九月实行铁路检疫,对无“虎烈拉(霍乱)”注射证和旅行证明书者,强行扣留检疫。
仅8月3日至11日,在驿前(今东关街西头路北)、新民街(今新华街)、钟鼓楼(今石榴园西头与姜庄街东头交汇处)、北门、城内西街、十字街(城里十字)等处强行注射“虎烈拉”疫苗者就达95513人,其涉及人数之多难以想象。
![]()
从“1944年9月上旬到1944年10月上旬期间(注:指日军于9月10日至10月5日进行的‘林县作战’和10月6日至10月30日的‘滑县作战’),(日军第一一七师团师团长铃木启久)计划和指挥了第一一七师团林县作战。该作战结束后于1944年10月上旬,作战部队撤退林县地区时,命令第一二军配属来的军防疫给水班(注:田村防疫给水班、矢尾板防疫给水班),在林县城、合涧镇、东窑、林县城北部等地区散布虎烈拉(指霍乱)菌苗,由于霍乱,集体屠杀了该地和平居民100名以上。”(1956年5月5日中田卯三郎检举铃木启久的材料)
![]()
但是,战争的发展形势并未如日军所愿,兵力的匮乏及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的连挫窘境,使得其疲于有限兵力的不断调动。
驻扎新乡的铃木启久第一一七师团被调至东北之后,日军第六独立警备队于在1945年3月15日新乡组建,司令部设在新乡。
同日,依据日军华北方面军3月5日参编第115号组建第168兵站医院令,“新乡陆军医院”改编为日军第168兵站医院(通称番号:491),栗本博雄军医中佐(和歌山人)负责管理。
从3月兵站医院成立至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前,医院及防疫出张所依然进行着各种研究,并接收日军病患治疗。
“到8月15日,战事结束了……战争结束后第七天,我们便做完了破坏工作,到本部集中。同时,又下令解散部队,把‘北支防疫给水部’的名称从华北派遣军的名册上涂去,所属官兵都转属到各陆军医院去……”(第1855部队本部第三课卫生兵松井宽治供词)
9月17日,驻新乡日军同仁会被中国国民政府第一战区接收,第168兵站医院在原地待命接收。
1946年3月24日,第168兵站医院的职员476名及病患人员491人从新乡乘火车出发驶向上海,由上海陆续回国。
至此,依靠“医院”的幌子身份,在新乡进行细菌研究的出张所成员得以全身而退,逃避了“战犯”的罪名。
长木大三,后任职日本北里大学卫生学部长;坂本昭,以政治家的身份于1967年——1978年任高知市长;前新乡陆军医院院长石井正巳,以退役陆军军医少将的身份至1987年11月94岁始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