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英杰
孝,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之美德,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精神天空。古往今来,孝顺不是一时之行为,而是长期的坚守。在过去,孝与顺紧密相连,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如今时代变迁,孝的本质未变,但“顺”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我家就有许多“奇葩”之举,却生动诠释着当代孝道的真谛。

![]()
在一次家庭晚餐上,年已八旬的亲家母忽然高调下令:“我现在就要种地,不然就回老家。”闻听此言,儿子紧忙应声一个“好”字。任务领了,可在居民小区里哪有地种?没办法找物业帮忙,在山根下找一块闲处自行垦荒。可亲家母嫌地薄要求另找。没办法,儿子儿媳到处转,最后在距家二十多公里之外的郊区,从一个老友处求来一块撂荒地。因旁边有一专用养鱼池,水可用于灌溉,故而令亲家母十分满意。从那以后,小两口儿每天都早起晚归地车送车接……邻居们说:“天天这么跑,收一袋土豆还不够油钱的……”儿子笑着应了一句:“她老人家喜欢就行!”
自从老伴去世,我就住进了儿子家。从那时起,儿媳便对我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搞了诸多“要求”。传统的我新鲜几天,便依习惯“涛声依旧”了。一天,应老友之约出去打牌,我随便抓起身边一件旧衣穿上。正在我找一双跟脚的鞋时,儿媳将擦拭一新的皮鞋递于我脚下。我顺口说一句:“也没啥事,就是几个老友玩一玩,哪用穿这么正规?”哪料儿媳当即正色抢白:“爸,你这个年龄还有啥事?哪个大场合有你?你们老哥们在一起活动就是正事,就要利利索索、漂漂亮亮的……”正愣神的我经其一番敲打,想想也在理,当即规规矩矩按“领导”意思办了,以后也自觉地认真执行啦!

![]()
家里日常一日三餐,均由小辈儿们操持,这让一辈子在灶台忙活的亲家母“下岗”了,让她好个不自在——时不时放躺“抑郁”一下。儿媳看出病因,于是先造舆论:“我妈过去做的饭菜老好吃了,口感好、味道正……”此言一开,大家心领神会,跟进附和。这下子令老太太来了精神头。明事儿的儿子当天就买回个室外大灶和相关食材,再唤侄男外女来家聚餐,由亲家母掌厨。铁锅炖大鹅、大鱼,排骨苞米茄子土豆一锅出、东北大饭包……在大家叫好的“捧场”声中,亲家母的价值感顿然爆棚,主动承诺每周末由她亲拟食谱,并上灶主厨。
这些看似“奇葩”的孝行,实则是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当代孝道已超越简单的顺从,而是建立在尊重与理解基础上的情感联结。它既包含对长辈物质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精神世界的照拂;既保留“孝”的核心价值,又赋予“顺”以新的内涵——不是盲从,而是用智慧化解代际差异,用爱心搭建沟通桥梁。这些家庭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孝道,是让每位长辈都能在晚年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活出尊严与精彩。

喜欢就点个赞吧!
编 辑:车晓丹
美 编:房斌
责 编:谢欣
出 品: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
偷得片刻之闲
与您悦读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