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经过一天的紧张忙碌,下班回到家中的我,按照往常惯例,吃过晚饭、洗过澡后,便打开电视机,收看中央1台晚7点的《中央新闻》节目。当节目切换到“天气预报”时,窗外突然响起隆隆的雷声,我原本放松的心情瞬时变得紧张起来,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尽管我的目光还停留在电视屏幕上,但思绪已飞越山川河流,最终停驻在那200多公里外的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张塝镇马踏石村的老家。在那里,住着我年过八旬的母亲。此时,她正独自一人居住在那几间有些年头的土坯房中,由于缺少维护,房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每到雨季,我便忧心忡忡,既担心雨水导致房屋倒塌危及母亲安全,又担心高温天气让母亲感到不适。为此,我曾多次劝说母亲到省城来和我们同住,但每次她总以不习惯城市生活为由而拒绝。加之母亲晕车,不能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来武汉也不容易。正是在这种矛盾和忧虑的心情里,我的《天气预报》诗歌便诞生了。诗歌很短,总共才9行。诗是这样写的:
电视台那妮子的脸,一媚不生
字正腔圆的话,也无平仄
嫩葱似的手指,掠过高山、平原、丘陵
指向,那个在祖国叫中部
在湖北叫鄂东南的地方
我的心,总会一阵阵收紧
那儿,有我的娘亲
这么多年,
我总在担心受怕中过日子
既害怕它的准,又担心它不准
诗作完成后,我几乎未加修改便投稿至健康生活类杂志——《养生文摘》(那时候我还没有胆量向大报大刊投稿),过不多久诗歌就被刊发出来,后被《诗选刊》《2022诗经一百首》《当代金融文学精选丛书》《国家诗歌地理》《奔流》《金融文坛》《保险文化》等全国10余家报刊、年选转载或收录,获得了广泛好评。诗人车行认为:一是角度新颖。诗中“既害怕它的准,又担心它不准”的表述,看似矛盾,却描画了诗人对“娘亲”或故乡的牵挂。二是用词精准。“一媚不生,字正腔圆,也无平仄”,这些修饰词所带来的情感压抑正是为了反衬,为后续的焦虑情绪作铺垫。三是诗歌在矛盾与和谐共存的临界状态中展现了张力。朴实无华、接地气、真实可感的诗歌特质,使其深入人心。诗歌之所以获得好评,在于它未刻意渲染或矫揉造作,而是将深情寓于生活的本真之中。尽管这些评价不乏溢美和鼓励之词,但个人认为还比较客观。回想诗歌的创作过程,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与广大的诗歌读者和作者分享。
首先,应坚持向生活学习诗歌创作。生活是诗歌创作素材的“富矿”,并是催生诗歌创作的“酵母”。没有生活,诗歌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向生活学习诗歌创作,应是所有诗歌创作者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和坚持的正确态度。在此创作原则及态度正确引领指导下,我经过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诗歌创作观点,即:诗歌是形而上的生活方式与形而下的自然书写的完美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诗歌创作都必须源于生活,以及与内化无声、外化无形的创作形式和技巧的自然融合。这一诗观在我的创作简介和个人公众号、博客中多有提及,并在个人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坚定践行。
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诗歌创作应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丰盈充沛的诗歌养料、提炼深刻正确的诗歌主题、构建或清澈或厚重的诗歌意境、释放饱满炽热的诗歌情感,最终形成优秀的诗歌文本,这即是我对诗歌创作的全部认知,如果要用一个公式来表现,即是:诗歌=日常生活的深刻感悟+丰盈饱满的诗歌意境+清丽厚重的诗歌意象+恰当的表现形式及语言表达。这里的“生活”即是指看似平常却奇崛的日常,而“形式”则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很多时候,所谓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都是一些诗评家和阅读者后来总结归纳的,而对于创作者本身事先并不可知甚至还不一定认同。有句话叫“最好的技巧是无技巧”,我认为此言有理。向生活学习诗歌创作是我的一贯主张。我的《天气预报》诗歌便是这种生活的“结晶”,亦是对我个人诗观的最好注脚。如果没有当时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和窗外突至的“雷声”,以及傍晚天色转暗等自然环境和因素的杂糅交织,以及长期对母亲生活的潜在担忧,也就不会有《天气预报》诗歌的诞生。因此,我认为,诗歌创作只有并只能源自于生活,而灵感则是建立在生活之上。向生活学习诗歌创作,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极思考,同时怀揣着对创作美好诗歌的愿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好诗歌就会自然形成。
其次,诗歌创作需要找到合适的“触点”。什么是诗歌创作的“触点”?我认为,“触点”就是触发诗歌创作的“原点”,也叫触发诗歌创作的“灵感”。这种“灵感”倏忽而至,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有可能写出好诗来;错失了,无论你事后怎么去努力回忆,都可能还不了原,甚至完全想不起来,至少是不完整或者不够“原生态”。从这个角度上讲,好诗往往就诞生在那一瞬间、一剎那、一倏忽,相信许多从事诗歌创作的朋友都会有这种体验。而“灵感”不会自动降临,更不会坐等其来,而要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情感孕育和创作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诗歌创作的“触点”,产生诗歌创作冲动,完成诗歌创作,写出满意的诗歌作品。所谓“功到自然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创作诗歌贵在真情实感。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诗歌文本应该是真实的、自然的、朴素的,让人读后感觉舒适愉悦;优秀的诗歌文本应该摒弃华丽的辞藻和故弄玄虚的技巧,让人感到本真、自然、率性;优秀的诗歌文本还应该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率性表达,而非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我的《天气预报》诗歌语言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奇崛的想象,更无任何创作技巧,全诗仅9行,之所以能从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中浮出,除上述因素而外,真情实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的创作理念和原则;也努力做到,自己都不能感动的诗从不去写,而尽量去写一些有真情实感的诗。《天气预报》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获得较多读者的好评和推崇,我想,诗中的真情实感应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