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李墨先生(1936——2006)逝世十九周年。时光荏苒,岁月虽带走了先生的身影,却从未磨灭他在中国画坛留下的深刻印记,其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与猛虎,依旧散发着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李墨先生,名裕民,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是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其作品选入《津门名家书画选》、《翰墨明珠》、《中国名家书画选·鲁人集萃》、《中国当代国画集》、《中国当代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作品入选并获天津市第一届花鸟画展一等奖,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等。天津电视台国际部特别为他拍摄了《李墨画虎》专题片,并编录入《365大千写真》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片。
李墨先生是一位在中国画坛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深厚的传统底蕴与独特的创新精神。
李墨先生的艺术之路独具匠心。他初涉油画、版画,后深耕国画领域,多元的艺术积淀让他得以贯通中西,在传统笔墨的框架中注入新的视角。他扎根齐鲁文化沃土,上溯宋元绘画精髓,师从石涛、石谿、黄宾虹等名家,又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旨,踏遍名山大川,将泰山的巍峨、黄山的云海、江南的秀雅凝于笔端,创作出《奇峰天下称天都》《江南春晓》等传世佳作。其人物画得梁楷减笔神韵,罗汉图个性鲜明、禅意盎然;花鸟画熔南北流派于一炉,《鸭戏图》生动质朴,《万花竞春》泼辣豪放;画虎更是堪称一绝,笔下猛虎威猛有神,尽显王者风范。
先生的艺术成就,源于深厚的文化修养与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精研文史、诗书画印,坚信“欲为优秀画家,必以文化修养之提升为指归”,更以“言教身教”培育后学,毫无保留地分享艺术心得,影响了一代艺术从业者。他的作品,不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是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今日重温李墨先生的艺术历程与佳作,既是对先生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其艺术精神的传承。先生虽逝,但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想之外”的艺术追求,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让传统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本期承蒙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当代国画人物画大家何家英先生的举荐,李墨先生的公子李牧先生作品与资料的提供,编辑部对李墨先生艺术生涯的点滴及突出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进行了检索、编辑、整理,撰写了“灵岩墨藻间 绘梦铸华章——浅谈李墨先生的国画艺术”一文,其意义在与展现先生作品以飨读者的同时,让社会广泛了解记住这位为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做出重大贡献,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井底之蛙,难窥先生艺术之大端,敬请广大读者在欣赏作品阅读文章之余给与指教斧正。
《津门书画家》按语:肖建华
当代国画大家李墨先生(1936——2006)
2017年6月李墨画展在津开幕,图为 李墨先生弟子何家英、张佩钢与书画同道观赏作品
李墨先生与弟子张佩钢(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灵岩墨藻间 绘梦铸华章
——浅谈李墨先生的国画艺术
文/肖建华
在当代绘画艺术的璀璨星空中,李墨先生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散发着独属于他的艺术光辉。其绘画艺术,犹如一部宏大的史诗,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以非凡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为中国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墨作品:秋山图 100x50cm
李墨先生初研油画与版画,后投身国画领域,这种多元的艺术经历使其能贯通中西,为他的国画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视角。他扎根于齐鲁大地,成长于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中,自幼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让他在绘画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李墨作品:黄山云海图 99x50cm
李墨先生的山水画堪称一绝,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他追本溯源,扎根于石涛、石谿、半千、黄宾虹、萧龙樵等大师的艺术精髓,又不断向上追溯宋元时期的绘画传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他深入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真谛,不辞辛劳,踏遍名山大川。泰山的巍峨磅礴、黄山的奇幻云海、太行的雄浑壮阔、江南的温婉秀丽,都被他一一收入眼底,融入笔端。像《奇峰天下称天都》与《黄山云海图》,画面中峰峦雄伟,松枝苍劲,云雾缭绕,如梦似幻。画家运用皴、擦、滃、染等传统技法,笔力刚劲有力,墨色层次丰富,生动地展现出山川的雄浑气势与变幻莫测。而《江南春晓》《楚山寒雨》则截然不同,以柔和流畅的线条,灵动润泽的墨色,描绘出江南山水的清新秀丽,充满诗意。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他对山川大地深沉情感的寄托,是他内心世界与自然万物的对话。
李墨作品:杰僧面壁 9x949cm
在人物画方面,李墨先生参考扬州八怪及海派诸家的风格,同时汲取梁楷减笔人物画的神韵,形成了自己简洁质朴、形神兼备的独特风格。他笔下的人物,寥寥数笔便能精准地勾勒出形态与神韵,真正做到了“笔才十二,像已应焉”。他创作的罗汉图,各具神态,或怒目而视,气势威严;或凝神静思,沉浸禅意;或清癯虔诚,超凡脱俗;或文雅温厚,和蔼可亲。每一尊罗汉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仿佛具有生命一般,让人感受到画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得鱼图》《争雄图》中的人物,造型自然天真,线条奔放自由,看似随意挥洒,却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寥寥数笔间,生活的情趣与人物的神韵便跃然纸上。
李墨作品:鸭戏图 102x34cm
李墨先生的花鸟画同样精彩绝伦,他融合了青藤、白阳、扬州八家等各派花鸟画的精妙之处,又从海上、岭南二派中汲取创新灵感,将南北画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构图上,他不拘一格,随意而又精妙地布置画面元素,变化无穷。《鸭戏图》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清新淡雅的墨色,描绘出鸭子在水中嬉戏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万花竞春》则采用粗毫重彩的表现手法,色彩鲜艳夺目,笔触大胆泼辣,极具装饰性,展现出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春日盛景,洋溢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他的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花鸟的描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达到了“万趣融其神思”的艺术境界。
李墨作品:啸傲群峰 136x69cm
画虎,更是李墨先生的拿手好戏,堪称一绝。他笔下的虎,气势威猛,威风凛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些虎并非简单的外形描绘,而是被赋予了灵魂与情感,它们或昂首咆哮,气吞山河;或静卧沉思,威风内敛。每一只虎都栩栩如生,神采奕奕,展现出大自然中王者的风范与威严,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李墨先生通过对虎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观者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
李墨作品:童子玩艺 34x46cm
李墨先生的绘画艺术之所以如此卓越,除了他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外,还与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他不仅专注于绘画技巧的锤炼,还广泛涉猎文史知识,对诗、书、印等艺术形式也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深知,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精神的寄托。因此,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品味。在为人处世方面,他真诚善良,待人宽厚,对学生和晚辈关爱有加,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艺术经验和人生智慧。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李墨作品:神龙图(扇面)
李墨先生的绘画艺术,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是他对生活、对自然、对艺术的深刻感悟与表达。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世间万物的美好与灵动,传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能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让人们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力量,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墨作品:猫戏 34x46cm
如今,李墨先生(1936——2006)虽然离别画坛十九载,但他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将永远闪耀在中国画坛的历史长河中。他的绘画作品,犹如一部部无言的诗篇,激励着后来的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在李墨先生艺术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绘画艺术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李墨先生作品欣赏
天都奇峰 138x70cm
山居图 97x54cm
秋山新雨图 137x69cm
赤壁怀古图 100x50cm
雨里烟村 136x69cm
黄山人字瀑83x76cm
听雨 178x96cm
松鹰图 137x69cm
倩影双双 180x46cm
咏石图 138x70cm
比翼清秋 138x70cm
万花竟春 136x68cm
荷塘清趣 139x71cm
初秋 137x70cm
沙汀宿鹭图 128x70cm
八大笔意 138x70cm
汉将戍边 186x69cm
义之爱鹅 137x69cm
宋人词意 138x69cm
归福图 201x68cm
楚汉争雄 68x69cm
听音图 69x41cm
龙腾盛世 138x70cm
九龙图 201x273cm
鸣蝉 34x46cm
秋声秋色 34x46cm
秋声秋色五 34x46cm
春江水暖 34x46cm
垂钓图 21x64cm
好花送香 21x62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