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
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仅用叙事呈现。
本文旨在宣扬人间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01
2011年的清晨,重庆合川区刑警队长李家明刚端起茶杯,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喂,是110吗?狮子滩小树林里有个女的,好像死了,你们快来!」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害怕。
李东申放下茶杯,招急组员出警。
十多分钟后,警车呼啸着赶到现场。
眼前一个女子横躺在草地上,周围草叶凌乱,明显有过激烈挣扎的痕迹。
不远处的树枝上,女性的黑色长裤和贴身衣物像旗帜一样挂着,地上滚落着一个透明的塑料瓶。
「还有呼吸,快叫救护车!」李东申蹲下身检查,女子虽然昏迷不醒,但生命体征平稳。
回到派出所后,女子慢慢苏醒,但神志依然不清。
面对民警的询问,她的眼神空洞,反应迟钝,就像被什么东西控制了意识一样。
「我的金饰呢?我的钱呢?」她反复念叨着这几句话,其他什么都想不起来。
「你还记得昨晚和谁在一起吗?」李东申耐心地问。
女子摇摇头,眼中满是迷茫:「不记得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李东申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种药物致幻的症状,加上现场那个可疑的塑料瓶,绝不是普通的抢劫侵犯案那么简单。
而且现场找不到其它有用的任何线索。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又一个电话打进来,这次是受害人自己报的案。
「警察同志,我被人下药侵犯了,醒来后钱全没了,银行卡也被刷空了!」电话里的女声带着哭腔。
报案的女子姓秦,四川人,40出头,是个做生意的女老板。
她跟男朋友刘敏成来重庆谈投资,没想到刚到就出了这档子事。
在事发宾馆,民警又发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透明塑料瓶。
「这个刘敏成是什么人?」李东申问道。
秦女士一边哭一边说:「我在舞厅认识的,长得特别帅,说话又好听。我离过一次婚,以为终于遇到了对的人,没想到他是个畜生!」
两起案件,同样的作案手法,同样的塑料瓶,李东申的心沉了下去。
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干的,而且这个人绝不会就此收手。
果然,塑料瓶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他的担忧:两个瓶子里装的都是三唑仑,一种强效的安眠药,无色无味,能让人瞬间失去意识。
「这家伙是个老手。」李东申看着检测报告,「必须马上组建专案组,否则还会有更多女性遭殃。」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重庆市内同类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每一次,都是同样的套路:英俊男子,温柔陷阱,三唑仑迷药,然后是侵犯抢劫。
受害者从十几个增加到二十几个,再到三十几个。
这些女性大多有一定经济基础,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很多都是离异单身,内心渴望真爱。
李东申在专案会议上说道,「我们申请成立专案组,必须尽快抓住他,否则这座城市的女性都不安全!」
02
专案组成立后,李东申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案卷。
30多起案件,30多个受害者,但线索却少得可怜。
「这个家伙太狡猾了。」技术科的小王拿着一沓银行监控录像,一脸无奈。
「你看,每次取钱都包得严严实实,帽子、墨镜、口罩,一样不少。」
李东申盯着模糊的监控画面,只能看出嫌疑人身高约一米六五,体型偏瘦。
除此之外,什么有用信息都没有。
更让人头疼的是受害者的态度。
这些女性大多有头有脸,碍于面子和名声,对调查的配合度很低。
「李队,秦女士又拒绝了我们的询问。」民警小张汇报道,「她说已经够丢人了,不想再被人知道。」
「还有那个开美容院的王女士,」另一个民警补充,「她直接说如果我们再上门,她就搬家。」
李东申揉着太阳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受害者不配合,嫌疑人又如此狡猾,案件陷入了僵局。
但他没有放弃。李东申带着团队,一遍遍地梳理现有证据,寻找蛛丝马迹。
「等等,」法医小刘突然说道,「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30多起案件中提取的DNA样本,全部指向同一个人。」
「这说明什么?」李东申问。
「说明这确实是连环案,而且...」小刘调出电脑里的数据。
「这个DNA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有匹配记录。」
屏幕上显示出一行字:2003年7月,綦江县宾馆命案,DNA匹配度100%。
李东申的心猛地一跳。8年前的命案?
调出綦江案的卷宗:2003年,受害人戴女士在宾馆被侵犯杀害,现场同样发现了装有三唑仑的塑料瓶。
据朋友口述,戴女士当天是和男朋友约会,两人还有经济纠纷。案发后,男友凭空消失。
「这畜生8年前就开始作案了!」李东申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而且还杀过人!」
案件的性质瞬间升级。这不再是简单的侵犯抢劫,而是涉及命案的连环犯罪。
「马上扩大调查范围,」李东申下达命令。
「同时联系媒体,在报纸上发布嫌疑人的特征描述,征集线索。」
很快,《重庆晚报》刊登了一篇特殊的寻人启事:
「身高一米六五,体型偏瘦,相貌英俊,善于言谈,经常出入舞厅,使用多个假名与女性交往...」
报纸发出后,举报电话不断。但大部分都是无效线索,或者只是相似的人。
嫌疑人就像空气一样,明明存在,却抓不住踪影。
「李队,我们是不是方向错了?」小王疑惑地问,「会不会他已经逃出重庆了?」
李东申摇摇头:「不会的。这种人有瘾,他不会轻易改变作案地点。而且重庆这么多目标,他为什么要换地方?」
但随着时间推移,案件依然没有突破。专案组的压力越来越大,上级的催促也越来越急。
「再给我一个月时间,」李东申在汇报会上说道,「如果还抓不到人,我主动申请调离。」
03
2011年6月的一个下午,专案组办公室里死气沉沉。
连续几个月的调查毫无进展,大家的情绪都降到了冰点。
「叮铃铃...」电话铃声打破了沉寂。
接电话的小张突然站起身来:「李队,有个女的说她有重要线索,要亲自过来!」
一个小时后,一个30多岁的女子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部手机。
「警察同志,我叫林晓,是梁平县的。」女子有些紧张。
「我看了报纸上的描述,觉得你们要找的人可能是我朋友的前男友。」
李东申立刻来了精神:「你有什么证据?」
「我有视频。」林晓打开手机,「前段时间我朋友和男朋友来我家玩,我在测试手机的录像功能,无意中把他拍进去了。」
「为什么说是无意中?」
林晓回忆道:「这个男人特别奇怪,从来不让别人给他拍照。」
「每次有人拿出相机或手机,他就立刻转身或者用手挡脸。」
「我当时觉得很反常,现在想想,他肯定是有问题。」
李东申的心跳加速了。拒绝拍照,这正符合嫌疑人高度警觉的特点!
「视频在哪里?快给我看看!」
林晓点开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一个男子的侧脸。虽然只有几秒钟,但足以看清五官轮廓。
「就是他!」在场的几个受害者立刻认了出来,「就是这个畜生!」
李东申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马上联系技术科,根据这个视频制作嫌疑人的肖像画!」
连夜加班后,一张清晰的肖像画制作完成。
李东申看着画像中那张英俊的脸,心中涌起强烈的愤怒:
就是这张脸,骗了30多个女人,毁了30多个家庭!
「立刻复印一千份,发到各个区县派出所,同时联系各路媒体,广泛传播!」
画像发出后的第二天,涞滩镇派出所来电话了。
「李队,我们这里有个村民认出了画像上的人!」电话里的声音很兴奋。
「他叫姜俊兴,是我们当地的村民!」
李东申立刻带队赶往涞滩镇。在村里,几个老村民围着画像指指点点。
「就是这个兔崽子!」一个老大爷愤愤不平,「这小子从小就不是好东西,吊儿郎当,不务正业!」
「他老婆也不是什么好鸟,」一个大妈接话道,「两口子都不走正道,专门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通过村民的描述,姜俊兴的犯罪历史逐渐清晰:
2001年,他和妻子在重庆高新区用迷药迷倒一名货车司机,抢走货车。
妻子被抓,他却逃得无影无踪。
「这畜生连自己老婆都不救,」老大爷摇头叹息,「能指望他对别的女人好?」
但村民们也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姜俊兴和贵州遵义的一个叫老汤的人关系很好。
李东申立刻联系贵州警方,前往遵义寻找这个老汤。
在遵义的一个小饭馆里,找到了老汤。
这是个50多岁的男人,一听到姜俊兴的名字,脸就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