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轰炸有多恐怖:河水沸腾蒸发、人被烧成焦炭!
1945年,随着二战进入尾声,美国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的城市。
当时,日本的工业生产模式与德国不同,大量军工生产分散在城市中的小作坊和民居里,这使得城市成为了日本战争经济的关键支撑点。
为了彻底切断日本的战争物资供应,美国决定对日本城市展开大规模空袭,而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和重要工业中心,自然成为了首要目标。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将军接替海伍德·汉塞尔,成为美国第21轰炸机司令部指挥官。
李梅上任后,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轰炸战术——燃烧弹空袭。
他分析,日本的城市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极易燃烧,使用燃烧弹能够引发大规模火灾,从而对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
为了确保燃烧弹空袭的效果,李梅还制定了一系列大胆的决策。
他下令拆除B-29轰炸机上除尾部机炮外的所有机枪,以减轻飞机重量,增加载弹量。
让轰炸机在5000-8000英尺的低空飞行,这样既能提高投弹精度,又能让燃烧弹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同时,选择在夜间进行轰炸,利用日本夜间战斗机缺乏夜战设备、难以拦截的弱点,减少美军飞机的损失。
1945年2月23日至24日,李梅派遣174架B-29轰炸机对东京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燃烧弹轰炸。
这次轰炸虽然规模较小,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焚毁了东京约2.56平方公里的建筑。
这一成功验证了李梅的战略构想,于是,1945年3月9日,真正的大轰炸开始了。
燃烧弹落下,东京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燃烧弹引发的大火迅速蔓延,形成了高达1000多摄氏度的“火风暴”,将一切都吞噬殆尽。
许多居民还在睡梦中就被大火吞噬,来不及逃生;那些试图逃离火海的人,也在高温和浓烟中挣扎,化为焦炭。
这场空袭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约10万人在轰炸中死亡,轻重伤者约11万,25.9万间房屋被摧毁,受灾人数达到89万,东京16平方英里的区域化为灰烬。
城市的基础设施、工业设施以及居民的生活设施几乎全部被摧毁,就连河水都在高温之中尽数蒸发。
东京大轰炸的成功,让美国更加坚定了使用燃烧弹空袭日本城市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梅指挥第21轰炸机司令部对日本的其他重要城市,如大阪、名古屋、神户、横滨等,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燃烧弹轰炸。
这些城市也如同东京一样,遭受了灭顶之灾,大量建筑被焚毁,人员伤亡惨重。
据统计,在1945年3月至8月期间,美国对日本67座城市进行了轰炸,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和高爆炸弹。
日本的工业生产陷入瘫痪,经济濒临崩溃,民众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
许多城市的居民纷纷逃离城市,前往农村避难,导致城市人口锐减,社会秩序混乱。
频繁的轰炸,一步步摧毁了日本的心理防线,日本制造战争,但最终也在烈火之中,迎来了战争的反噬。
参考资料:
詹姆斯·M·斯科特.《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