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真的从没想过,给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当妈,会这么难。
儿子今年14岁,读初二。从他进入青春期后,我就逐渐发现:儿子对我越来越不客气,不尊重了。
跟我说话,态度简单粗暴,常常没有什么礼貌可言,而是采用一种命令和通知的口吻:
给我转100块钱。 把这个鞋给我刷一下。
我听了心里不舒服,但跟他沟通过数次,也没什么改变。
其实这些事情,他不说我也会做。
想想就劝自己算了,别跟个孩子斤斤计较,上纲上线。
而且,我让他干什么,也很不配合。告诉他放下手机,去复习功课,他张嘴就是:
你能不能别来烦我,我刚拿起手机,你是不是就看不得我放松啊?
考试成绩下滑,我叮嘱他好好学习,学不会的就上一对一补习,别考虑钱的事儿。
儿子却毫不领情,态度恶劣的反驳我:
行了行了,用你说,我不知道好好学习吗? 别天天拿你舍不得吃穿,钱都给我花来说事儿,你自愿的,没人逼你!
那副冷漠抗拒,没有丝毫尊重的态度,常常气的我掉眼泪。
从儿子小学2年级开始,老公就常年驻外工作。
虽然薪资优厚,但家里大事小情都靠我一手操办。
这些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儿子身上。可如今,儿子言语中满是对我的轻视。
我安慰自己,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多忍耐,多包容,等他懂事了就好了。
可他却变本加厉!
![]()
初二期末考试,儿子考的很不理想。我让他利用暑假,提前学一学,初三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可儿子却激烈反对,死活不肯去:
你别瞎操心!我在家自己学,要去你自己去,我肯定不会去! 天天就知道喊我学习、学习,你自己咋不学呢? 你还不是天天在家里玩?就知道给我找事情!
儿子的话,击垮了我的心理防线。我转身回到房间,崩溃大哭。
我这么多年的付出,在他看来一文不值!我这个妈,真是太失败了!
2
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心情都很低落,不知道该怎么办。
完全放手不管,任由孩子自生自灭?相信哪个妈妈都做不到!
也是在看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学习咨询后,才终于意识到:
一个妈妈最大的失败,就是拼尽所有去爱自己的孩子,到最后却养出一个仇人。 因为没有限度的爱,是毒害孩子最深的毒药。 只有当爱是有度的,才能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为什么没有“度”的爱,会导致孩子的不尊重、不知感恩?
这还真不完全是孩子主观的意愿,而是缺乏底线的爱和妥协,就是会造成以下后果:
1、削弱了父母的权威。
当父母没有清晰、分明的底线和规则时,孩子的错误言行,没有惩罚,没有严重的后果。他们自然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
权威感丧失了,尊重也就无从谈起。
2、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过度包容和满足,让孩子产生“我最大”的错觉,父母的感受和要求并不重要。
误以为获得父母的爱、服务,是自己无条件的权利,而非需要感恩和回馈(以尊重的方式)的礼物。
3、剥夺了练习的机会。
一味退让、纵容,孩子没有机会学习,该怎样以尊重的态度表达不同意见,如何处理冲突。
他们会在温水煮青蛙一样的纵容氛围里,直接采取最原始的反抗——不尊重。
![]()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不断忍耐、妥协,孩子却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得更加叛逆,不尊重。
也正是我的一味付出和妥协,才让他“习惯成自然”,把不尊重当成了常态,叛逆当成了应当。
现在,我终于醒悟:不能再用无止境的付出,喂养出一个白眼狼。
当孩子不尊重妈妈,就一定要狠下心来,用行动告诉孩子,尊重不是请求,而是底线。
只有这样,你对孩子才有影响力;你说的话,他们才会认真听。
3
1、收起那些无底线的妥协,学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出生那一刻,有无数父母都下定决心:要把最好的都给他。
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更是习惯了对孩子倾尽全力的付出。
但在这样疼爱和包容中成长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完全依仗父母的爱。
他们需要引导和反馈,才能渐渐明确自己的位置,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
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会在遭遇叛逆时,极度内耗:
一方面,气愤于孩子的不听话,对自己不尊重,无数次产生放弃不管的想法; 可另一方面,又会心软,妥协,又重新回到旧的付出模式,对孩子予取予求。
可越是这样无底线的退让,孩子的改善就越是一种奢望。
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学会并适应说不:
作为家长,我对你的爱没有条件,对我对你的言行有要求。 想不停索要零花钱,花钱不心疼,又对我态度恶劣?那做不到。 想让我为你做事,又颐指气使?也不可能。
通过拒绝,让孩子再遭受挫败的过程中,渐渐得到反馈——原来,过去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应当的,父母也是可能拒绝我的。
有了这个认知,他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修正自己的言行,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沟通。
不必担心,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会失望、生气,更加叛逆了。
恰恰相反,我们的爱越是有度,要求越具体,孩子的反省和改进才能更清晰。
![]()
2、嘴要甜,心要狠,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为什么在家里,孩子态度最恶劣,最不尊重的,总是妈妈?
因为妈妈管的最多,话也太多了。
而且这些话,往往是狠话、气话、硬话:
我再也不管你了! 你真是没救了,我再管你我跟你姓! 从现在开始,你没有妈了,要什么找你爸去!
但消了气之后,又会自我劝解,为孩子开脱。
用不了几天,就把自己的承诺抛到脑后,一如既往的去说教、监督孩子了。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对妈妈的尊重。
通过无数次的循环,他明白,妈妈不可能放弃自己,也不会停止对自己的爱。
更重要的是,你说的话,没有“威力”了。
顶撞你没后果,不尊重你也没损失,孩子为什么要压制自己,主动改进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面对儿子,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停止想要唠叨和说教的心,哪怕再担心,再焦虑,也要重建自己话语的威严。
儿子长时间玩游戏,又跟我要钱充值、买皮肤。
我明确的拒绝他:
我每周给你100块零花钱,你要怎么用是你的自由,我不干涉。 但是花完了,像在要,就要给出理由和消费清单。生活中需要的,妈妈会单独给你买。
儿子一听就急眼了:凭什么?
我冷静的告诉他:
因为钱是我挣的,我有知情权。你不开心我能理解,但以后就是这样。
儿子没再说什么,但使劲关上了自己的房门。
随后几天,他发现我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也没像以前那样,一高兴就主动转个红包讨好他,他的态度也有了变化。
再跟我提要求,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态度也从颐指气使,变成了有商有量的样子。
通过几次这样的“交锋”,儿子慢慢接受了我的转变。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应有的尊重。
3、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发挥榜样的力量:想让孩子尊重你,首先要重视自己
这些年,为了孩子,我把自己放到了最低。面对青春期的他,更是卑微到了极点。
慢慢的,孩子习惯了我的付出,把这一切看成了理所应当。
我问成绩,督促学习,他都会用对抗的态度,嫌我烦,质问我凭什么管他。
我也终于意识到,一味迎合、妥协,换不来孩子的尊重。
当你挺直腰板做回自己,孩子才会明白尊重的分量。
我不再像之前那样,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时刻围着他的需求转。
而是把注意力一点点挪回自身,开始学习和成长之路。
我买了很多感兴趣的书,历史、心理学、亲子教育,学的越多,感触越深,也更能理解过去的自己和孩子。
明白有一些事情,是自己做“过”了,孩子才会养成那样的心态。
家里的氛围和亲子关系,很快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我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自身的成长上,对孩子的唠叨和监管少了。
这让他从抗拒厌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对抗情绪明显减轻。
另一方面,学的越多,成长和反思就越多,认知也会践行到日常生活中来。
我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待少了,多了真正的接纳和包容,这让儿子被我影响,开始愿意主动靠近我,跟我说话。
亲子沟通顺畅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再去了解儿子的学习进度,给出建议时,儿子也变得愿意接受。
后来,儿子向我承认,其实他自己的情绪也非常复杂。他也知道,我对他有多好,内心是爱我、依赖我的。
但我的无底线妥协和付出,又让他控制不了的轻视我,不尊重我——“因为发脾气又不会损失什么,就越来越放肆了,其实我也知道这样不对。”
所以,身为家长,永远都别逆着人性来要求孩子。
不管孩子是叛逆还是厌学,想要他们改变,都要先把自己的能量和底气提起来。
希望每一个卑微的家长,都能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找到解脱之道。
作者简介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