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箭二号完成全箭总装
力箭二号,简单来说就是一款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长52米,采用的是CBC构型,起飞质量为628吨,起飞推力可达766吨,与之前推出的力箭一号相比,力箭二号太阳同步轨道和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更强,分别提升至8吨和12吨,力箭一号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5吨和2吨。
不过,由于力箭二号暂时还没进行首飞测试,所以可能很多朋友还不了解它,那么不如说一说等它工作将会参与哪些发射任务吧?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人应该很多吧,等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试飞船研制完成,便会由力箭二号执行发射任务。
虽然,力箭二号没能按原计划于八月底首飞,但其自主研制单位中科宇航表示,力箭二号首飞箭现阶段已经完成全箭总装,并进入到总测阶段。等待它去执行的任务,除了前面说到的空间站货运以外,还包括碳星实验卫星发射,以及卫星组网,预计年内实现首飞,2026年实现首次海上发射任务。
轻舟货运飞船研制到哪个阶段了,何时能发射?
轻舟货运飞船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其货物仓容积约27立方米,主要作用除了给航天员运送生活所需物资(比如饮用水、氧气补给等生活必需品)以外,还能运输各类载荷和科学实验设备。
正如前面所言,即便力箭二号立马就能执行首飞任务,我们也暂时不能看到它发射轻舟货运飞船,因为它先要进行轻舟货运飞船试飞船发射任务,中科宇航给出的预估时间2025年的第四季度,至于正样轻舟货运飞船何时正式执行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则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预计2026年内)。
有没有朋友去过4月份的"中国航天日"上海航天科普展,当时就有轻舟货运飞船1:1模型展出,模型的细节做的也很到位,包括透明观察窗和可启舱门都呈现出来了,大家甚至能够直观的看到它的货物装载布局等诸多方面,很遗憾距离上海较远,家里两个孩子在上学没办法抽身前往,还是挺遗憾的。
为什么不用现有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执行任务?
的确,我国目前不缺能给空间站运输货物的火箭和飞船,就在7月15日的时候,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才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并成功完成空间站组合体和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们送去了应用实验装置、推进剂和在一些在轨驻留消耗品,这已经十我们空间站第四次货运补给。
不过,航天任务在实施的时候,会涉及的方面很多,尤其是成本和技术这两个方面。能用,不代表它是最优解,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不管是火箭,还是飞船,其实都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比如,这里说到的轻舟货运飞船,它还能支持多种在轨实验,还不一定要航天员去操作,无人也可以,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站的科研价值。
而前面说到的力箭二号也具备自己的优势,比如:
集束式回收火箭,使他它的货运成本更低,而且还具备运力大、可靠性高的优势,其发射能力完美覆盖转移轨道、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未来,我们的发射任务会变得更加密集,这一点近几年大家的感受应该最明显,力箭二号发射的能力(一年可支撑60次高频次)刚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中国空间站泊船位置不够用怎么办?加舱!
大家都知道,曾经美国不允许中国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想要遏制我们在航天领域快速发展,但后来我们自主研发了自己的空间站,目前已从设计寿命10年延长到15年,后面还会延长到更久的时间。
目前,中国空间站是一个三舱组合体,看上去就是一个“T”字型,可长期驻留2位航天员,但这并不是中国空间站的全部。那么,如果想要让更多航天员长期驻留,而空间站泊船位置又不够用怎么办?
其实,在设计之初,中国空间站就具备实现六舱组合体的能力,达到180吨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表示,中国空间站之后会通过增加后续舱段实现空间扩容升级,等拓展舱段研制出来之后便会择机发射。
不同于国际空间站对我们紧闭大门,中国空间站已经通过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其中包括印度、日本、荷兰等国,虽然美国的实验项目没有通过,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的实验项目不符合我们空间站的要求。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每次火箭点火发射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不止在月球探测、空间站等航天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预计2030年进行的载人登月任务也已经攻克诸多技术难关,尤其接下来的这几年时间,我们大家将一起见证中国航天的强大实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