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里面,皇后之所以会失败,除了心胸狭隘等因素外,更多是犯了战略性的错误。在前期,皇后一直把华妃当作最大威胁,必置其死地而后快。然而华妃倒台后,甄嬛经历了甘露寺的磨炼,斗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回宫后大杀四方,一举铲除了皇后的势力。
事实上,皇后最大的错误,是扳倒了华妃这个潜在的合作对象,使其失去了打压后宫年轻嫔妃的抓手。针对这个问题,上一届的宫斗冠军太后很有远见,她深知华妃是皇后的挡箭牌,因此处处纵容,试图让华妃扮演三角制衡的作用。
表明来看,华妃对皇后构成巨大威胁。华妃深受雍正喜爱,背后又有年羹尧撑腰,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仅如此,华妃为人跋扈,封了贵妃犹嫌不足,想更进一步取代宜修的地位。每次到中宫请安时,华妃经常不给皇后面子,讽刺皇后年老色衰。基于日常的行为,皇后确实有理由仇恨华妃,非杀之无以解心头之恨。
然而站在政治家的立场,皇后非但不应该打压华妃,还应该暗中予以扶持,设法保住其妃位。事实上,华妃并不是皇后的政敌,反而是其称霸后宫的工具。可以发现,皇后的核心目标有两个:
1、获得权势,让皇后的宝座永远掌握在乌拉那拉氏手中。
2、扶持中意的皇子担任储君,并成为唯一的母后皇太后。
凭借太后的庇护,以及皇帝对纯元的愧疚,实现目标一的难度并不大。为了实现目标二,皇后只能在后宫大肆堕胎,并谋害有皇子的嫔妃,确保没有人能成为圣母皇太后,提前为自己扫清障碍。
对皇后来说,华妃的存在丝毫不会阻挡自己两大目标的实现。首先,华妃出身于汉军旗,就算背后有年羹尧撑腰,但清朝把汉军旗视为包衣奴才,在乾隆之前皇后的人选只出自满军旗和蒙军旗。基于民族和血统,华妃不具备晋升皇后的条件,对宜修不构成政治威胁。
其次,由于对年羹尧的忌惮,皇帝不允许华妃诞下皇子,并赐予其欢宜香,使华妃失去了生育能力。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华妃提前失去了成为圣母皇太后的资格。雍正死后,华妃会沦为普通的太妃,对宜修不构成挑战。
也就是说,华妃对皇后的两大核心目标,无论是权势还是子嗣,都不会产生障碍。皇后之所以讨厌华妃,一方面是因为她跋扈,但这种跋扈是针对所有人的,并非只针对皇后一人;另一方面则是华妃深受皇帝宠爱,但就算没有华妃,皇帝也会偏爱其它年轻嫔妃,年老色衰的皇后依然得不到恩宠。
再来看华妃的诉求。华妃的核心诉求是皇帝的宠爱,其次是诞下子嗣,后者因为欢宜香的作用已不具备可行性。基于前者,华妃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每个月只能翻牌一次的皇后,而是年轻貌美的甄嬛和眉庄,前者才艺过人,与纯元容貌相似;后者知书达理,深得太后赏识。也就是说,站在华妃的立场上,她并不会把皇后当作头号威胁,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拿来打压年轻嫔妃。
也就是说,皇后的核心利益:权势、子嗣,与华妃的核心利益:恩宠,本身并不构成交集。扳倒华妃,并不能巩固皇后的权势;扳倒皇后,也不能让华妃获得更多恩宠。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皇后与华妃并无撕破脸的必要。
不仅如此,皇后和华妃在诸多领域存在合作空间。皇后希望降低后宫诞生皇子的概率,华妃则试图打压年轻嫔妃,二者的诉求是间接一致的。因为年轻受宠的嫔妃本身就很容易怀孕,前期的甄嬛就连续怀孕两次。因此皇后的最优策略,是放任华妃打压年轻嫔妃,自己则暗中打胎。比如舒恒胶那次,皇后不仅让甄嬛流产,还把锅成功甩给华妃。
不仅如此,皇后还可以利用华妃的跋扈,来敲打/拉拢后宫的其它嫔妃,并反衬自己的贤良大度。华妃在的时候,端妃和敬妃遭到全方位压制,不得不投靠皇后以求自保,对其可谓毕恭毕敬。华妃死后,端妃和敬妃摆起了架子,并在后期与甄嬛串通一气,联手架空了皇后。让华妃扮演坏人,负责吸引仇恨;自己则扮演好人,方便拉拢人心,是皇后在前期制胜后宫的诀窍。
所以皇后看似输给甄嬛,实则输在格局上。如果华妃不死,出于争宠的诉求她会把矛头对准甄嬛,端妃和敬妃也翻不起风浪。在这种局面下皇后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可,最多让安嫔和祺嫔干点打胎和争宠的脏话,根本无需亲自下场。
如果说《甄嬛传》里面皇后和华妃是天然的盟友,那现实世界美国和苏联则是天然的盟友,因为二者的核心利益并不一致。美国的核心诉求有两点:
1、巩固世界霸主的地位,获取国际贸易和金融主导权。
2、维持强大的海军,掌控全球关键海峡和航运通道。
苏联的核心诉求则是地缘安全,苏联希望在东欧、高加索、中亚、远东建立缓冲区,以防止其它陆地强国入侵。为此苏联在波兰、东德、巴尔干打造卫星国,并策动蒙古独立。
也就是说,美国的核心诉求是海权,苏联的核心诉求是陆权,二者并不产生交集。在列宁时代,苏联喜欢对外输出革命;然而到了斯大林后期,在经过二战洗礼后,苏联重拾斯拉夫民族主义,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扳倒美国,并不能让苏联获得海权,东欧已经是苏联的扩张极限,近代以来俄国长期止步君士坦丁堡,苏联也缺乏打造远洋舰队的财政资金。扳倒苏联,亦不能让美国获得陆权,阿富汗战争成为美国的“帝国坟场”,充分证明海洋文明无法深入中亚内陆。
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
美苏之间不仅没有深仇大恨,反而存在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身处亚欧大陆边缘地带的文明,特别是东亚、南亚、中东、西欧等区域。比如二战时期,日本占领中国沿海和东南亚地区,德国则控制整个西欧,对美苏构成严重威胁。冷战后,欧盟和中国成为全球化的赢家,在经济上与美国呈三足鼎立之势。展望未来,如果印度和阿拉伯世界能借助人口红利实现崛起,亦有可能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
亚欧大陆最繁荣的区域都在边缘地带:
从自然禀赋来说,被苏联控制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大部分都是不毛之地,人口稀少,土地贫瘠。苏联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毕竟海运成本远低于陆运成本,计划经济也不像市场经济那么有效率。相比之下,东亚、南亚、中东、西欧不仅人口稠密,且拥有漫长海岸线,易于发展国际贸易,具备诞生世界强国的条件,有能力对美国的海权构成威胁。
按照罗斯福设计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和苏联是天然的盟友,二者应共同统治世界。美国控制海权,苏联控制陆权,联手镇压亚欧大陆边缘地带的其它强国。为实现养寇自重的效果,罗斯福把东欧、伊朗北部、满洲都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故意激化苏联与西欧、伊斯兰世界、中国的矛盾。美国则趁机扮演救世主,把受苏联威胁的国家拉入自身经济阵营。
在雅尔塔体系下,苏联唱白脸,美国唱红脸。美苏表面上剑拔弩张,实则暗中合作,共同肢解英法殖民体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美苏都站在埃及这边,迫使英法归还苏伊士运河。面临苏联“钢铁洪流”的威胁,西欧甘愿向美国让渡经济利益。
不仅如此,苏联的存在,还能防止远东出现新的强权。面临苏联的压迫,冷战时期中国高度重视陆军建设,暂时搁置发展远洋海军。假如雅尔塔体系完全落实,东北将成沦为苏联势力范围,届时中苏的矛盾只会更尖锐,这会给美国插手东亚事务提供更多机会。
冷战时期,虽然美苏在全球各地爆发代理人战争,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不可撼动。苏联的经济体量远不如美国,卢布没有能力取代美元,苏联亦不具备打造远洋海军的财力,其海军更多承担近海支援的任务。不仅如此,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激起邻国恐慌,成为美国统战第三世界的宣传工具。
苏联解体后,美国看似春风得意,但在战略上陷入劣势。欧共体在第一时间通过《欧洲联盟条约》,计划发行单一货币欧元,以部分取代美元的地位。伴随北方压力骤减,中国开启市场经济改革,GDP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伊斯兰世界则把斗争矛头从苏联转向美国,并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
扳倒华妃后,皇后独霸后宫三年,然而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后,皇后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肢解苏联后,世界进入由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格局,但这种格局仅持续了十多年,伴随中国完成经济腾飞,美国迎来史无前例的对手。
在经济体量上,中国远超90年代的日本,不仅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还在各个科技领域对美国进行追赶。在军事领域,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压力更甚于曾经的苏联,不仅拥有庞大的陆军,还发展出现代化海军和空军。与苏联相比,中国属于海陆复合型大国,在外交上比苏联更务实,有能力也有动力颠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
正所谓矛盾只会转移,但不会消失。以里根为代表的共和党保守派,并未深刻理解罗斯福设计雅尔塔体系的良苦用心,以为打垮苏联后美国就能高枕无忧。殊不知亚欧大陆体量是北美几十倍,苏联倒下后,欧盟和中国的地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国力迅速增长。展望未来,就算美国能削弱中欧,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也会成为美国下一个威胁。
对美国这种海洋文明来说,其最优策略是拉拢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国家,对付亚欧大陆边缘地带的强国,美俄联手更符合远交近攻的战略。如果用《甄嬛传》类比,美国相当于皇后,追求权势(GDP)和子嗣(海权),苏俄相当于华妃,追求恩宠(陆权),二者名义上是对手,实际上属于错位竞争,是天然的盟友。端妃和敬妃相当于欧洲,位份虽高,但话语权不足,只能当墙头草。祺嫔和安嫔相当于亚欧大陆两端的海权国,前者出自满军旗,与皇后一脉相承,扮演英国的角色;后者与甄嬛有姐妹情分,但容易被拿捏,扮演日本的角色。中国则类似后期的钮祜禄甄嬛,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又是海陆复合型大国,还具备长袖善舞的外交手段,能拉拢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到了这个阶段,美国再想打压中国会变得极为困难。
在《甄嬛传》里面,皇后不仅对华妃赶尽杀绝,连自己的队友也不放过,逼迫安陵容喝避子汤(类似特朗普对盟友加关税),把后宫大部分人都逼到了对立面。端妃和敬妃脱离了皇后阵营,作为华妃替身的宁贵人(对应俄罗斯)与甄嬛化敌为友,不甘心当工具人的安陵容在临死前向甄嬛揭发了皇后的罪行。众叛亲离的皇后最终遭到禁足,失去了成为母后皇太后的资格。
从地缘的角度,美国天然的盟友包括俄罗斯、日本、英国和以色列,前者可发挥离岸平衡的作用,后者可分别牵制中国、欧盟和伊斯兰世界。然而现实世界美国却把俄罗斯推向对立面,以致于俄罗斯亲西方派话语权一落千丈,不得不寻求加入东方阵营。
基于三方博弈策略,对老大来说,有时候打压老二并非最优选择。赖清德上台后,优先拿民众党开刀,因为在岛内绿大于蓝的趋势下,横跨蓝绿的民众党比国民党更具威胁。与其跟国民党死磕,不如把民众党的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在少数场景下,如果老二对老大的核心利益不构成威胁,那老大的最优策略是拉拢老二共同铲除老三,防范出现新的竞争者。就好比腾讯系和阿里系,二者核心业务并不重叠,与其耗费巨资打代理人战争,不如和气生财,共同维持互联网市场双寡头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