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18日刊发了对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专访,李在明再次提到了韩国要在中美之间充当桥梁,避免成为两个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
上个月,上任不久的李在明前往美国访问,姿态很低。这符合韩国自李明博时代以来韩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方向。
李在明在美国期间明确表示,韩国将与美国站在一起,但需要管理好与中国的关系,避免走向对立。
“我们将在新的全球秩序以及以美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中,与美国站在一起,但我们有必要管理好与中国的关系,以免与他们对立。”李在明坦言,他担心如果处理不当,韩国“有可能成为两个不同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
也就是说,李在明并没有改变此前韩国外交政策完全倒向韩国一边的基本方向,但要在此前提下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避免走向对抗,成为中美对抗的前沿阵地。
从历史上说,韩国多次成为域外势力与中国对抗的前沿阵地。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将朝鲜半岛视为进攻中国的跳板,中国在明朝时期就援朝抗倭,与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过战争。
近代以来,也正是因为日本进攻朝鲜,引发中日之间的甲午战争。50多年后,又是因为冷战,美苏双方各自都将朝鲜半岛视为对抗前沿,最终中国与美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也就是抗美援朝。
虽然近年来美国一直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对抗,最近一次中美国防部长通话中,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但中美关系目前的现状是不言自明的。
此前,中韩关系因为朝鲜试验核武器及韩国部署萨德系统而走向冰点,甚至连韩剧都在中国被禁播。
从历史传统来讲,韩国外交政策历来有事大主义的传统,也就是强调在强国之间做好平衡,避免让自身成为对抗的前沿阵地,但这往往并非韩国所能左右,最终仍然无法避免成为对抗的前沿阵地。
而从现实角度来看,韩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韩国的电子产品、汽车等产业曾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但随着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崛起,韩国同类产品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
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三星手机、现代汽车等等,现在在中国市场上都已经没有多少份额,甚至连韩国美妆也遭到国货的冲击,正在从中国市场溃败。
这也就意味着中韩双方对对方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实际上都在下降,韩国对中国市场和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度都在加速下降,外交上则表现为双方都对对方并没有那么重视。
但自尹锡悦下台、李在明上台之后,中韩关系也在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比如近日有消息称可能会对韩国娱乐节目及影视剧解禁。
尤其是李在明提到的全球秩序与产业链的问题上,韩国仍然坚持站在美国一边,并没有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
这当然有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现实考虑,毕竟韩国是美国在军事上的盟国,半岛南北双方的对立始终没有缓解,但也是因为韩国能够从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正在日益下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