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南方电网正在用人工智能技术给电网装上 “智慧大脑”。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为了应对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电网运行越来越复杂的新挑战,让电力系统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
一、电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电力人工智能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技术积累期(2000-2015):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初步应用于数据采集、故障定位等
应用突破期(2015-2020):深度学习技术在负荷预测、隐患识别等场景落地
大模型应用期(2020 至今):语言、视觉、多模态大模型开始全面赋能电力系统
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电网呈现 “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 特征,传统调度方式面临安全性、充裕性、经济性三大挑战。
二、南方电网的 AI 实践
南方电网自 2018 年起系统性推进 AI 建设:
2022 年成立人工智能公司,入选国家示范工程
2023 年发布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 "大瓦特"
2024 年完成 AI 基础设施示范工程,入选工信部 "行业大模型" 企业
2025 年成立 AI 研究中心,筹建行业中试基地
已建成自主可控的算力集群,AI 基础设施、芯片、框架自主可控率达 100%,年度调用次数超 10 亿次。
三、核心能力建设
算力方面:从初期依赖少量国外设备,到实现异构算力统一纳管,计划 2025 年建成行业领先智算基础设施。
平台方面:研发 "Mass" 理念的 AI 创新平台,提供数据标注、开发训练、智能体构建等全链路工具。
数据方面:打造统一样本库,沉淀图片近 5000 万张、语音 5500 小时、文本超 2TB,总数据量达 220.7TB。
模型方面:构建 "大瓦特" 模型体系,涵盖基础大模型、业务域大模型和场景模型,年调用 23.4 亿次。
四、典型应用场景
已建成 291 个应用场景,AI 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43 个,总调用量突破 40 亿次:
智能仿真:"驭电" 大模型实现 8760 小时调度运行方式分析,计算效率提升 1000 倍
智能识别:无人机巡线覆盖率超 60%,缺陷识别准确率超 90%
智能监控:电网断面控制从 15 分钟压缩至 1 秒内完成
新能源预测:预测精度高出国家标准 5%,新能源利用率达 96% 以上
智能客服:意图识别准确率 85.31%,智能化服务占比 56%
智能管理:"智周万物" 底座实现知识高效检索与智能问答
五、生态建设
发起成立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成员已达 55 家
创新 "赛马" 机制,推动算法进步与应用落地
申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打造行业 "试验场"
构建多元化人才队伍,形成多层次 AI 人才梯队
六、面临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挑战:算力资源不足、高质量数据有限、模型专业能力短板、运营管理体系不完善
发展目标:
建设国内领先的国产化算力集群
重点攻坚多模态、时序预测、科学计算等大模型
构建高质量样本集,完善数据管理机制
推进 "电力 + 算力" 协同发展
打造 "AI + 电鸿" 生态,实现云 - 边 - 端协同
报告节选
![]()
![]()
![]()
![]()
![]()
![]()
![]()
![]()
![]()
![]()
![]()
![]()
![]()
![]()
![]()
![]()
完整报告获取:三个皮匠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