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沙坡头的心路历程:怕沙、治沙、用沙、爱沙

0
分享至

  9月17日,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统战部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举世闻名的中卫沙坡头,探寻中卫人从怕沙到治沙、用沙、爱沙的心路历程。

  刚下过一场秋雨,原本干旱的沙漠突然湿意丛生,沙米草显得格外精神。唐希明,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工程师,有着35年治沙经历,堪称沙坡头治沙历史"活字典"。他用"怕沙、治沙、用沙、爱沙"来总结70年来中卫人民对待沙漠的感情变化。


  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工程师唐希明向媒体记者介绍中卫市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

  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国土总面积2049万亩,其中沙漠化面积188万亩,是历史上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小的时候,沙漠离中卫城只有5公里,天天都怕沙漠把城淹了。"

  现在,经过"三北"工程历年接续建设,中卫累计治理170万亩沙漠,实现了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包兰铁路两侧形成了宽1公里的绿色长廊。今年6月,一条153公里的生态长城,将宁夏境内的腾格里沙漠彻底锁死,再无东扩能力。


  草方格缚住沙龙。

  中卫人创造了"草方格"治沙法:用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1米×1米的草方格,以固定流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的"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草方格"固沙方法也被全世界广泛应用,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进入新时代,中卫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人工蓝藻沙结皮、刷状网绳式草方格、芦苇高立式沙障三项新技术已投入应用,沙结皮形成时间由10年缩短为3年,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比人工扎设草方格施工效率提高60%。

  2023年以来,光伏阵列治沙成为新选择。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实施的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即是一例。项目将光伏组件中心点离地距离提升至3米,在光伏板间播撒草籽,种植灌木、果树,加盖蔬菜和蘑菇大棚。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6万亩,截至目前,沙漠生态修复已经超过6.5万亩。监测显示,光伏电站建设前,流动沙丘植被不足0.5%,物种为1—2种。建设两年后,植被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被盖度平均可以达到20%,局部地区可以达到40%—50%;植物种类增加到20种,动物有麻雀、兔子、赤狐、鹅喉羚等。


  沙坡头壮阔的自然景观。

  治沙成就了沙坡头,让它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区,18万亩沙漠被开发,中卫人从此开启了"用沙"和"爱沙"新纪元。

  中卫防沙治沙固沙成果世界瞩目,为世界防沙治沙贡献了"中国方案"。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肯定,获得"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2023年以来,已有蒙古、亚美尼亚等20多个国家前来参观学习。

  广西法治日报副总编辑陆寿青2016年来过沙坡头。他感慨地说,时过9年故地重游,了解到著名景区背后"人定胜天"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治沙,人进沙退后各族群众都能受益,景区大发展又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真实动人,值得大书特书。(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闵良 文/图)

  作者:闵坤良编辑:闻海霞责任编辑:李静审核:马文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际在线 incentive-icons
国际在线
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427449文章数 28438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