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等艺术教育中漆艺材料与工艺的艺术创新思考

0
分享至


作者简介

李梦红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壁画系主任、广西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摘要:高等漆艺教育离不开对材料、工艺、审美的研究与实践。从材料与工艺的特性角度出发,漆艺材料的特性往往注定了艺术作品的特性,它决定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本质区别,工艺与材料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关系,其精湛的技术始终是艺术创作造物成功的关键之一。 漆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本质区别在于运用并使用“大漆”这种特殊材料及相关工艺,所以才最终形成漆艺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独特艺术语言。材料美、工艺美、艺术美在漆艺创作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无论是漆艺教育还是漆艺创作,都将无法跨越对材料特性的了解和掌握,以及与之相应的工艺技术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字:材料;工艺;漆艺;创新

一、引言

据《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从这一段论述中,我们不难理解,做一件优良的器物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这充分反映了古代先人的智慧与先进的造物思想,也完全体现了当时造物者的工艺美学观及价值标准。在造物思想研究创作中,器物创作也是如此。漆艺必将也离不开对材料、工艺、艺术等的实践与研究,并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它首先必须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主动认知材质之美,才能做到合理的选材和用材;并最后通过精湛的工艺技术在漆艺作品中完美地呈现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先进的造物思想及工艺美术观,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四个条件的重要性。要完成一件优良的漆艺作品,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在高等漆艺教育中,除了对艺术修养与审美的培养以外,必须在遵循以上四个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漆艺实践中学以致用、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一个严谨的工作习惯,然后以最佳的状态去创造一件件优良完美的漆艺作品。

二、漆艺的材质美、工艺美

关于谈论漆艺创作中材质美、工艺美的相关文章应该很多,有点老生常谈的感觉,同时也是各艺术门类中间及艺术家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它也就成为了各艺术门类之间区别的本质。在此本人还是想先从材料的特性角度出发,来谈谈漆艺的材质美。


图1《美术馆前的夜空》李梦红 大漆、螺钿等 2013年

“漆”是一个曾经流淌于中国古人工艺血液中的传统材质,而今却逐渐被城市水泥业林中的现代中国人所逐渐忘却。《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中早已使用“漆吴之山”、“漆水”等指代地标的词汇,也堂堂出现大量“漆木”的记述,甚至记载了“其汗如漆”的比喻修辞,漆被古代中国人的普遍认知可见一斑。地处中国西南偏隅的广西也有罗泊湾汉代漆器文物的出土。漆艺创作中最主要的材料通常是指“大漆”,学名叫“生漆”,老百姓通常称其为“土漆、国漆”,这种材料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漆液,刚割下来的漆液呈奶白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漆液逐渐由奶白色变成深褐色,从大漆材料本身的棕褐色、黑色的特殊色性,大漆的色性决定了漆艺作品的最终色性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但随着对大漆材料的深加工与提炼,可以形成透明漆、半透明漆、黑漆、色漆等,这更大程度丰富了漆艺材料,同时也提高了漆艺作品丰富多彩性。众所周知,材料的特性往往决定了艺术作品的特性,材料性也决定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漆艺创作与其它艺术种类之间本质区别在于运用并使用“大漆”这种特殊材料的特性上。根据大漆材料本身的独特性,才最终确定漆艺创作的所有创作方式及技术手段,形成漆艺独特的艺术底蕴及艺术审美,以至于最后形成漆艺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独特漆艺艺术语言(如图1)。在漆艺艺术创作审美中,我们常常习惯于称这种独特的材料特性为“材质美”或“材料美”。材质美在各种美术的艺术创作审美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何合理的选材与用材是对材质美的一种艺术审美思考,它将直接关乎艺术作品最终成败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它也充分说明了材料的重要性及材质美是决定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图2《鱼乐图》李梦红 大漆、螺钿等 2013年

随着材料特性的发掘与利用,一套相应的工艺流程必将会随之而产生。这种工艺流程同时都会带来大量的相关生产工具、设备、技术、技法以及一系列工艺手段等,而这种技术必定与材料特性紧密相连,一般随着材料特性也会产生相应的独特性、技术性、工艺性等。在此,我们经常将这种技术的独特性产生的工艺性的美称之为“工艺美”。(如图2)材料美、工艺美、艺术美在艺术创作中一般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有人将材料与技术看着为一个钱币的两个面的关系,认为材料与技术始终是正反面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漆艺创作,除了把握好材料的特性外,一定离不开精湛的技术支撑,精湛的技术始终是艺术创作造物成功的关键之一。无论是漆艺教育还是漆艺创作,都将无法跨越对材料特性的掌握以及与之相应的工艺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在漆艺基础的教学中,对技法的学习与掌握始终是重点与难点所在,需要学生们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关于对漆艺材料与工艺技法的研究如今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及书籍可循,但《髹饰录》是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一部古代漆艺专著,书中详细记载了漆艺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大量相关资料及工艺手段与方法等相关内容,它是当代漆艺教育与漆艺历史文化研究最为宝贵的资料之一。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根据对漆艺文献资料及相关书籍研究以及长期的漆艺实践探索,在漆艺领域关于材料与工艺的继承与发展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焕发出新的漆艺材料美与工艺美,对当代漆艺语言也有了全新的诠释与理解。

三、漆艺材料工艺的高等教育思考

(一) 漆艺材料工艺的艺术探索与改革

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漆艺专业越来越被各高校重视,并且漆艺相关的许多课程已越来越多被很多高校纳入其本科及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这些高校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漆艺专业专门人才,它们为中国漆艺的教育事业正在长期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在中国漆艺迅速发展的今天,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关于对漆艺材料工艺的实践与研究确实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提升,这需要我们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关于漆艺的教育及相关的漆艺材料、工艺技法等教学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改革,并且只有在不断改革与探索中才能继续发展和提升。但是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关于漆艺基础教学方面,特别是关于漆艺材料工艺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突出性问题,这一点从学生们的漆艺创作中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其关于漆艺基础性材料工艺技术的缺失,许多创作的漆艺作品会立刻让人感觉到作品要工艺没有工艺、要艺术也没有艺术,结果是漆艺作品处在一种艺术与工艺都不沾边的两难境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高等艺术漆艺教育有些太急于求成的特殊表现,同时也是师生们表现出对材料工艺还不够重视的原因所致。记得在2019年9-10月,非常荣幸有一次去日本进行漆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大约两个月的访问与学习,使我对高等艺术教育漆艺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日本广岛市立大学的访问与学习中,了解到它们的漆艺教学都是从培养学生种漆树、做工具而开始的,他们这种种植漆树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充分了解漆树的特性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科学的培植优良的漆艺材料的过程,这种成就感会让学生们面对漆艺材料时懂得什么叫珍惜?什么叫感恩?因此对漆艺的敬畏之心也就油然而生。除了对漆艺材料的实践与研究之外,日本广岛市立大学的学生们同时也是先从做自己的工具开始学习漆艺的,他们都非常注重漆艺工艺技法的实践与研究,针对各工艺技法都有一套严谨的工艺流程与专门的技法学习,从一开始就为以后的漆艺创作打好基础。反观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漆艺基础教学,许多高校甚至很多同学连漆树长成什么样子?大漆材料是怎么来的?可能都还不知道,那更别谈对漆树材料的理解与掌握了。在漆艺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高校为了缩短时间,希望能尽快地拿出教学成果,他们一般会拿做好了的现有漆艺材料就开始直接进行漆艺创作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都还是沿用陈旧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毫无学生的个性所言,结果所创作的作品样式与老师作品风格差不多一样,也就更别谈对材料与工艺的理解与掌握了。因此,高等艺术教育中关于漆艺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最终还是离不开对材料工艺的艺术探索与改革。

(二) 漆艺材料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高等艺术教育漆艺教育关于漆艺材料、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它需要更大程度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传统观念,大胆地利用一些高科技、新技术来发展漆艺材料与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其次在一定层面上创新往往表现于一种新的融合与跨界。


图3《2012作品一号》程向军 综合材料绘画 2013年

漆艺材料、工艺、技术的创新从小的方面来讲:往往表现为与其它艺术门类的融合或跨界。表现如:竹木艺、陶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染织工艺等艺术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漆艺专业也是通过各艺术门类之间艺术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来充分拓展漆艺技术、材料的创新与运用空间。漆艺材料、工艺、技术的创新从大的方面来讲:经常表现为艺术形态、艺术观念的转换与创新,它需要艺术家融合古今中外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充分体现“时代性、地域性、独特性”,更需要在高等艺术教育漆艺教育方面更加注重与时俱进。(图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被用到漆艺创作中的材料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包含:金属材料、蛋壳材料、螺钿材料、木质材料、纤维材料、骨石材料等等,这从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漆艺材料的空间,也从更大程度上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从而推动了整个漆艺的材料、工艺、技术、艺术向前发展。在这里提到发展问题,应该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关于漆艺可持续性的概念,直接关系到漆艺未来发展的格局,漆艺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社会机制的保障,我国漆艺创作队伍在高校中迅速的扩展,充分说明了发展离不开国家艺术教育机制的保障,再如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社科项目等国家各类项目,不仅为漆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而且为漆艺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漆艺教育事业向可持续性发展。漆艺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离不开专业性人才的保障,漆艺教育发展离不开人才,据说一些高校漆艺专业因教授退休而无专业后备力量接替导致漆艺专业取消继续招生的现象,这种专业断代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还谈什么漆艺发展呢?因此,漆艺材料工艺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国家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离不开高端漆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高科技、新观念等的不断研究、探索与利用。

(三)漆艺发展需加强艺术个性的表现

高等艺术教育漆艺教育除了对漆艺材料、工艺、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以外,还应多注重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的表现。从全国漆艺展览的作品来分析,发现大量漆艺作品越来越缺乏艺术家的艺术个性表现,许多作品给人的感觉好像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其作品表现:一方面漆艺创作时体现学生们往往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漆艺工艺技术上,造成艺术品质上不去;另一方面漆艺作者普遍还存在造型基础弱、色彩弱等现象,它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漆艺不应该只看到它漂亮的外表,而更应该具有艺术的内涵及艺术家的个性体现。追求高品质的漆艺术,是所有漆艺家共同奋斗的目标。

四、总结

漆艺材料美、工艺美、艺术美缺一不可。漆艺材料与工艺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材料及技法的多样性是漆艺的特色,但也成为它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其创新与发展却是相当的复杂,它包含有国家艺术教育政策、高校的资源平台、艺术家的审美与修养、地域文化、科学技术等很多方面的因素,各种艺术的表现和创作都充分体现了材料工艺的独特性,漆艺创作也是如此,必须要有独特的个性才能形成漆艺丰富的艺术语言。因此,让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漆艺发展提升到最佳的状态,都必须摸索出一套独特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当漆艺材料美、工艺美、艺术美等更有效的结合,才能最终走好中国漆艺高等艺术教育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郑工.中国当代漆画中的图像与技术.艺术百家.北京,2010(3)

2.陈亚凡.漆画材料语言的传承.清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北京.2005

3.武 非.中国现代漆画语言的纯粹性和多元化发展.东方精神漆艺学术展.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2

4.乔十光.谈漆论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4

5.乔十光主编.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1999

6.[美]玛格丽特·克鲁格.姚尔畅等译.西方绘画材料技法手册.安徽美术出版社.合肥.2009

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

8.[俄]康定斯基.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

9.长 北.髹饰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7

10.周剑石等主编.从河姆渡走来.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9

注:

1、图文信息由作者提供

2、文章收录于《漆园雅集——当代漆画艺术家群展作品集》


莲福美术馆

地址/Add: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95-1号莲福美术馆

电话/Tel:+86 592 5813367

邮箱/Email:lianfuwenhua@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莲福美术馆
莲福美术馆
典藏不朽漆画弘扬中华文化
159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