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通过率和难度是我备战法考、考研时最常刷的话题——毕竟每天分给法考的时间只有4小时,要是方向错了,既耽误法考通关,又会拖慢考研复习节奏。最近翻数据发现,2024年法考报名人数冲到96万,比前一年多了10万,可非应届发证数反而少了1.3万,一增一减间通过率明显下滑。作为双考生,我没纠结“难不难”,反而更关心怎么借数据找对方法,毕竟难度是客观的,但复习效率能自己把控。
一、通过率咋算的?数据里藏着双考复习重点
之前以为通过率就是“过线人数÷考生人数”,后来用觉晓法考APP的通过率工具才算明白,这背后是“分子变小、分母变大”的逻辑。分子是过线拿证的人,2024年非应届发证11.4万人,比2023年少了1.3万;分母是报名人数,直接从86万涨到96万,创了新高。
这组数据给我提了醒:双考复习不能“撒网”,得“精准捕捞”。法考和考研共通的民法、刑法、诉讼法这些核心科目,是必须拿下的“高分区”,毕竟这些内容在法考中占比高,考研里也是重中之重,把它们学透,两边都能受益,比在冷门考点上浪费时间划算多了。觉晓APP里能直接看各科分值占比,我照着这个调整复习时间,避免了“捡芝麻丢西瓜”。
二、25年通过率还降吗?双考党得抓准“黄金窗口”
我特意查了司法部的证书采购公告,发现虽然单本预算从34元降到30元,但采购数量没变化,说明未来几年过线人数基本稳定。而报名人数有“两年一大涨”的规律,2024年刚涨了10万,2025年应该会平稳些,2026年大概率又要暴涨。
这意味着2025年是双考党的“黄金窗口”——相比2026年,竞争压力小一截。我立刻调整了计划:把2025年法考作为首要目标,利用它和考研的共通考点同步推进。比如复习法考刑法的“共同犯罪”,就顺带背考研法硕的相关理论;刷觉晓APP的民法案例题,就练考研案例分析的答题逻辑,一次努力,两边见效,争取今年一次通关法考,明年专心攻考研复试。
三、通过率降了咋应对?双考党靠“数据化复习”突围
法考本质是排名考试,不是“考够分就过”,得冲进全国前10%才行。与其焦虑通过率,不如搞清楚“考过的人都学到了啥程度”。觉晓法考一直提倡数据化学习,我用它的过程追踪功能,把自己的学习数据和过线标准对比,心里踏实多了。
1. 盯紧“高标准目标”:考虑到通过率下降,我没按“180+108”的线来要求自己,而是瞄准客观题200分、主观题118分的标准。觉晓APP会根据这个目标,拆解出每天要刷的题量、正确率、听课时长,我把这些任务和考研复习穿插安排,比如早上背考研专业课,下午用APP刷法考真题,晚上复盘两边的错题,时间利用率特别高。
2. 靠工具抓“薄弱点”:APP的AI系统能实时追踪我的做题正确率和章节掌握度,还能预测分数。上次刑法“共同犯罪”章节正确率只有60%,系统立刻生成补漏清单,配了对应的课和真题,我花1小时补完,不仅法考知识点扎实了,考研时遇到类似论述题也答得更顺。遇到卡壳的地方,24小时AI答疑机器人能直接拆解题思路,不用等老师回复,不耽误复习节奏。
3. 按“阶段通关”推进:作为新手,我跟着APP的“新手赛道”走,先打基础,再练案例;身边二战的学长则直接锁定主观题陷阱。每个知识点都有“学-练-测-评”四步,像游戏通关一样,能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就感让双考的苦日子没那么难熬。
其实通过率下降不可怕,怕的是盲目努力。对双考党来说,关键是把法考和考研的共通点拧成一股绳,再用觉晓法考APP这样的工具量化进度、精准补漏。现在我每天跟着系统计划走,既知道自己离法考通关有多远,也没耽误考研复习,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比纠结难度踏实多了。2025年的机会就在眼前,咱们抓准方法,一定能突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