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双世遗”福州茉莉花茶—— 从地方特色茶长成现代产业集群

0
分享至


“真的?”北京市民张先生得知“茉莉花茶起源于福州”时大感意外,“喝了半辈子茉莉花茶,我一直以为北京是发源地呢。”

“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宋朝。”工作人员边说边递给张先生一杯品鉴茶,“您尝尝,这是六窨一提的大龙毫。”

在日前于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十九届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简称“北京秋季茶博会”)上,福建省福州市集结9家优秀茉莉花茶企业参展,呈现了“双世遗”福州茉莉花茶的千年韵味与匠心风采。

千年文化积淀,双重世遗加持

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历史近千年。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脉络贯穿宋、明、清三朝,更与“万里茶道”的演进历程深度交织。宋代为其滥觞期,福建茶业的兴盛与福州特有的温润气候,孕育出茶与茉莉交融的初步尝试,虽工艺未臻完善,却开启了花茶窨制的先河。明代工艺日臻成熟,茶人已掌握茉莉花吐香规律与分层窨制技法,使茶香与花香达成精妙平衡,标志着其作为独立茶类的正式确立。清代步入鼎盛,不仅成为宫廷贡品,更借由对外商贸浪潮远销海外,在“万里茶道”的贸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19世纪中后期,福州凭借“万里茶道”海路转型的历史契机,跃升为举世瞩目的“世界茶港”与“茶叶贸易中心”,福州茉莉花茶亦借此东风,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征程。


传承大师陈发来现场展演窨制工艺

包含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集茉莉花种植、茶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亦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早在2014年便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双重世界级文化遗产加持,让福州茶文化成为兼具历史厚度与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朱裕富说,近年来,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福州茉莉花茶总产量约1.9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161亿元,位列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单第18位。茉莉花茶更是成为全国唯一以地方性市级茶种获得单独海关税则号列的品类,2024年福州关区企业出口茉莉花茶超1200吨,远销全球40个国家(地区)。

“花魂入茶骨”,无花满室香

北京市民素有饮用茉莉花茶的传统习惯,像张先生这样“喝了半辈子茉莉花茶”的老茶客为数不少。此次9家企业——福建春伦集团、闽榕茶业、福建省福州茶厂、福建螺江茶业、福州鼎寿茶业、福州发来茶业、福州联合闽津茶业、福建闽瑞茶业和福建绿茗九窨茶业——联袂北上,当然少不了要面对“福州茉莉花茶有何不同”之类的问题。

“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喝起来会有一种冰糖甜,回甘明显。”闽津茶业的展台上,该品牌的创始人陈金堂介绍道,“这是福州茉莉花茶‘鲜、香、爽、甘’风味体系的核心体现,也是它区别于其他产区茉莉花茶的显著风味标识。”

独特的“冰糖甜”源于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工艺与风土融合:首先,传统福州茉莉花茶多选用福建本地的烘青绿茶为茶坯,这类茶本身自带清甜、醇和的口感基底,氨基酸含量较高,为“冰糖甜”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多次窨制,茉莉花的甜香与茶叶的本味深度融合,花香不仅附着于茶表,更渗透进茶毫与叶肉。尤其是提花工序保留的鲜灵香气,与茶叶的清甜交织,形成类似冰糖融化后温润、甘爽的甜感,入口顺滑,回甘中带着茉莉的清甜,余韵绵长。再次,福州的土壤和气候孕育的茉莉花,香气馥郁且甜润度高,与本地茶坯的适配性极佳,最终共同造就了这一标志性的风味。

发来茶业的传承大师陈发来在现场展演“窨制工艺”:先是手持竹筛细致筛花,接着将吐香正浓的茉莉与茶叶层层叠放,随后通过“通花”工序摊开茶堆散热,最后以“起花”分离茶与花,完成整个窨制流程,充分展示了“九窨一提”技艺的精妙之处和福州茉莉花茶“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的独特魅力。闽榕茶业的茶艺师朱鹮则以娴熟手法展现了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冲泡方法的雅韵。

茉莉花茶不是简单的“花+茶”,“茶为骨,花为魂,窨为媒”是福州茉莉花茶非遗窨制工艺的精髓。窨制过程中,利用茶叶疏松多细孔、具有吸附性的特点,以及茉莉花开放时吐香的特性,让茶坯充分吸收花香。一吐一吸之间,花香尽染。经过多次窨制和起花工序,将已经失去花香的花渣通过筛分剔除,最终获得动人的回报——见茶不见花,却有茉莉香。

而这背后,是辛苦和耐心,所谓“等一朵花开,候一份香来”。想要达到“花香入骨”,须在温度、湿度、时间、氧气流通这4个维度上进行协同控制。福州茉莉花茶通常需要进行少则4窨、多则8—9窨的窨花工序,而且为了制作出好茶,每一窨之间都需要间隔2—3天,选取晴天进行下一窨制作。因此,一款好茶需要2—3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工艺精微,工序繁杂,制作过程中每天只能睡4—5小时,而且工期超长,非常辛苦,”陈金堂说,老师傅逐渐退休后,新生代不愿意入行,传统工艺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加上茉莉花越来越少,使得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越来越珍贵,越来越难得。

“值得欣慰的是,当前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已构建起坚实的传承体系。”朱裕富说,由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名省级传承人、13名市级传承人构成的金字塔式传承梯队,让千年非遗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9月19日2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incentive-icons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中国食品报社融媒体平台。
6342文章数 26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