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顶级心法不复杂,读了洛克菲勒我发现,就是“顺手就做”

分享至

1859 年的克利夫兰炼油厂,19 岁的洛克菲勒还只是个记账员。

那天他算完账准备下班,路过储油区时,瞥见工人给油罐加油时总漏出几滴原油,没人当回事,毕竟 “就几滴,不值钱”。

可他没走,顺手找了块抹布把漏口擦干净,又掏出小本子记上 “今日漏油量:约 0.5 加仑”。

谁也没想到,这个 “顺手” 的动作,后来成了标准石油碾压同行的关键。

三个月后,他把账本里的漏油记录汇总,发现每天浪费的原油加起来能炼出 20 桶煤油。他顺手改进了加油的漏斗,又顺手制定了 “每漏一滴油罚 5 美分” 的规矩,就这两个 “顺手”,让炼油成本一下降了 8%,同行们还在琢磨 “怎么建更大的油罐”,他已经靠省下来的钱抢占了半个市场。

这事儿藏着洛克菲勒从穷小子到石油大王的核心密码。

我们总以为成事要靠宏大计划、惊天魄力,要 “万事俱备再动手”,可这位垄断美国 90% 石油市场的巨头用一生证明:顶级的成事心法,从来不是 “等准备好了再做”,而是 “顺手就做”。

看到能优化的小事就顺手改,遇到能解决的问题就顺手办,抓住能落地的机会就顺手抓。那些被你嫌弃 “太小不值当” 的事,恰恰是堆出成功的砖。

那些总说 “等我有空再做”“等条件成熟再说” 的人,那些把 “小事不屑做、大事做不了” 挂嘴边的人,可能从没明白:你等的 “完美时机”,永远不会来;而你顺手做的 “小事”,早晚会变成你翻山的梯子。



一、“顺手就做” 反的是 “拖延症的自我绑架”,别等 “明天”,现在就动一下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里写过件趣事:他年轻时想学记账,可总说 “今天太累,明天再学”,结果拖了半个月,连账本都没摸过。

直到有天他算错一笔账,被老板骂 “连数都算不清”,才突然醒悟,“明天” 是给懒惰找的最华丽借口,你顺手翻一页书、记一个数,都比等 “明天” 强。

从那以后,他养成了 “顺手学” 的习惯:等火车时顺手背两个单词,吃饭时顺手看几页财报,甚至上厕所时都顺手带本行业杂志。

“我从没专门抽时间‘学习’,可这些‘顺手’的碎片,拼起来比别人专门学半年还管用。” 他后来能在谈判时精准报出竞争对手的成本数据,靠的就是这些 “顺手” 积累的信息。

这就是第一个反常识的真相:“顺手就做” 不是 “随便做”,是用最小的行动成本,打破 “拖延症的自我绑架”。

小区里的张阿姨就是 “顺手就做” 的高手。

她想减肥,可总说 “等我报了健身班再开始”,结果健身班没报,体重还涨了 5 斤。

后来她听人说 “哪怕每天顺手走 10 分钟都有用”,就开始改变:买菜时顺手多走一条街,倒垃圾时顺手在小区绕一圈,看电视时顺手做 10 个深蹲。

三个月下来,她没去一次健身房,体重却掉了 8 斤,连血压都正常了。“以前总觉得减肥得‘大动干戈’,没想到顺手动一动就行。” 张阿姨现在见人就说 “别等,现在就动”。

反观那些被拖延症绑架的人,比如我表哥,他想开个网店,说 “等我学完 PS 再做”,结果 PS 学了半年还没入门;说 “等我找好货源再做”,结果货源对比了三个月还没定。

最后,他同学用同样的时间顺手开了家小网店,卖些家乡特产,半年就赚了两万多。“我总觉得没准备好,可人家顺手就开始了,边做边学,反而比我快。”

表哥的后悔,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你等的 “准备好”,其实是 “害怕失败” 的遮羞布;而别人的 “顺手就做”,才是靠近成功的最快路径。



二、“顺手就做” 抓的是 “藏在眼皮下的机会”,别嫌 “事小”,小问题里有大生意

1865 年,洛克菲勒在码头考察时,看到工人卸原油时,总会有部分原油粘在油桶壁上,倒不干净就直接把油桶扔了。

旁边的人说 “这是正常损耗,没办法”,可他没放过,顺手捡起一个油桶,用热水浇了浇,居然又倒出小半桶原油。

当天晚上,他就让人给码头装了热水龙头,规定 “每个油桶卸完后必须用热水冲一遍”;又顺手让人把旧油桶收集起来,刮下桶壁上的原油再提炼。

就这两个 “顺手” 的改进,一年帮他多炼出 3000 桶煤油,按当时的价格,就是 3 万美元,相当于他当时半年的利润。

机会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藏在‘漏一滴油’‘粘一点渣’里的小事,你顺手抓了,就是你的;你不抓,它就成了别人的。

这就是第二个颠覆认知的点:“顺手就做” 不是 “做无用功”,是在解决小问题时,抓住别人看不见的隐性机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