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延续持续向好态势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我国目前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已超过30%,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其中,由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监测的站点就有3.3万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流域和管辖海域,涵盖了水、气、土、噪声等各类要素。
蓝天、碧水、净土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18%、10%、20%。
-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开展排污口“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也超过90%。
-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 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四五”期间推动26万多个环境问题得到整改
“十四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构建智慧执法体系,推动整改各类环境问题26万余个。
通过应用卫星遥感、红外成像、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装备手段,将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行无感式、穿透式监管,生态环境领域“天、地、空、水、陆、海”一体化问题发现机制已逐步建立。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