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世代的视野里,文化的边界早已不再清晰。ACG、Cosplay、手办、展会、周边,这些元素早就构建了他们日常的精神世界。而当汽车——一个传统工业产品——出现在二次元的语境中,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2025年的Bilibili World,不仅延续了以往浓厚的ACG氛围,更因为领克痛车的加入,成为了一次跨界文化深度交融的盛宴。它不仅是一次展会亮点,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探索。
在许多人眼里,痛车可能只是一种车身涂装的尝试。但实际上,痛车文化背后承载的是粉丝与作品、人与车之间的情感投射。今年BW现场,领克带来的三款痛车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这种“共鸣”如何具象化。
首先是领克03冠军版的Bilibili World园长主题涂装。作为B站精神图腾的“园长”,与领克03的运动气质结合,不仅让粉丝眼前一亮,也赋予了汽车一种“社交属性”。年轻人站在车旁,不只是拍照打卡,更是通过分享照片表达对B站的归属感。汽车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而是一个能够承载情感的“文化载体”。
另一台车,领克07 EM-P的《明末・渊虚之羽》痛车,则把“国风”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车身上的图案与线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奇的视觉冲击。它不仅展现了领克在设计层面的大胆突破,也迎合了年轻人正在追求的文化认同感。Z世代对国风的热爱,不再只是汉服、古风音乐,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痛车成为他们与传统文化互动的一种新窗口。
最后的领克Z20《神奇四侠》主题痛车,则直接将全球粉丝文化拉进了BW现场。超级英雄符号早已成为跨文化的共同语言,站在车旁的观众不再分国内外,而是因为共同喜爱的角色而自然交流。这种“超级符号”的力量,让汽车拥有了超越交通工具的文化意义。
领克并没有把展台做成传统车展那样冷硬的产品舞台,而是努力营造了一个贴合年轻文化的互动空间。走进展台,观众首先会被“表情红绿灯”吸引。这一装置把品牌吉祥物Lynkie融入到交通信号系统中,既幽默又充满参与感。粉丝们会主动凑到灯前拍照,甚至玩起了“用表情过马路”的小游戏。汽车文化因此以轻松的方式融入了观众的生活场景。
紧接着,“灵动窗户”成为了现场最具沉浸感的装置之一。它通过动态影像,将不同城市街景投射出来,让人们有种“站在展会现场,却能穿梭在不同城市”的错觉。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呼应了Z世代生活方式中线上线下无缝切换的特点,也让汽车变得更“数字化”,更贴近未来出行体验。
“领克补能站”的出现,则更具实用性。它并非单纯的展示区域,而是一个能够真正提供休息和互动的社交角落。观众在这里短暂停留,喝水、聊天、交流彼此对痛车和展会的感受。久而久之,这个空间变成了人与人连接的桥梁,也让品牌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至于“吐泡泡邮箱”,则成为全场打卡的新热点。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实际上承载了“许愿”与“互动”的双重功能。观众可以写下心情或寄语,让泡泡带走情绪。这种形式极具趣味性,也让展台拥有了“情感出口”。在年轻人心里,领克展台已经不再只是“看车”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事件的发生地。
Bilibili World一直是年轻人寻找共鸣的聚会,而领克的加入,让这一场景多了新的色彩。痛车的亮相,不只是对二次元文化的点缀,而是对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它让人们看到,汽车可以是文化的载体,可以是情感的桥梁,可以是社交的符号。
未来,当汽车与文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它或许会像手机、耳机、服饰一样,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一部分。BW上的领克痛车,只是这个趋势的开端。随着更多的创新与尝试,汽车与Z世代之间的关系,注定会被书写成一段全新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