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美会谈结束,美财长第一次露出窝囊表情,直言中国的要求太激进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两年前,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还在说"贸易战很好赢",两年后的马德里,美财长贝森特却当着记者的面承认,中方的"激进"要求让美方"无法拒绝"

从主动挑事到被动接招,从"极限施压""认真研究",美方这180度的态度转变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中美实力天平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这场博弈的主导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美方嘴里"无法拒绝"的要求究竟是什么?



编辑:bhl

从"很好赢"到"无法拒绝"的现实转换

会谈刚结束,贝森特那张苦瓜脸就上了各大媒体头条。

两年前还在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摇旗呐喊的美方,现在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现实:中方提出的要求虽然"激进",但美方确实"无法拒绝"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在说"这药虽然苦,但不得不吃"。从"贸易战很好赢"的豪言壮语,到现在的左右为难,美方这种态度变化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数据不会撒谎,美国大豆出口对华依存度高达50%,德州仪器等芯片巨头近30%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

更要命的是,中国反制措施已经覆盖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

而且中方的反制越来越精准,每一刀都切在美方的痛点上。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直接点名德州仪器和博通,倾销幅度高达300%



这种精准打击就像外科手术,既有力回击了美方的限制,又避免了全面脱钩的风险。中方选择的时机也很讲究,就在会谈前24小时出手,明摆着是在告诉美方:我们也有牌可打

从"贸易战很好赢"到"无法拒绝",这不是简单的态度转变。

而是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就像下围棋,当你发现对手已经占据了大片地盘,你就不能再按照优势方的打法来下了。



美方现在面临的局面就是这样:想施压,但发现自己的筹码越来越少;想脱钩,但发现成本太高承受不起。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的表现就很说明问题。先是强调中方要求"激进",试图给国内舆论一个交代;接着又说会"认真研究",给谈判留下余地。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恰恰反映了美方进退两难的真实处境



规则制定者变成了规则接受者

更深层的变化在于博弈规则本身正在被重写

过去几十年,美国习惯了在国际经贸关系中"发号施令":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加关税就加关税。

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最多在WTO框架下提提抗议,但也改变不了什么。这种单方面制定游戏规则的时代,美国过得很舒服。



但现在的情况变了。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小弟",而是有能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对等博弈者。

稀土出口管制,让依赖中国原材料的美国军工和芯片产业感受到了压力。

农产品采购调整,将原本流向美国的大豆订单转向巴西、阿根廷。要知道,美国大豆出口额的一半依赖中国市场,这种结构性依赖成了中方博弈的关键筹码。



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更是精准打击的典型案例。中方选择针对40nm以上成熟制程芯片,既避免了"全面脱钩"风险,又传递出"领域对等反制"信号。

这种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是传统的"美主中从"模式开始松动,新的"对等博弈"格局正在形成。

就像原来的家长制管理变成了平等协商,规则的话语权不再由一方独占。美方之所以感到"无法拒绝",正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单方面制定游戏规则了。



这种角色转换,对习惯了当"规则制定者"的美方来说,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从贝森特的表态就能看出这种不适应:一方面抱怨中方要求"激进",另一方面又不敢完全拒绝。

说到底,这反映的是美方对新现实的认知滞后

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从"规则制定者"到"规则协商者"的角色转换,但现实正在逼着他们做出调整。



重新划定合作的边界线

如果说前面讲的是"谁说了算"的问题,那么现在要谈的就是"怎么分"的问题

中美双方正在艰难地重新划定合作的边界线。这个过程就像两个邻居重新商量院墙怎么建:既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又不能把关系搞僵。

TikTok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边界划定案例。美方一直咬着字节跳动必须剥离TikTok美国业务,但法院两次裁定政府禁令不合法。



1.7亿美国人天天刷TikTok,突然不让用了,换谁谁不急?特朗普已经三次给字节跳动"宽限",从4月延到7月,又延到9月,现在眼看最后期限到了。

贝森特这时候提"激进要求",说不定就是想拿TikTok当筹码。但中方早就明确表示过,企业的事儿得按市场规则来,不能政治操弄。

稀土和新能源领域的博弈更是如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占全球产量60%以上



美国这些年搞"友岸外包",想把供应链从中国挪到东南亚、欧洲,可新能源这事儿绕不开中国。有消息说美国想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同时限制中国对俄罗斯的稀土技术合作。

这种要求中方肯定不乐意,咱们的资源出口是市场行为,凭啥听你指手画脚?

有意思的是,双方都在学习"精准施压"这门艺术。中方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选择的时机和范围都很讲究。



美方虽然嘴上说"激进",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认真研究"。这说明什么?双方都明白,完全脱钩对谁都没好处

美国企业在中国赚的钱,比在中国卖货赚得多。中国需要的芯片、高端装备,短时间内也离不开美国技术。



真正的博弈不是要把对方搞垮,而是要在新的实力格局下找到新的合作方式。

就像重新分蛋糕,争论的不是要不要一起吃,而是怎么分才公平



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开始

把这次马德里会谈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看,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转换的关键节点

过去70多年,国际经贸秩序基本上是"美国定规则,大家来执行"的模式。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WTO体系,美国一直是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受益者。

但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和产业链地位的提升,这种单极主导的格局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2024年前8个月达到5589.3亿美元,同比增长4.6%。



这种相互依存的深度,让任何一方都无法单方面"退群"或"脱钩"。

不只是中美关系,整个全球治理体系都在经历深刻调整。欧盟不愿意跟着美国搞"对华关税同盟",让美国构建多边施压联盟的计划落空。

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连美国的传统盟友都在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带来的实力格局变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认为,中美关系正进入"竞合并存"新阶段。竞争是难免的,但合作仍然是主流。

这种变化的意义远超双边关系本身。它预示着未来的国际经贸秩序将更多体现多元化和平衡性特征。

单边主导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多边协调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从这个角度看,贝森特的"无法拒绝"不是美国的失败,而是国际体系回归正常的标志。



毕竟,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谁也不应该有单方面定规则的特权

当然,这种转换不会一帆风顺。美方基于霸权思维的单边制裁还会继续,中方主导的基于国际规则的对等博弈也会持续。

但历史的方向已经明确:更加公平合理的多极化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这次马德里会谈,只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小小节点,但它的象征意义不容小觑。



结语

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在相互依存中寻找新的平衡点。中美经贸关系正在经历从"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的历史性转换

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经贸秩序将更加注重平衡和包容。那种"我说了算"的单边主导模式,正在被"大家商量着来"的多边协调模式所取代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格局重塑中,你认为中国最大的机遇在哪里?又该如何把握这个历史性的窗口期?



信息来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井普椿的独白 incentive-icons
井普椿的独白
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
4003文章数 40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