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男人花4500买下浦东一块地皮,被群嘲,20年后看到价格他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赵,4500块买那破地,脑子进水了吧?”

1991年的菜市场里,胡老板的嘲笑声特别刺耳。

赵振海捏着那张购地合同,脸涨得通红。

二十年后,当他再次站在那块地前时,周围的高楼大厦让他几乎认不出来。

房产中介的小姑娘查完电脑,瞪大了眼睛:“大爷,这个价格...”

她的话戛然而止。



01

2024年3月,上海某房产中介公司。

新来的销售员小陈在整理档案柜。

一份发黄的合同掉在地上。

她捡起来看了看。

买方:赵振海。

成交价:4500元。

地址:浦东新区...

小陈愣住了。

“姐,这份1991年的合同是真的吗?”

老员工刘姐凑过来看了看。

“真的啊,我们公司老档案。”

“4500块在浦东买地?”

“那时候浦东就是农田,没人要的。”

小陈打开电脑查询这个地址。

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我得找找这个赵振海。”

1991年4月,虹口区三角市场。

赵振海的干货摊子摆在最角落。

木耳、香菇、红枣、桂圆。

生意还算过得去。

每天能赚个二三十块。

“老赵,听说浦东那边在卖地。”

隔壁摊的老王凑过来说。

“卖地?”

“政府搞开发,一平米90块。”

赵振海停下手里的活。

“在哪里?”

“过江那边,全是农田。”

老王摆摆手。

“鸟不拉屎的地方,谁买谁傻。”

赵振海没说话。

晚上回家,他跟老婆陈慧敏提起这事。

“你想买?”

陈慧敏正在洗碗。

“去看看也不亏。”

“家里就这点钱,别乱花。”

赵振海点点头。

第二天,他还是去了浦东。

坐轮渡过江。

下船后走了半小时。

眼前全是农田。

稻茬子还没清理干净。

远处几个村子,冒着炊烟。

土地管理所就是一间平房。

“买地?”

工作人员抬头看看他。

“哪块?”

赵振海指指外面。

“靠路边那块行吗?”

“50平米,4500块。”

“这么贵?”

“商业用地,就这价。”

赵振海咬咬牙。

“能便宜点吗?”

“政府定价,一分不能少。”

他在那块地上站了一小时。

脚下是硬邦邦的泥土。

风很大,吹得他眼睛发酸。

02

回到家,陈慧敏正在择菜。

“怎么样?”

“50平米,4500块。”

陈慧敏的手停了。

“咱家一共就5000块。”

“我觉得能买。”

“你疯了?那是荒地!”

赵振海坐下来。

“政府说要开发。”

“政府的话能信?”

“总得试试。”

陈慧敏把菜扔进盆里。

“你要买我不拦着,但是别后悔。”

第三天,赵振海又去了浦东。

这次他带着4500块现金。

消息传开后,整个市场都炸了。

“老赵买地了?”

“4500块买了浦东50平米。”

“脑子进水了吧。”

胡老板是说话最难听的。

他做服装生意,最近发了点财。

“4500块我能进多少货?”

“你去买泥巴地干什么?”

“那地方连公交车都不通。”

赵振海不搭理他。

继续卖他的干货。

但胡老板不依不饶。

“老赵,要不你把那地卖给我吧。”

“我出5000。”

周围的人都笑了。

“胡老板想做冤大头了。”

胡老板脸一红。

“我开玩笑的。”

晚上回家,陈慧敏不理他。



“跟你说了别买,你非要买。”

“现在好了,成笑话了。”

赵振海默默吃饭。

“咱儿子明年要上学,哪来的钱?”

“慢慢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把地卖了?”

赵振海放下筷子。

“再等等。”

陈慧敏气得进了卧室。

“砰”一声关上门。

1993年,胡老板买了新房子。

在市中心,80平米。

花了6万块。

“老赵,我新房装修好了,来看看。”

赵振海去了。

房子确实不错。

客厅铺着瓷砖,亮堂堂的。

“怎么样?比你那块破地强吧?”

胡老板得意洋洋。

“6万块,值!”

“你那4500块要是不买地,现在也能付个首付了。”

赵振海没说话。

喝了一杯茶就走了。

03

1995年,孙大勇的生意越做越大。

他原来只有一个水果摊。

现在开了第二家店。

“老赵,还记得你那块地吗?”

孙大勇总是爱提这茬。

“现在值多少钱?”

“不知道。”

“我估计还是4500。”

“说不定还跌了呢。”

孙大勇哈哈大笑。

“要不你卖给我,我出3000。”

赵振海摇摇头。

“不卖。”

“你这人真犟。”

1998年,儿子要上初中了。

学校要交赞助费。

3000块。

陈慧敏找到赵振海。

“把那块地卖了吧。”

“孩子要紧。”

赵振海犹豫了。

“再等等。”

“等什么?等到天荒地老?”

陈慧敏急了。

“7年了,那地方还是老样子。”

“政府的开发呢?”

赵振海去了一趟浦东。

确实还是农田。

只是多了几条土路。

他站在那块地上。

风还是那么大。

回来后,赵振海松口了。

“行,卖吧。”

陈慧敏高兴坏了。

“早该这样。”

她找到胡老板。

“老胡,你不是想买老赵那块地吗?”

胡老板一愣。

“现在还要?”

“怎么,不要了?”

“要是要,多少钱?”

“6000。”

胡老板摆摆手。

“算了,我不要农田。”

陈慧敏又找了几个人。

都没人要。

最后只有一个收废品的老头说可以考虑。

“3000块,要就要。”

赵振海听了摇摇头。

“算了,不卖了。”

2000年后,浦东开始有了变化。

报纸上经常提到浦东开发。

地铁也开始规划。

有一条线路刚好经过赵振海那块地附近。

“老赵,你那地要值钱了。”

老王说。

“真的?”

“地铁一通,肯定涨价。”

赵振海又去了一趟浦东。

那里确实不一样了。

多了几栋楼房。

还有一个小商场。

他的那块地还在。

围了铁丝网。

04

2002年,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听说你在浦东有块地?”

来的是个中年男人,戴着眼镜。

“想卖吗?”

“多少钱?”

“2万。”

赵振海心跳加快。

从4500到2万。

“我考虑考虑。”

“别考虑太久,过了这村没这店。”

男人留下电话号码就走了。

陈慧敏知道后很兴奋。

“卖了卖了,赚了15000多呢。”

“再等等。”

“你又要等?”

赵振海没说话。

2005年,价格涨到了8万。

这次是个开发商来的。

“我们要在那里建商场。”

“8万,一次性付清。”

赵振海动心了。

从4500到8万。

翻了十几倍。

“我回家商量商量。”

“最多等你三天。”

回到家,陈慧敏激动得睡不着觉。

“8万块!咱们发财了!”

“明天就去签合同。”

但是第二天早上,赵振海改主意了。

“再等等。”

“你疯了?8万块还不够?”

“我觉得还会涨。”

陈慧敏气得直跺脚。

“你这个死犟驴!”

2008年,地铁通了。

赵振海坐地铁去看那块地。

下了地铁站走十分钟就到了。

周围全变了。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的那块地被一圈工地包围着。

“师傅,这里要建什么?”

他问工地的保安。

“写字楼,40层的。”

“什么时候建好?”

“明年。”

赵振海在地铁站坐了一下午。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2011年春天,赵振海又去了那里。

地铁出口增加了。

商场开了好几个。

他的那块地盖起了一栋漂亮的写字楼。

底下三层是商铺。

门面房租着做餐厅。

生意很火爆。

“师傅,这楼是什么时候建的?”

“去年。”

“知道这地原来多少钱买的吗?”

“不知道,挺贵的吧。”

赵振海在楼下站了很久。

05

他走进一家房产中介。

“我想了解一下这附近的地价。”

接待他的是个年轻姑娘。

“买房还是卖房?”

“我有块地,想知道现在值多少钱。”

“在哪里?”

赵振海指指外面那栋楼。

“就那里,50平米。”

姑娘笑了。

“大爷,那里早就建楼了。”

“我是说那块地原来的价值。”

赵振海掏出那份发黄的合同。

“这是我1991年买的。”

姑娘接过合同看了看。

眼睛慢慢瞪大了。

她打开电脑查询。

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好久。

然后又核对了一遍合同上的地址。

“大爷,这块地现在的市场价值是...”

她停顿了一下,又仔细核对了一遍地址和面积。

“让我再确认一下...”

姑娘的声音有些颤抖。

赵振海的心脏开始急速跳动。

他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

二十年了,他终于要知道答案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